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5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學心法》。序云:「夫禮,國紀也;樂,情統也。教民敬莫善禮,

教民和莫善樂。治天下者先修禮樂焉。」

《大政紀》:「弘治元年,給事中賀欽上疏曰:『陛下紹基之 初,罷黜浮屠妄誕之邪術,奉行朱子喪葬之正禮,真 所謂守成業而致盛治也。但初政之施方發其端,而 頹敗之俗尚仍其舊,禮讓之化未行,淫穢之風日甚。 乞申明正禮之當行,革去教坊之俗樂,則國不異政, 家不殊俗,而風俗自美,民心自善』。」

禮樂總部雜錄

《春秋胡傳》:「志敬而節具,與之知禮;志和而音雅,與之 知樂。」

《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 御。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

《大戴禮保傅》篇:「天子食以禮,徹以樂,失度則史書之 工誦之,三公進而讀之,宰夫減其膳。」是天子不得為 非也。

《曾子天圓篇》:「神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 聖人立五禮以為民望,制五衰以別親疏,和五聲之 樂以導民氣。」

《小辨》篇:「天子學樂辨風,制禮以行政。」

《朝事》篇:「君親致雍,既還圭,饗食、致贈、郊送,所以相與 習禮樂也。諸侯相與習禮樂,則德行修而不流也。故 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

古《三墳》人皇神農氏政典。禮者,制也,制爾情;樂者,和 也,和爾聲。

《莊子天道》篇:「禮法度數,刑名比詳,治之末也;鐘鼓之 音,羽旄之容,樂之末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義,賓禮樂,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繕性》篇「中純實而反乎情」,樂也;「信行容體而順乎文」, 禮也。禮樂偏行,則天下亂矣。

《天下》篇:「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 其在《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 「禮以道行,樂以道和。」

《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 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書》《禮》《樂》之歸是矣。《詩》言是,其 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 《春秋》言是其微也。」

《王制》篇:「論禮樂,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兼覆而調一 之,辟公之事也。」

《樂論》篇:「先王之道禮樂,正其盛者也,而墨子非之。故 曰:『墨子之於道也,猶瞽之於白黑也,猶聾之於清濁 也,猶之楚而北求之也』。」

「禮樂廢而邪音起」者,危削侮辱之本也。故先王貴禮 樂而賤邪音。

「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

《成相》篇:「世無王窮,賢良暴人芻豢,仁人糟糠,禮樂滅 息,聖人隱伏。」

《大略》篇:「推恩而不理,不成仁;遂理而不敢,不成義;審 節而不知,不成禮;和而不發,不成樂:故曰:『仁義禮樂, 其致一也』。」

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言治者予三王。三王 既已定法度,制禮樂而傳之,有不用而改自作,何以 異於變易牙之和,更師曠之律?

《淮南子俶真訓》:「以道為竿,以德為綸,禮樂為鉤,仁義 為餌。投之於江,浮之於海。萬物紛紛,孰非其有 本?」《經訓》:「陰陽之情,莫不有血氣之感,男女群居,雜處 而無別,是以貴禮。性命之情,淫而相脅,以不得已則 不和,是以貴樂。是故仁義禮樂者,可以救敗,而非通 治之至也。」

《禮》者所以救淫也,樂者所以救憂也。

「和失」然後「聲調」,「禮淫」然後《容飾》。

知仁義,然後知禮樂之不足修也。

《主術訓》:「古之為金石管絃者,所以宣樂也。兵革斧鉞 者,所以飾怒也。觴酌俎豆酬酢之禮,所以效善也。衰 絰菅屨,辟踊哭泣,所以諭哀也。」

「齊俗。」訓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還之禮也,蹀《采齊》,《肆 夏》之容也,以為曠日煩民而無所用,故制禮足以佐 實喻意而已矣。古者非不能陳鐘鼓,盛筦簫,揚干戚, 奮羽旄,以為費財亂政,制樂足以合歡宣意而已。 禮飾以煩,樂,優以淫,崇死以害生,久喪以招行,是以 風俗濁於世,而誹譽萌於朝,是故聖人廢而不用也。 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祀中霤,葬成畝,其樂《咸池》《承 雲》《九韶》,其服尚黃。夏后氏,其社用松,祀戶,葬牆置翣, 其樂《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其服尚青。殷人之禮, 其社用石,祀門,葬樹松,其樂《大濩》、晨露,其服尚白。周 人之禮,其社用栗,祀竈,葬樹柏,其樂《大武》,三象棘下, 其服尚赤。禮樂相詭,服制相反,然而皆不失親疏之 恩,上下之倫。

《氾論訓》「夫弦歌鼓舞以為樂,盤旋揖讓以為禮,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