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5 (1700-1725).djvu/118

此页尚未校对

王之世,上自朝廷,下達閭巷,其儀品有章,動作有節, 所謂禮之實者,皆踐而履之矣。故曰:「禮儀三百,威儀 三千。」待其人而後行,則豈必簡策而後傳哉!其後禮 廢,儒者惜之,乃始論著為書,以傳於世。今《禮記》四十 九篇,則其遺說已學,而求所以約之者,不可以莫之 習也。今柯君直學,將為諸君誦其說而講明之,諸君 其聽之無忽。《易》曰:「智崇禮卑。」禮以極卑為事,故自飲 食居處灑掃欬唾之間,皆有儀節,聞之若可厭,行之 若瑣碎而不綱。然惟愈卑,故愈約,與所謂極崇之智, 殆未可以差殊觀也。夫如是,故成性存存,而道義出 焉。此造約之極功也。諸君其聽之毋忽。

《與黃直卿書》
前人

三月八日,熹啟。「人還,得書,知已至三山,一行安樂,又 知授學次第,人益信。向所示告文,規約皆佳,深以為 慰。今想愈成,倫理凡百,更宜加勉力。吾道之託在此 者,吾無憾矣。衰病,本自略有安意,為俞夢達薦一張 醫來,用硇砂、巴豆等攻之,病遂大變。此兩日愈甚,將 恐不可支。吾泰兒又遠在千里外,諸事無分付處,極」 以為撓,然凡百已定,祗得安之耳。異時諸子諸孫,切 望直卿一一推誠,力賜教誨,使不大為門戶所羞。至 祝至祝,禮書今為用之,履之不來,亦不濟事,無人商 量耳。可使報之。可且就直卿處折衷,如向來喪禮詳 略,皆已得中矣。《臣禮》一篇,兼舊本,今先附案,一面整 理。其他并望參考條例,以次修成,就諸處借來,可校 作兩樣本,行道大小并附去,并紙各千番可收也。謙 之、公庶各煩致意,不意遂成永訣,各希珍重。仁卿未 行,亦為致意。病昏且倦,作字不成,所懷千萬徒切悽 黯。不具。

《答程正思》
前人

所示《禮》文,考訂詳悉,上合禮意,下適時宜,甚善!甚善! 其間小未備處,已輒補之矣。幸詳擇而勉行之,使州 里之間,有所觀法,非細事也。

《答江德功》
前人

《有禮則安說》,立意甚善。但詳本文之意,只說施報往 來之禮。人能有此,則不忤於物而身安耳,未遽及夫 心安也。況古之所以必由於禮,但為禮當如此,不得 不由,豈為欲安吾心而後由之也哉!若必為欲安吾 心,然後由禮以接於人,則是皆出於計度利害之私, 而非循理之公心矣。

《答李季章》
前人

「某今歲益衰,足弱不能自隨,兩脅氣痛,攻注下體,結 聚成塊,皆前所未有。精神筋力,大非前日之比。加以 親舊凋零,如蔡季通、呂子約皆死貶所,令人痛心,益 無生意,決不能復支久矣,所以未免惜此。」餘日,正為 所編《禮傳》,已略見端緒,而未能卒就,若更得年餘間 未死,且與了卻,亦可以瞑目矣。其書大要以《儀禮》為 本,分章附疏,而以《小戴》諸義各綴其後。其見於他篇, 或他書可相發明者,或附於經,或附於義。又其外如 《弟子職》《保傅傳》之屬,又自別為篇,以附其類。其目有 《家禮》,有《鄉禮》,有《學禮》,有《邦國禮》,有《王朝禮》,有《喪禮》,有 《祭禮》,有《大傳》,有《外傳》。今其大體已具者蓋十七八矣。 因讀此書,乃知漢儒之學有補于世教者不小。如國 君承祖父之重,在《經》雖無明文,而康成與其門人答 問,蓋已及之,具於賈《疏》,其義甚備,若已預知後世當 有此事者。今吾黨亦未之講,而憸佞之徒又飾邪說 以蔽害之,甚可嘆也。

《答余正甫》
前人

詹元善舊為《周禮》學,今亦甚留意,見《禮目》之書,甚嘆 服。但渠亦好《國語》等書。某竊以為,惟《周禮》為周道盛 時聖賢制作之書,若此類者,皆衰周末流文字,正子 貢所謂「不賢者識其小」者。其間又自雜有一時僭竊 之禮,益以秉筆者脂粉塗澤之謬詞,是所以使周道 日以下衰,不能振起之所由也。至如《小戴祭法》,首尾 皆出《魯語》,以為禘、郊、祖、宗,皆以其有功於民而祀之, 輾轉支蔓,殊無義理。凡此之類,棄之若可惜,而存之 又不足為訓。故《小戴》殊別其文,不使相近,讀者猶不 甚覺,豈亦有所病於其言與?又如《祭法》所記廟制,與 《王制》亦小不同,不知以何為正?此類非一,更望精擇 而審處之。蓋此雖止是纂述,未敢決然去取,然其間 「重輕予奪」之微意,亦不可全鹵莽也。

《跋三家禮範》
前人

「嗚呼!禮廢久矣!士大夫幼而未嘗習於身,是以長而 無以行於家,長而無以行於家,是以進而無以議於 朝廷,施於郡縣,退而無以教於閭里,傳之子孫,而莫 或知其職之不修也。」長沙郡博士邵君囦得吾亡友 敬夫所次《三家禮範》之書而刻之學宮,蓋欲吾黨之 士相與深考而力行之,以厚彝倫而新陋俗,其意美 矣。然程、張之言猶頗未具,獨司馬氏為成書,而讀者 見其節文度數之詳,有若未易究者,往往未見習行, 而已有望風退怯之意;又或見其堂室之廣,給使之 多,儀物之盛,而竊自病其力之不足。是以其書雖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