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5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安在於樂也』?此聞其名而不知其實」者也。今所謂「新

王必改制」者,非改其道,非變其理,受命於天,易姓更 王,非繼前王而王也。若一因前制,修故業而無所改, 是與前王而王者無以別。受命之君,天之所大顯也。 事父者承意,事君者儀志,事天亦然。今天大顯己物, 襲所代而率與同,則不顯不明,非天志。故必徙居處、 更稱號、改正朔、易服色者,無他焉,不敢不順天志而 明自顯也。若夫大綱,人倫道理、政治教化、習俗文義 盡如故,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無易道之實。 孔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乎!」言其主堯之道而已。此 非不易之效歟?問者曰:「物改而天授顯矣,其必更作 樂,何也?」曰:「樂異乎是。制為應天改之,樂為應人作之, 彼之」所授命者,必民所同樂也。是故大改制於初,所 以明天命也;更作樂於終,所以見天功也。緣天下之 所新樂而為之文曲,且以和政,且以興德。天下未遍 合和,王者不虛作樂。樂者,盈於內而動發於外者也。 應其治時,制禮作樂以成之,成者,本末質文,皆以具 矣。是故作樂者,必反天下之所始,樂於己以為本。舜 時,民樂其昭堯之業也,故《韶》。韶者昭也。禹之時,民樂 其三聖相繼,故夏。夏者,大也。湯之時,民樂其救之於 患害也,故濩;濩者,救也。文王之時,民樂其興師征伐 也,故武。武者伐也。四者天下之樂同一也,其所同樂 之端不可一也。作樂之法,必反本之所樂。所樂不同 事,樂安得不世異?是故舜作《韶》而禹作《夏》,湯作《濩》而 文王作《武》,四代殊名,則各順其民始樂於己也。吾見 其效矣。《詩》云:「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 豐」,樂之風也。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當是時,紂為 無道,諸侯大亂,民樂文王之怒而詠歌之也。周人德 已洽天下,反本以為樂,謂之《大武》,言民所始樂者武 也云爾。故凡樂者,作之於終而名之以始,重本之義 也。由此觀之,正朔服色之改,受命應天,制禮作樂之 異,人心之動也,二者離而復合,所為一也。

揚子法言

《問道篇》

或問:「八荒之禮,禮也,樂也,孰是?」曰:「殷之以中國。」或曰: 「孰為中國?」曰:「五政之所加,七賦之所養,中於天地者 為中國。過此而往,人也哉!聖人之治天下也,礙諸以 禮樂。無則禽,異則貉。吾見諸子之小禮樂也,不見聖 人之小禮樂也。」

或問「無為。」曰:「奚為哉?在昔虞夏襲堯之爵,行堯之道, 法度彰,禮樂著,垂拱而視,天民之阜也,無為矣。紹桀 之後,纂紂之餘,法度廢,禮樂虧,安坐而視天民之死, 無為乎?」或曰:「太古塗民耳目,惟其見也聞也。見則難 蔽,聞則難塞。」曰:「天之肇降生民,使其目見耳聞,是以 視之禮,聽之樂。如視不禮,聽不樂,雖有民,焉得而塗」 諸?

白虎通

《禮樂》

王者所以盛禮樂何?節文之喜怒?樂以象天,禮以法 地,人無不含天地之氣,有五常之性者。故樂所以蕩 滌,反其邪惡也;禮所以防淫佚,節其侈靡也。故《孝經》 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子曰:「樂 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族長鄉 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 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所以崇和順,比物 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 也」,是先王立樂之意也。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 焉;執干戚,習俯仰屈信,容貌得齊焉;行其綴兆,要其 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 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焉也。夫樂者,先王之所以 飾喜也;軍旅鈇鉞,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 其齊焉。喜則天下和之,怒則暴亂者畏之。先王之道, 禮樂可謂盛矣。聞《角》聲,莫不惻隱而慈者;聞徵聲,莫 不喜養好施者;聞商聲,莫不剛斷而立事者;聞羽聲, 莫不深思而遠慮者;聞《宮》聲,莫不溫潤而寬和者也。 禮所以揖讓何?所以尊人,自損也,不爭,《論語》曰:揖讓 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故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 忠。謙謙君子,利涉大川,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屈己敬 人,君子之心。故孔子曰:「為禮不敬,吾何以觀之哉?」夫 禮者,陰陽之際也,百事之會也。所以尊天地,儐鬼神, 序上下,正人道也。樂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 也,中心喜樂,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故《尚書》 曰:「前歌後舞,假於上下。」禮貴忠何?禮者,盛不足,節有 餘,使豐年不奢,凶年不儉,富貧不相懸也。樂尚雅,雅 者,古正也,所以遠鄭聲也。孔子曰:「鄭聲淫何?」鄭國土 地、民人、山居谷浴,男女錯雜為鄭聲,以相悅懌,故邪 僻聲皆淫色之聲也。太平乃制禮作樂何?夫禮樂所 以防奢淫,天下人民饑寒,何樂之乎?功成作樂,治定 制禮。樂言作禮,言制何?樂者陽也,陽倡始故;言作;禮 者,陰也,陰制度於陽,故言制樂象陽,禮法陰也。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