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4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災,伯姬卒焉。其稱諡何?賢也。何賢爾?宋災,伯姬存焉。 有司復曰:「火至矣,請出」伯姬曰:「不可。吾聞之也,婦人 夜出,不見傅母,不下堂。傅至矣,母未至也,逮乎火而 死。」

胡傳《穀梁子》曰:「取卒之日加之災上者,見以災卒也。 伯姬之舍失火,左右曰:『夫人少避火乎』?曰:『婦人之義, 傅姆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婦人以貞為行 者也。伯姬之婦道盡矣,詳其事,賢伯姬也。《易》曰:『恆其 德,貞,婦人吉,夫子凶』。而或以為共姬女而不婦,非也。 世衰道微,暴行交作,女德不貞,婦道不明,能全其節」, 守死不回,見於《春秋》者,宋伯姬耳。聖人冠以夫諡,書 於《春秋》,曰「葬宋共姬」,以著其賢行,勵天下之婦道也。

大全杜氏曰:「共姬,從夫諡也。」薛氏曰:「古者夫人無諡,從夫之諡。東遷之後,其制隳矣。共姬執禮而死,宋人不敢加非禮之諡。一人守正,知天下莫之違矣。」

《定公四年》

《春秋》:「秋七月,葬劉文公。」

大全廬陵李氏曰:「天子三公稱公。魯為三公而有士為畿內諸侯者亦曰公,皆以其地配。公字言之,若祭公、周公、州公之類是也。天子卿大夫有封為畿內諸侯者,皆曰子,溫子、劉子、單子、尹子之類是也。然周末畿內諸侯卒皆諡公,如成肅公、單平公皆然。《春秋》因劉文公之葬,特書以志其僭耳。生稱劉子,卒稱劉卷,葬稱」劉文公,皆聖人謹嚴之筆也。而何氏注《公羊》,乃以其稱公之故,而謂「劉子本外諸侯,入為天子大夫,故上繫采邑,下繫本爵。」其說無据,不可從。

《哀公十有六年》

《左傳》:「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弔,不憖 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 尼父無自律』。」

正義曰:《周禮》:太祝「掌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六曰誄。」鄭眾曰:「誄謂積累生時德行以賜之命主為其辭。」即引此傳,是為賜命之辭也。鄭元《禮記注》云:「誄,累也。累列生時行跡,讀之以作諡。」此傳唯說誄辭,不言作諡。傳記群書皆不載孔子之諡,蓋唯累其美行,示己傷悼之情而賜之命耳,不為之諡,故書傳無稱焉。至漢王莽輔政,尊尚儒術,封孔子後為褒成侯,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君,明是舊無諡也。鄭元禮注云:「尼父因目字以為之諡,謂諡孔子為尼父。」鄭元錯讀《左傳》云「以字為諡」,遂復妄為此解。

禮記

《曲禮》

己孤暴貴不為父作諡。

陳注文王雖為西伯,不為古公、公、季作諡。周公成文、武之德,亦不敢加大王、王季以諡也。呂氏曰:「父為士,子為大夫,諸侯則祭以大夫、諸侯其尸服以士服,是可以己之祿養其親,不敢以己之爵加其親也。父之爵卑不當諡,而以己爵當諡而作之,是以己爵加其父,欲尊而反卑之,非所以敬其親也。」

《檀弓》

「死諡」,《周道》也。

陳注殷以上有生號,仍為死後之稱,更無別諡,堯、舜、禹、湯之例是也。周則死後別立諡。

《郊特牲》

「死而諡」,今也。古者生無爵,死無諡。

陳注「死必有諡」,今日之變禮也。殷以前,大夫以上乃為爵,死則有諡。周制,「雖爵及命,士,死不諡也。」大全延平周氏曰:「諡者,行之跡。故古者生有爵,則死乃請諡於天子,而天子命之諡。後世但死則皆有諡,蓋未嘗請諡於天子,特其自諡耳。故曰:『死而諡今也』。」

《玉藻》

士於君所言,大夫沒矣,則稱諡「若」字。

大全金華應氏曰:「隱其名而舉其諡與字,非獨自謹分守,存謙退,亦所以體君上尊賢貴貴,隱卒崇終之心也。」

《表記》

子曰:「先王諡以尊名,節以壹惠,恥名之浮於行也。」

陳注諡以尊名為美諡,以尊顯其聲名也。壹,專也。惠,善也。善行雖多,難以枚舉,但節取其大者以專其善,故曰「節以壹惠」也。大全嚴陵方氏曰:「『生則有名,死則有諡,有諡則諱其名矣,故曰諡以尊名』。《檀弓》言『公叔文子之子請諡,而曰『請所以易其名者』,蓋謂是矣。諡以誄行而為之,然行不一也,諡有所不勝言,特以所隆者之一端而為之節爾,故曰『節以壹惠』。若文王之為文、武王之為武,此皆壹惠之道也。行雖多而節之以惠,則名不浮於行矣』。」

白虎通

《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