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6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以冠子小功卒哭而可以取妻」,必偕祭乃行也。下殤小功齊衰之喪,除喪而後可為昏禮。凡冠者,時當冠,因喪而冠之。集說:孔氏曰:「大功謂己有大功之喪,末謂卒哭之後。取婦有酒食之會,集鄉黨僚友,涉近歡樂,故大功之末,乃可得為《經》文。大功據己身,不云父;小功據其父,不云身,互而相通,故鄭《注》同之。」謂父及己身俱有大功之末、小功之末,父是大功之末,己亦是大功之末,乃得行此冠。子、嫁子,父小功之末,己亦小功之末,可以嫁取;必父子俱然,乃得行事,故云「必偕祭乃行。」知「父子俱大功小功」者,若姑姊妺,出適父子俱為大功,從祖兄弟父子俱為小功,其服同也。若父齊衰,子大功則不可。若父大功,子小功,可以冠嫁,未可取婦。必父子俱小功之末,可以取婦。若父小功,己緦麻,灼然合取可知。下殤小功,謂本齊衰重服,降在小功,不可冠嫁;其餘小功,可以冠取。若其齊衰,長殤、中殤,降在大功,理不可冠嫁矣。經云「大功、小功之末,可以吉冠」,則大功、小功之初,當冠之時,則因喪服而冠之。鄭因前經三年之喪可冠,於此復明輕喪亦可以冠也。范氏曰:「按《禮》,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此於子已為無服也。以己尚在大功喪中」,猶未忍為子取婦,近於歡事也。故於冠子,嫁子則可,取婦則不可矣。己有緦麻之喪,於祭亦廢,婚亦不通矣,況小功乎?又曰:五服之制,各有月數,月數之內,自無吉事,故曰縗麻,非所以接弁冕也。《春秋左氏傳》:齊侯使晏子請繼室於晉,叔向對曰:「寡君之願也,縗絰之中,是以未敢請。」時晉侯有少姜之「喪耳。禮貴妾緦,而叔向稱在縗絰之中。推此而言,雖輕喪之麻,猶無婚姻之道也。而敦本敬始之義,每於婚冠見之矣。《雜記》曰:『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取婦』。而下章云:『己雖小功,卒哭可冠取妻也』。」二文誠為相代。尋此言為男女失時,或繼嗣未立者耳,非通例也。橫渠張氏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婦。」疑「大功之末」已下十二字為衍,宜直云「父大功之末。」云「父大功」,則是己小功之末也,而己之子緦麻之末也,故可以冠取也。蓋冠取者,固已無服矣,凡卒哭之後,皆是末也。所以言衍者,以上十二字義無所附著。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是己自冠取妻也。」山陰陸氏曰:「入小功之末,謂小功服之在父行者,若從祖父母、從姊妹、從祖父祖母、從祖祖姑是也。大功之末,在卑行者,若孫及從父兄弟、從父姊妹兄弟之子婦是也。大功之末,不言可以取婦、不可以取婦也。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言主冠取者,雖在可以主之域,然」其冠取者。若有小功未卒哭。亦不可也。陳注末,服之將除也。舊說以末為卒哭後,然大功卒哭後尚有六月,恐不可言末。《小功》既言末,又言卒哭,則末非卒哭明矣。下言「父小功之末」,則上文「大功之末」,是據己身而言。舊說父及己身俱在大功之末,或小功之末,恐亦未然。下殤之小功,自期服而降,以本服重,故不可冠取也。

「女雖未許嫁,年二十而笄,《禮》之。」「婦人執其禮,燕則鬈 首。」

鄭注女雖未許嫁,年二十亦為成人矣。《禮》之「酌以成之」,言婦人執其禮,明非許嫁之笄。既笄之後,去之鬈首,猶若女有鬌紒也。此節論女未許嫁加笄分別之事。女子十五許嫁而笄,則主婦及女賓為笄禮,主婦為之著笄,女賓以醴禮之。若未許嫁,至二十而笄,則《嫁人禮》之無主婦、女賓,不備儀也。既笄後,尋常燕居,則去其笄而鬈首,謂分髮為鬌紒也。既未許嫁,猶為少者處之。

《冠義》

孔疏按鄭《目錄》云:「名曰《冠義》」者,以其記冠禮成人之義,此於《別錄》屬吉事。《世本》云:「黃帝造火食旃冕。」是冕起於黃帝也。但黃帝以前則以羽皮為之冠,黃帝以後乃用布帛。其冠之年,即天子諸侯十二。故襄九年《左傳》云:「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禮也。又云:「一星終也」,十二年歲星一終。又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尚有兄伯邑考。又《金縢》云:「王與大夫盡弁時,成王十五而已著弁,既已著弁,則已冠矣。」是天子十二而冠,與諸侯同。又《祭法》云:「王下祭殤五。」若不早冠,何因下祭五等之殤?大夫冠年雖無文,案《喪服》大夫為昆弟之長殤,大夫既為昆弟之長殤,則不二十始冠也。其士則二十而冠也。《曲禮》云「二十曰弱冠」是也。集說藍田呂氏曰:「冠《禮》之設,所以明長幼之義也。古者自二十而冠,自十九而下,皆為童子。凡為童子,以事長者,為之事也。紒而不冠,衣而不裳,名而不字,皆所以別成人、教遜弟也。《闕黨童子將命》,孔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孟子曰:『徐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