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4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今世尚有,字畫明澈,背文四出,徑寸,重三銖一參。

圖

右五銖錢。《魏志》曰:「文帝黃初二年春三月,初復五銖 錢。冬十月,以穀貴罷。明帝太和元年夏四月乙亥,行 五銖錢。」《晉書食貨志》曰:「魏明帝世,司馬芝等舉朝大 議,以為用錢非徒豐國,亦所以省刑。今若更鑄五銖 錢,則國豐刑省,於事為便。」明帝乃更立五銖錢,至晉 用之,不聞有所改創。

圖

右直百錢。顧烜曰: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鑄。《零陵 先賢傳》曰:「劉備初攻劉璋,與士眾約:若事定,府庫百 物,孤無預焉。及拔成都,士眾皆捨干戈赴諸藏,競取 寶物,軍不足,備甚憂之。劉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 平諸物價,令吏為官布』。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 鄭瑋《南北史雋》曰:崔祖思云:「劉備取帳鉤銅鑄錢,以」 充國用。《舊譜》云:「徑七分,重四銖。」

圖

右直百五銖錢。《晉書食貨志》曰:「梁武帝鑄五銖女錢, 二品並行,百姓或私以古錢交易,有直百五銖。」顧烜 曰:「『徑寸一分重八銖,文曰五銖直百』。劉巴說劉備鑄 直百錢,傳形五銖。此又近之,未知孰是。」張台曰:「今自 巴蜀至于襄、漢,此錢甚多,皆是昭烈舊地,斷在不疑。」 李孝美曰:「皇朝宗正少卿趙安易使蜀,以蜀用鐵錢」 甚賤,物價益貴,因上言請如劉備時鑄大錢當百。余 按:此錢封氏列不知年代品,然考諸家之說,則劉備 所鑄審矣。錢凡四種,有徑九分重五銖者,字文明坦, 肉好,背面皆有周郭,世多有之。有徑七分重三銖八 參者,形製窳薄。有一種面文相類,背肉粗惡,穿左有 「為」字。又有鐵錢重五銖四參者,輪郭重厚,字文湮晦。

圖

右傳形五銖錢。顧烜曰:「劉備鑄直百錢,傳形五銖。」今 所謂蜀錢,即傳形五銖也。時有勒為直百者,亦有勒 為五銖者,大小稱兩如一,並徑七分,重四銖。三吳諸 屬縣行之,其文為五銖者,京師亦頗用焉。《舊譜》曰:「劉 備與直百同時鑄,文字輕重大小與漢五銖無異,但 五字居左,銖字居右,謂之傳形。」

圖

右大泉五百錢。《吳志》曰:「孫權嘉禾五年春,鑄大錢,一 當五百。」舊譜曰:「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泉五百』。」 余按此錢徑寸一分,重四銖六參,今世有之。

圖

右大泉當千錢。《吳志》曰:孫權赤烏元年,鑄當千大錢。 《江表傳》,孫權赤烏九年詔曰:「謝宏往日陳鑄大錢,云 以廣貨,故聽之。今聞民意不便,其省息之,鑄為器物, 勿復出也。」《晉書食貨志》曰:孫權鑄當千錢。故呂蒙定 荊州,賜錢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晉自中原喪亂, 元帝過江,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小 者謂之四文。《舊譜》曰:「徑寸四分,重十六銖,文曰『大泉 當千』。」余按此錢有二品,大者徑寸五分,重十二銖六 參,字文夷漫,輪郭重厚,頗艱得之;小者徑寸三分,重 七銖二參,世多有之。《舊譜》所圖,蓋其小者,以為重十 六銖,非也。

圖

右四銖錢。《宋書。文帝紀》曰:「元嘉七年冬十月戊午,立 錢署,鑄四銖錢。」《顏竣傳》曰:「輪郭形製,與五銖同用,費 損無利,故百姓不盜鑄。」張台曰:「據所見,背面皆有周 郭,徑七分,重二銖已下,文甚分明。舊譜曰『文曰四銖, 重如其文』。」余按此錢徑七分,重二銖四參,肉薄好闊, 背面皆有周郭,字文甚明。

圖

右當兩大錢。《宋書。文帝紀》曰:「元嘉二十四年六月,以 貨貴制大錢一當兩,明年五月己卯罷。」裴子野《宋略》 曰:「文帝元嘉二十四年六月,初行大錢一當細錢兩, 既而錢形不一,民弗之便。明年五月己卯,罷當兩大 錢。」《舊譜》曰:「重八銖,文曰五銖。」

圖

右孝建錢。《宋書。世祖紀》曰:「孝建元年春正月壬戌,更 鑄四銖錢。」《顏竣傳》曰:「世祖即位,鑄孝建四銖。」顧烜曰: 「孝建元年,鑄四銖錢,一邊為孝建,一邊為四銖。舊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