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9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宮以奉太上皇。太上皇后汝愚即喪次,請召還,留正。 秋八月辛卯,初御行宮便殿聽政。冬十月乙巳,上大 行至尊壽皇聖帝,諡曰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廟號孝 宗。丙午,以朱熹奏請卻《瑞慶節賀表》。庚戌,改上安穆 皇后諡曰成穆皇后,安恭皇后諡曰成恭皇后。丙辰, 上孝宗皇帝冊寶于重華殿,成穆皇后、成恭皇后冊 寶于太室。十一月辛亥,詔行孝宗三年喪制,命禮官 條具典禮以聞。乙卯,權攢孝宗皇帝于永阜陵。十二 月甲戌,祔孝宗神主於太廟。按《禮志》,紹熙五年六 月九日,孝宗崩,太皇太后有旨,「皇帝以疾聽在內成 服。」太皇太后代皇帝行禮。光宗居孝宗之憂,趙汝 愚當國,始令群臣服白涼衫、皁帶治事,逮終制乃止。 按《文獻通考》:「紹熙甲寅,從臣羅點等建議,乞令群臣 于易月之後,未釋衰服,朝會治事,權用公服黑帶。每 遇七日及朔望時節,朝臨奉慰,應于喪禮,皆以衰服 從事。山陵之後,期與再期,則又服之,至大祥而後除。 至於燕服,亦當稍為之制,去紅紫之飾,此於臣子行 之,非有甚難,可以略存三年之制。」當時臺諫集議,以 為點等所請,雖未純如古,亦略存遺意,可以扶持衰 薄,補助名教。詔從之。紹熙五年,孝宗崩,宰相趙汝 愚等上陵名曰永阜,詔於永思陵下宮之西修蓋攢 宮。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紹興初,六飛駐越,昭慈聖 獻皇后上賓,因卜地權殯於會稽上皇村,蓋便於修 奉也。及卜祐陵,遂就其側,并舉顯肅、憲節二后祔焉。 顯仁,高宗繼從其兆,則迫隘已甚。高宗之葬也,趙子 直時守蜀,手疏論會稽攢宮淺薄,可為深憂,宜復祖 宗山陵之制。朝論不從。於是自昭慈之西,連用五穴, 山勢漸遠,其地愈卑矣。孝宗將殯,子直為樞密使,建 議以「攢宮本非永制,實居淺土,蔽以上宮,初期剋復 神京,奉遷神駕,雖其志甚美,而其事實難。且死者無 終極,國家有廢興,豈宜徒徇虛名,以基實禍?」識者深 以為然。時日官荊大聲已卜地思陵之傍,開深五尺, 下有石泉,按行使趙德老以為土肉淺薄不可用。子 直乞改卜,意欲以中軍寨為之,而宰相留仲至以為 不然。於是德老與覆按使謝子肅附其說,乃命大聲 改卜于新穴之東,視新穴纔高一尺一寸五分而已。 孫從之為覆按使,還言「當少寬時日,別求吉兆。」而內 廷左右以上久居喪次,內外不便,皆主速葬之說。乃 詔侍從、臺諫限三日集議。議者皆言:「神穴未安,自合 展期改卜,況朝廷禮文,何嘗盡循古制,豈必拘七月 之期?」奏,劉德修所草也。朱晦翁時在經筵,復上奏論 臺史國音之說不可信。又言:「今穴視前穴高一尺一 寸五分,則是開至六尺一寸五分,即與舊穴五尺之 下負水石處高低齊等,如何卻可開至九尺,而其下 二尺八寸五分者無水石邪?臣自南來,經由嚴州及 富陽縣,其江山之勝,雄偉非常。」說者又言:「臨安縣乃 錢氏故鄉,山川形勢,寬平邃密,此必有佳處可用,而 臣未之見也。切見近年地理,出於江西、福建為尢盛。 望下兩路帥臣、監司,疾速搜訪,量給路費,多差人兵 轎馬,逕遣赴闕,令於近甸廣行相視。」或謂晦翁之意, 似屬蔡元定、季通也。所謂國音者,蓋近世庸妄之說, 以五音盡類群姓,而謂冢地向背,各有其宜,以國姓 論之,必當用離山坐南向北之地。晦翁謂以禮而言, 則死者北首,若以術言,則凡擇地者,必論主勢之強 「弱,風氣之聚散,水土之淺深,穴道之偏正,力量之全 否,然後可以較其地之美惡。政使實有《國音》之說,亦 必先此五者以得形勝之地,然後其術可得而推。若 曰其法果驗,不可改易,則洛、越諸陵,無不坐南向北, 固已合于《國音》矣,又何吉之少而凶之多邪?」疏入,不 報。其後卒定永阜陵,殯於會稽。子直請如故事建陵 臺,同列又以後喪踰前喪而止,故崇陵亦因之。若成 穆、成恭二后,則先葬於赤山。慈懿皇后則殯於南山 淨慈寺。五年閏十月七日,橋道頓遞使司言:「梓宮 發引渡江,依舊例,梓宮前後官司除內人船外,並于 前兩日渡江,渡得整肅,不致諠譁。」從之。十日,御史臺 又言:「勘會梓宮發引日,百官出城奉辭,合設文臣路 祭一座。乞依例應臣選人並照本身料錢每三十貫 文省,於臨安府送納,令本府排辦。候畢。如有支不盡 錢,繳納左藏庫。」從之。十一月十四日,詔:「靈駕發引,其 排立禁衛諸班直、親從等子,并殿前司擺齪經由道 路坊巷官兵折食錢,依淳熙十五年例,令戶部日下 特與倍支。」

按《續文獻通考》:寧宗時,待制侍講朱熹劄論《喪服》曰: 「臣聞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餰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 人,無貴賤之殊。而《禮經》敕令,子為父,嫡孫承重,為祖 父,皆斬衰三年。」蓋嫡子當為後,以承大宗之重,而不 能襲位以執喪,則嫡孫繼統而代之執喪,義當然也。 然自漢文短喪之後,歷代因之,天子遂無三年之喪, 為父。且然,則嫡孫承重,後可知已。人紀廢壞,三綱不 明,千有餘年,莫能釐正。及大行至尊壽皇聖帝,至性 自天,孝誠內發,易月之外,猶執通喪,朝衣朝冠,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