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9 (1700-1725).djvu/60

此页尚未校对

伏睹某月某日聖旨,緣國朝故典,以日易月,臣竊以 為非矣。自常禮言之,猶須大行有遺詔,然後遵承。今 也大行詔旨不聞,而陛下降旨行之,是以日易月,出 陛下意也。大行幽厄之中,服御飲食,人所不堪,疾病 粥藥,必無供億;崩殂之後,衣衾斂「藏,豈得周備?正棺 卜兆,知在何所?茫茫沙漠,瞻守為誰?伏惟陛下一念 及此,荼毒摧割,備難堪忍。縱未能遵《春秋》復讎之義, 俟讎殄而後除服,猶當革漢景之薄,喪紀以三年為 斷。不然,以終身不可除之服,二十七日而除之,是薄 之中又加薄焉,必非聖人之所安也。」又曰:「雖宅憂三 祀,而軍旅之事,皆」當決于聖裁,則諒闇之典,有不可 舉。蓋非枕塊無聞之日,是乃枕戈有事之辰。故魯侯 有周公之喪,而徐夷並興。東郊不開,則是墨衰即戎, 孔子取其誓命。今六師戒嚴,方將北討,萬機之眾,孰 非軍務?陛下聽斷平決,得禮之變,卒哭之後,以墨衰 臨朝,合于孔子所取,其可行無疑也。如合聖意,便乞 直降詔旨云:「恭惟太上皇帝、寧德皇后誕育眇躬,大 恩難報,欲酬罔極,百未一伸。鑾輿遠征,遂至大故,訃 音所至,痛貫五情,想慕慈顏,杳不復見,怨讎有在,朕 敢忘之。雖軍國多虞,難以諒闇,然衰麻枕戈,非異人 任,以日易月,情所不安。興自朕躬,致喪三年,即戎衣 墨,況有權制,布告中外,昭示至懷。其合行典禮,令有 司集議來上。如敢沮格,是使朕為人子而忘孝之道, 當以大不恭論其罪。陛下親御翰墨,自中降出,一新 四方耳目,以化天下,天地神明亦必有以佑助,臣不 勝大願。」六月,張浚請諡于南郊。戶部尚書章誼等言: 「梓宮未還,久廢諡冊之禮。請依景德元年明德皇后 故事,行埋重、虞祭、祔廟之禮,及依嘉祐八年、治平四 年虞祭畢而後卒哭,卒哭而後祔廟,仍于小祥前十 日行之。異時梓宮之至,宜遵用安陵故事,行改葬之 禮,更不立虞主。」從之。九月甲子,上廟號曰徽宗。 按《文獻通考》:紹興七年,徽宗及顯肅皇后祔廟,有司 言:「今梓宮未還,乞依景德元年明德皇后故事,行埋 重、虞祭、祔廟」之禮。太常寺言:「檢會《山園陵故事》,梓宮 發引日,皇帝于宣德門外奉辭,百僚於板橋奉辭。其 掩皇堂日,奏請神靈上虞主訖,埋重於皇堂隧道。次 行第一虞,至瓊林苑,行第七虞,祭畢,迎虞主於集英 殿,皇帝於殿門奉迎,百僚於板橋奉迎。至殿,皇帝行 安神燒香之禮訖,次有司行第八虞,至第九虞,祭畢, 皇帝行卒哭之禮。至祔廟前一日,皇帝齋于垂拱殿。 祔廟日,自集英殿導至宣德門外奉辭。有司奉虞主 至太廟行祔廟之禮,於故事即無該載廟門外埋重 之文。今來欲比故事,於祔廟前擇日自几筵殿迎重, 于報恩廣孝觀權行安奉。」是日,皇帝先次几筵殿燒 香,如宮之儀,畢,還內次。宰執率百僚燒香畢,退。禮儀 使率合迎重有司奉迎詣本觀,俟時奏「請神靈上虞 主」訖,埋重於本觀利方。次太常卿行第一虞祭。夙興 第二虞祭已後,每日依禮例行一虞祭。至第七虞祭 畢,迎奉虞主還几筵殿日,百僚於行宮門外奉迎。至 几筵殿門,皇帝服履袍奉迎,前導虞主升殿畢,次詣 逐位行禮訖,還內。「次有司行第八、第九虞祭。至祔廟 前二日,皇帝行卒哭之禮。祔廟前一日,皇帝齋於內 殿,有司不奏刑殺文書。至祔廟日,皇帝自几筵殿導 虞主至行宮門外,奉辭畢,禮儀使奉虞主詣太廟,奏 請神靈上神主訖,以次行祔廟之禮。今來欲依明德 皇太后攢殯故事,先行虞祭畢,次行卒哭,而後祔廟。 若將來迎奉梓宮到,合遵用永安陵故事,行改葬之 禮,更不立虞主。」從之。 閏十月二十五日,朱震充題 神主、虞主官。按《後漢禮儀志》,桑木主尺二寸,不書諡。 又按杜佑《通典》載儀注,虞祭之禮,止言太祝捧主匱 置于座,啟匱于前,捧出神主,不言題諡。祔廟之禮,則 曰享前一日質明,太祝以香湯浴栗主,拭「以羅巾,題 栗主,官盥洗,捧栗主就褥題神主」,墨書訖,以光漆重 摸之,則是唐制,惟題栗主,亦不題虞主也。宋朝仁宗 皇帝上僊,呂夏卿奏請虞主不題諡,詔兩制及待制 以上官與禮官會儀。翰林學士承旨孫抃等奏,乞如 夏卿所奏。從之。今欲乞依漢、唐及仁宗山陵故事,虞 主更不題諡,俟祔廟前期「一日,恭依敕命,書題神主。」 詔恭依。 是年正月二十五日,詔群臣候祔畢純吉 服,繼令候過小祥日取旨。及紹興八年正月二十五 日徽宗小祥,二月二十三日百官純吉服。

紹興九年春正月,帝易大祥之服,宰臣請上陵名。夏 六月,皇后邢氏崩于五國城。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九年夏六月庚戌,皇后邢氏 崩于五國城。按《禮志》:紹興九年正月,太常寺言,「徽 宗及顯肅皇后將及大祥,雖皇堂未置,若不先建陵 名,則春秋二仲,有妨薦獻,請先上陵名。」宰臣秦檜等 請上陵曰永固。按《高宗憲節邢皇后傳》,高宗居康 邸,以婦聘之,封嘉國夫人。王出使,夫人留居蕃衍宅。 金人犯京師,夫人從三宮北遷。上皇遣曹勛歸,夫人 脫所御金環,使內侍持付勛,曰:「幸為吾白大王,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