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5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者,以作陽之德,樂由陽來者也。樂以防之,使其籩豆之實必得其和,而不至於乖戾焉。是以天作之樂,而節地陰之所成也。夫天本陽也,以天產而作陰德;地本陰也,以地產而作陽德。如此則天地之化、百物之產,合為一矣。由是而事鬼神,則陰陽之氣交,動植之物備,禮樂之用節。是故郊焉而天神格,廟焉而人鬼享,萬民以之而諧,閨門族黨無不和協者矣。百物以之而致,鳥獸草木無不順成者矣。

《禮記·禮器》曰:「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 成。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以節事,修樂以道志。故觀其 禮樂,而治亂可知也。」

臣按:自昔人君為治之大本惟在於禮樂,禮之大者在郊天享廟,樂之大者在章德象成,故其制為一代之禮以節天下之事,使其所行者咸有節而無太過、不及之差,修為一代之樂以道萬民之志,使其所存者得以通而無鬱結不平之患,是以自古善觀人國者惟於其禮樂觀之,而於其政刑則略焉,此無他,求其本也。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郊特牲》曰:「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也,陰陽和而 萬物得。」

臣按:聖人本天地之陰陽以作禮樂,故樂由陽而來,禮由陰而作,及其制作成而用之也,又以之而發舒天道之陽、斂肅天道之陰,然獨陽不生、獨陰不成,故必禮備樂和、兼施並行,然後天之陽、地之陰,氣交而形和,而絪縕之氣通,「生成之道備而萬物無有不得其所者矣。」

《樂記》曰:「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 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臣按:《樂記》此章上文有曰:「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元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 ,說者謂以元酒、腥魚、大羹非極口腹之欲也,以朱弦、疏越非極耳目之欲也,蓋以人心莫不有欲,而所欲者莫不各有所好惡,好惡得其平則是人「道之正也。」 故聖人因禮樂而示之以好惡之正,使民觀其禮而知上之制禮而不專事乎口腹也,如此,則莫不好質而惡奢;觀其樂而知上之作樂而不專尚乎耳目也,如此,則莫不好和而惡淫。如此,則民之好惡得其平,而人道之正者於是復其初矣。後世人主一切惟口腹耳目之是恣,下民化之,此人道所以日流於邪淫。而世道日淪於汙下也歟。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喪 紀也;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婚姻冠笄,所以別男 女也;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

臣按:禮樂之制皆是以人為之節度,於人之死而興哀也則為之衰麻之服、哭泣之數以節其喪紀,於人之生而好樂也,則為之鐘鼓之音、干戚之舞以和其安樂,因人之生而有男女則為之婚姻、冠笄之禮以別之使其不混,因人之生而相交接則為之射鄉、燕食之禮以正之使其不流。禮以節之則民之行也無「不中;樂以和之,則民之言也無不和。」 是則喪紀也,安樂也,男女也,交際也,人人所有也,任其自有而自為之,不失之太過,則失之不及。是以先王為之衰麻哭泣,為之鐘鼓干戚,為之婚姻冠笄,為之射鄉食饗,皆是因其所當為而為之節也。豈以私意巧智為之哉!

「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 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禮義立則貴賤 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

臣謹按:「樂勝則流,禮勝則離」 ,此二言者非但以論禮樂,凡人之行己處事接物、交朋友、處族姻、鄉黨,無不皆然者。故《禮》以飾貌必有其義,其義既立則檢於外者各得其宜,宜則人心安而不乖。樂以合情必有其文,其文既同則存於中者各有其理,理則人心定而不亂,此合情飾貌所以為禮樂之事而救其流離之失。然又必有義與文焉。互相為用。然後貴賤以之而等。上下由是而和。此《禮樂》所以四達。而為王道之備歟。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 「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 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

臣按:禮樂之所以為大者,以其簡易也,樂由天作而其大者與天地同和,如乾以《易》知,禮以地制而其大者與天地同節如《坤》以「簡能」 ,故人君在上以一心之中和而建為天下之極,若其文為度數則付之有司,亦猶乾坤之簡易也。是以恭己五位之尊,揖讓廟堂之上而化行於四海九州之大,所操者至簡而不煩,所守者,至易而不難也。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