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3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龜》,系熙平元年,}}京師及諸州鎮,或鑄或否。或有止用古錢,不 行新鑄,致商貨不通,貿遷頗隔。熙平初,尚書令任城 王澄上言,「臣聞《洪範》八政,貨居二焉。《易》稱天地之大 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 曰財。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成養群生,奉順天德, 治國安民之本也。」夏殷之政,九州貢金,以定五品。周 仍其舊,太公立九府之法,於是國貨始行,定銖兩之 楷。齊桓循用,以霸諸侯。降及秦始、漢文,遂有輕重之 異。吳濞、鄧通之錢,收利遍於天下,河南之地猶甚多 焉。逮于孝武,乃更造五銖,其中毀鑄,隨利改易,故使 錢有大小之品。竊尋太和之錢,高祖留心刱制,後與 五銖並行,此乃不刊之式。但臣竊聞之,君子行禮,不 求變俗,因其所宜,順而致用。太和五銖,雖利于京邑 之肆,而不入徐揚之市,土貨既殊,貿鬻亦異,便于荊 郢之邦者,則礙于兗豫之域,致使貧民有重困之切, 王道貽隔化之訟。去永平三年,都座奏斷天下用錢 不依準式者。時被敕云:「不行之錢,雖有常禁,其先用 之處,權可聽行。」至年末,悉令斷之。延昌二年,徐州民 儉刺史啟奏,求行土錢。旨聽權依舊用。謹尋不行之 錢,律有明式,指謂鵝眼鐶鑿,更無餘禁。計河南諸州, 今所行者,悉非制限。昔來繩禁,愚竊惑焉。又河北州 鎮,既無新造五銖,設有舊者,而復禁斷,並不得「行。專 以單絲之縑,疏縷之布,狹幅促度,不中常式。裂匹為 尺,以濟有無。至今徒成杼軸之勞,不免饑寒之苦。良 由分截布帛,壅塞錢貨,實非救恤凍餒,子育黎元。」謹 惟自古以來,錢品不一,前後累代,易變無常。且錢之 為名,欲泉流不已。愚意謂今之《太和》與新鑄五銖及 諸古錢,方俗所便用者,雖有大「小之異,並得通行。貴 賤之差,自依鄉價,庶貨環海內,公私無壅。其不行之 錢,及盜鑄毀大為小,巧偽不如法者,據律罪之。」詔曰: 「錢行已久,今東尚有事,且依舊用。」澄又奏:「臣猥屬樞 衡,庶罄心力,常願貨物均通,書軌一範。謹詳《周禮》,外 府掌邦布之入出。布猶泉也,其藏曰泉,其流曰布。然 則錢之興也,始於一品,欲令世匠均同,圜流無極。」爰 暨周景,降逮亡新,易鑄相尋,參差百品,遂令接境乖 商,連邦隔質。臣比奏求宣下海內,依式行錢。登被旨 敕,「錢行已久,且可依舊。謹重參量,以為《太和》五銖,乃 大魏之通貨,不朽之恆模。寧可專貿於京師,不行於 天下。但今戎馬在郊,江疆未一,東南之州,依舊為便。 至於京西、京北域內州鎮,未用錢處,行之則不足為 難,塞之則有乖通典。何者?布帛不可尺寸而裂,五穀 則有負擔之難。錢之為用,貫繈相屬,不假斗斛之器, 不勞秤尺之平,濟世之宜,謂為深允。請並下諸方州 鎮,其太和及新鑄五銖并古錢內外全好者,不限大 小,悉聽行之。鵝眼鐶鑿,依律而禁。河南州鎮先用錢 者,既聽依舊,不在斷限。唯《太和》、五銖二錢,得用公造 新者,其餘雜種,一用古錢。生新之類,普同禁約。諸方 之錢,通用京師,其聽依舊之處,與太和錢及新造五 銖並行。若盜鑄者,罪重常憲,既欲均齊物品,廛井斯 和,若不繩以嚴法,無以肅茲。違犯。符旨一宣,仍不遵 用者,刺史守令依律治罪。」詔從之。而河北諸州,舊少 錢貨,猶以他物交易,錢略不入市也。

熙平二年,尚書崔亮以鑄錢方興,請廣銅冶,開鑄行 之。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不載。 按《食貨志》:「熙平二年冬, 尚書崔亮奏,恆農郡銅青谷有銅礦,計一斗得銅五 兩四銖;葦池谷礦,計一斗得銅五兩;鸞帳山礦,計一 斗得銅四兩;河內郡王屋山礦,計一斗得銅八兩;南 青州苑燭山、齊州商山並是往昔銅官,舊跡見在。謹 按鑄錢方興,用銅處廣,既有冶利,並宜開鑄。」詔從之。 自後所行之錢,民多私鑄,稍就小薄,價用彌賤。

孝昌三年春正月甲申詔峻鑄錢之制

按《魏書孝明帝本紀》云云。 按《高崇傳》:崇子謙之,孝 昌中除國子博士,時朝議鑄錢,以謙之為鑄錢都將 長史,乃上表求鑄三銖錢曰:蓋錢貨之立,本以通有 無,便交易,故錢之輕重,世代不同。太公為周置九府 圜法,至景王時更鑄大錢,秦兼海內,錢重半兩。漢興, 以秦錢重,改鑄榆莢錢,至文帝五年,復為四銖,孝武 時」悉復銷壞,更鑄三銖,至元狩中,變為五銖,又造赤 仄之錢,以一當五。王莽攝政,錢有六等,大錢重十二 銖,次九銖,次七銖,次五銖,次三銖,次一銖。魏文帝罷 五銖錢,至明帝復立孫權,江左鑄大錢一當五百。權 赤烏年復鑄大錢,一當千。輕重大小,莫不隨時而變。 竊以食貨之要,八政為首;聚財之貴,《詒訓典文。是以 昔之帝王,乘天地之饒,御海內之富,莫不腐紅粟於 太倉,藏朽貫於泉府。儲畜既盈,民無困敝,可以寧謐 四極,如身使臂者矣。昔漢之孝武,地廣財豐,外事四 戎,遂虛國用。於是草萊之臣,出財助國,興利之計,納 稅廟堂,市列榷酒之官,邑有告緡之令,鹽鐵既興,錢 幣屢改,少府遂豐,上林「饒積,外闢百蠻,內不增賦者, 皆計利之由也。今群妖未息,四郊多壘,徵稅既煩,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