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9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父也。為所後祖,承重也。夫為人後,則妻從服也。妻為夫也,妾為君也 。」 問:「《周制》有大宗之禮,立嫡以為後,故父為長子三年。今大宗之禮廢,無立嫡之法,而子各得以為後,則長子少子不異。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必然也。父為長子三年,亦不可以嫡庶論也。」 朱子曰:「宗法雖未能立,然服制自當從古。是亦愛禮存羊」 之意,不可妄有改易也。如漢時宗子法已廢,然其詔令猶云賜民當為父後者爵一級,是此禮猶在也,豈可謂宗法廢而庶子皆得為父後者乎 ?楊氏復曰:「喪服制度,惟辟領一節,沿襲差誤,自《通典》始。按:《喪服記》云:『衣二尺有二寸』。蓋指衣身自領至腰之長而言之也。用布八尺八寸,中斷以分左右,為」 四尺四寸者二。又取四尺四寸者二,中摺以分前後,為二尺二寸者四。此即尋常度衣身之常法也。合二尺二寸者四,疊為四重,從一角當領處四寸下取方,裁入四寸,乃《記》所謂「適博四寸」 ,《注疏》所謂「辟領四寸」 是也。按鄭注云「適,辟領也」 ,則兩物即一物也。今《記》曰「適」 ,《註疏》又曰「辟領」 ,何為而異其名也?辟猶開也。從一角當領處取方,裁開入四寸,故曰辟領。以此辟領四寸,反摺向外,加兩肩上以為左右適,故曰《適乃疏》所謂「兩相向外各四寸」 是也。辟領四寸,既反摺向外,加兩肩上以為左右適。故後之左右各有四寸虛處,當脊而相並,謂之闊中;前之左右各有四寸虛處當肩而相對,亦謂之闊中,乃《疏》所謂「闊中八寸」 是也。此則衣身所用布之處與裁之之法也。《註》又云「加辟領八寸,而又倍之」 者,謂別用布一尺六寸,以塞前後之闊中也。布一條縱長一尺六寸,橫闊八寸,又縱摺而中分之,其下一半裁斷左右兩端各四寸,除去不用,只留中間八寸,以加後之闊中。元裁辟領各四寸處,而塞其缺,當脊之相並處,此所謂「加辟領八寸」 是也。其上一半全一尺六寸,不裁以布之,中間從項上分左右,對摺向前垂下,以加于前之闊中,與元裁斷處當肩相對處相接以為左右領也。夫下一半加于後之闊中者,用布八寸而上一半從項而下,以加前之闊中也,又倍之而為一尺六寸焉,此所謂「而又倍之」 者是也。此則衣領所用之布與裁之之法也。古者衣服,吉凶異制,故衰服領與吉服領不同,而其制如此也。《注》又云「凡用布一丈四寸」 者,衣身八尺八寸,衣領一尺六寸,合為一丈四寸也。此是用布正數,又當少寬其布,以為針縫之用。然此即衣身與衣領之數,若負衰帶下及兩衽,又在此數「之外矣。但領必有袷,此布從何出乎?」 曰:「衣領用布,闊八寸,而長一尺六寸。古者布幅闊二尺二寸,除衣領用布闊八寸之外,更餘闊一尺四寸而長一尺六寸,可以分作三條,施于袷而適足,無餘欠也。《通典》以辟領為適本用,《註疏》又自謂《喪服記》文難曉,而用臆說以參之,既別用布以為辟領,又不言」 制領所用何布,又不計衣身,衣領用布之數,失之矣。但知衣身八尺八寸之外,又別用布一尺六寸以為領,凡用布共一丈四寸,則文義不待辨而自明矣。又按《喪服記》及註云:「袂二尺二寸,緣衣身二尺二寸,欲左右兩袂亦二尺二寸,欲使縱橫皆正方也。」 《喪服記》又云:「袪尺二寸。袪者,袖口也。袂二尺」 二寸,縫合其下一尺,留上一尺二寸,以為袖口也。又按《喪服記》云:「衣帶下尺。」 緣古者上衣下裳,分別上下,不相侵越。衣身二尺二寸,僅至腰而止,無以掩裳上際。故於衣帶之下,用縱布一尺,上屬於衣,橫繞于腰,則以腰之闊狹為準,所以掩裳上際,而後綴兩衽於其旁也。度用指尺,中指中節為寸,首絰、腰絰圍九寸七寸之類,亦同。菅屨。《儀禮》註:「菅屨,菲屨也。」 《家禮》云「屨以粗麻為之」 ,恐當從《儀禮》為正。《儀禮》,「妻為夫,妾為君,女子子在室為父。布總、箭笄,髽衰三年。」 以《家禮》參攷之,《儀禮》,小斂,婦人髽于室,以麻為髽。《家禮》小斂,婦人用麻繩撮髻,為髽。其制同《儀禮》。婦人成服,布總六寸,謂出紒後所垂者六寸,箭笄長尺。《家禮》:「婦人成服,布頭𢄼,竹釵。」 所謂「布頭𢄼」 ,即《儀禮》之布總也;所謂「竹釵」 ,即《儀禮》之箭笄也。凡喪服,上曰衰,下曰裳。《儀禮》婦人但言衰,不言裳者,婦人不殊裳。衰如男子衰,下如深衣,無帶,下尺無衽。夫衰如男子衰,未知備負版辟領之制與否?下如深衣,未知裳用十二幅與否。此雖無文可明,「但衣身必二尺二寸,袂必屬幅,裳必上屬於衣,裳旁兩幅必相連屬,此所以衣不用帶,下尺裳旁不用衽也。」 今攷《家禮》,則不用此制,婦人用大袖長裙蓋頭。男子衰服純用古制,而婦人不用古制,此則未詳。《儀禮》「婦人有絰帶。」 絰,首絰也;帶,腰帶也。圍之大小無明文,大約與男子同。卒哭,丈夫去麻帶,服葛帶,而首絰不變。婦人以葛為首絰,而麻帶不變。既練,男子除絰,婦人除帶,其謹于絰帶變除之節若此。《家禮》婦人並無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