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5 (1700-1725).djvu/95

此页尚未校对

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臣按:人之生也先有飲食,飲食之初乃禮之所由起也,其初未有釜、甑、刀匕以及罍、爵、鼓樂之類所食用也,以是而用以致敬鬼神也亦以是,是以彌文之世恆思太古之初,凡有制作恆寓質朴之意於繁文之中,稍存古人制禮之初意。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 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 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 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事也;刑肅而俗敝,則民 弗歸也。是謂疵國。

臣按:禮為人君操持之大柄,所以治天下之政,所以安一人之尊,皆由是也。後世人君皆知以政為治而不知本之禮以為政,失其本矣。雖然,蓋亦日用而不自知耳。向也不知而暗用之,今既知之,盍反其本而明執之以持世乎?

故《禮》達而分定,故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

臣按:昔人有言,「天下之勢莫患乎上下無以相別而分守無以相安也」 ,若夫主勢一定而君德既孚,天下之民方且遵名守教,相從于畏愛,則象之中甘心于服役事養之際,求其為自安自適之不暇,安有欺背替陵之事哉?故曰「禮達而分定」 ,則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好生惡死,人心之所同,然聖人有禮以率天下,「能使所欲有甚于生,所惡有甚于死」 ,大哉禮乎!其功用之大有如此者。禮教既達,非但其分之定,亦使其心之安也。

故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 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臣按:《禮運》此章上文有曰:「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修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 ,而繼之以此,以見禮之為禮乃聖人治情修義之本、興利除患之具,人君未有舍此而能為治者也。

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修睦,而固人肌 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 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故惟聖人為知禮之 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

臣按:「禮必有義,禮而不合於義則為非禮之禮,故古人言禮必兼義言之」 ,蓋以人之為人,有禮則生,無禮則死,有禮則安,無禮則危,而其所以為人者,其大端在禮之義而已。有此禮義,則外焉而信實以講、和睦以修,而與人也誠,內焉而肌膚有所會、筋骸有所束而在己也固,明焉而養生送死,幽焉而郊天享廟,此其大端緒也。「上焉而通達天道,下焉而和順人情」 ,此其大竇穴也。是禮也,人人由之,而不人人知之。唯聖人則知此禮為人大端,為人大竇,雖欲已之,而不可以已也。於不可已而已之,則國必壞,家必喪,人必亡。

「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 有,可以義起也。

張載曰:「人情所安即禮也,故禮所以由義起。」 臣按:禮之為禮,皆義之所當為者也,義不當為則禮不可行,則是禮之用皆是義之實也。古昔聖人所制之禮皆是合為之事,苟有事焉,考之先王雖未為之禮,然以之協合於義而於義無所悖,則是當為之事也。吾則以義起之而為之節文儀則焉,是亦聖人之所許也。

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臣按:《禮運》於篇終論禮之義而至於「體信達順」 ,蓋言禮之極功也,論禮之功用而至於此,蓋不可復加矣,然而反推其本固在於修禮,而禮之所以修者則又在乎敬而已矣。

《禮器》曰:「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 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臣按:發己自盡為忠,循物無違謂信,以之為禮之本,固矣。若夫義者合宜之謂,理者有條理之謂,苟儀文度數之間、登降上下之際不合于宜而無條理焉,則亦不文矣,此《禮》所以貴乎有本,有文無忠信則禮不能立,無義理則禮不可行。

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豐不殺,此之謂也」, 蓋言稱也。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 唯其稱也。是故君子太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太牢而 祭,謂之攘。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君子以為濫矣;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 以為隘矣。

臣按:禮之等不同而各有當然之則,過于豐則踰,降而殺則不及,一惟稱而已矣。是以天子太牢而祭稱也則謂之《禮匹》,士太牢而祭不稱也則謂之「攘」 焉。攘者非其有而取也。管仲之濫,豐而不稱者也;晏平仲之隘,殺而不稱者也。先王之制,禮或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