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5 (1700-1725).djvu/94

此页尚未校对

禮者敬而已矣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臣按:天下之事各有兩端,混然而不可辨別者,君子必以禮辨之,親疏以禮而定,嫌疑以禮而決,同異以禮而別,是非以禮而明。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 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 非禮不親;班朝治軍,涖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 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 退讓以明禮。」

臣按:《曲禮》此言則天下之事無一不本於禮者,而後世為治者顧以禮為虛文而一以法令從事,豈知本者哉?

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呂大臨曰:「人之血氣、嗜慾、視聽、食息與禽獸異者幾希,特禽獸之言與人異耳,然猩猩、鸚鵡亦或能之,是則所以貴於物者,蓋有理義存焉。聖人因理義之同然而制為之禮,然後父子有親、君臣有義、男女有別,人道所以立而與天地參也。縱慾怠敖,滅天理而窮人欲,將與牛馬犬彘之無辨,是果於自棄而不欲齒」 於人類者乎。

臣按:呂氏之言儆切,可以為世之無禮者戒。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 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劉彝曰:「《太上》者至極之稱,猶言全德也。」

臣按:禮者稱而已矣,禮固以德為貴,而施與於人與報人之賜乃人道之不能無者,是以位雖有貴賤、尊卑之殊,而往來、來往之禮所以相為施報者斷然不可闕也。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臣按:人道之所以立者,以其有此禮也,苟無禮焉,則強將恃其力以陵弱,眾將恃其勢以暴寡,富將恃其財以吞貧,智將恃其能以欺愚,則是天下之人皆將惟其勢力、財能之是恃,而不復知有尊卑、上下之分矣,人何由而安哉?聖人知其然,故制為秩然之禮以立為當然之法,頒之學宮之中,設為師儒之教,講明其理,推行其道,使其「有所畏而不敢犯,有所敬而不敢忽」 ,此君位所以高而不危,而民用亦以之而平康也。然則天下其可以一日無禮,而斯人其可以一日不學禮乎?

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 懾。

戴溪曰:「禮以卑為主,以恭為本,故禮者所以柔伏,伏其侈大之意而習為退遜謙下之道。故有禮之人,其容肅然以正,其氣粹然以和,望其顏色而知其人之可親也;其容狠、其氣暴,望其顏色而生易慢之人者,必其無禮之人也。富貴之失禮以驕,貧賤之失禮以諂,驕者失於亢,諂者失於卑,其為失禮一也。」

臣按:禮之為禮,大中至正之界限也,富貴者不可過於是,貧賤者必求至於是,過於是則氣盈,氣盈則驕而淫,不至於是則氣歉,氣歉則懼而屈,是何也?不知禮之為禮也。誠以禮之為禮,是乃吾心大中至正之界限,人有禮則中有定見,外有定守而不為外物所動矣。

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臣按:無財不可以為禮,非強有力不可以行禮,是以操有餘之勢力者恆以是而恕諸不足之人,不恃吾之富與強,而強人之所不能備,而必其如吾志焉。

《檀弓》:子思曰:「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 焉者跂而及之。」

臣按:子思此言雖為《喪禮》而言,然凡為禮者皆然。

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 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 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臣按:此子路聞孔子之言,亦「寧儉、寧戚」 之意。

禮儀之節

《禮運》: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 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 無禮,胡不遄死』。」

方愨曰:「禮本乎天之道,故先王制禮所以承乎天之道,禮出乎人之情,故先王制禮還以治人之情。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所惡莫甚于死,禮之得失遂有死生之道,此其所以為急歟?」

臣按:《禮運》此言因言「偃問禮如此乎急而孔子答之如此,以見禮之為禮,上以承天道、下以治人情,其得失為人生死所繫,人而無禮乃不如鼠之有體,此其雖生不如死也。」 嗚呼,人之所急孰有過于死生哉?禮之所繫如此,其急可知也。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