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一百九十九卷目錄

 文廟祀典部彙考二

  後唐明宗長興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一則

  遼太祖神冊二則

  宋太祖建隆三則 太宗端拱一則 淳化一則 真宗景德二則 大中祥符六則 天

  禧一則 仁宗天聖一則 明道一則 景祐一則 慶曆一則 神宗熙寧二則 元豐二

  則 哲宗元祐一則 徽宗崇寧三則 大觀三則 政和三則 宣和一則 欽宗靖康一

  則 高宗紹興二則 孝宗乾道一則 淳熙三則 寧宗慶元一則 嘉定一則 理宗端

  平一則 淳祐一則 景定一則 度宗咸淳一則

  金熙宗天會一則 皇統一則 世宗大定二則 章宗明昌五則 承安一則 泰和二

  則 宣宗一則 哀宗天興一則

禮儀典第一百九十九卷

文廟祀典部彙考二

後唐

明宗長興三年敕釋奠禮皆准郊祀錄

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長興三年,國 子博士蔡同文奏:「伏見每年春秋二仲月上丁,釋奠 於文宣王。以兗公顏子配座,以閔子騫等為上哲排 祭奠。其有七十二賢圖形於四壁。面前皆無酒脯。自 今後乞准本朝舊規。文宣王四壁諸英賢畫像前面 請各設一豆一爵祠饗。」中書帖太常禮院檢討禮例 分析申者。今禮院檢《郊祀錄》,釋奠文宣王,並中祠例, 祭以少牢。其配座十哲,見今行釋奠之禮。伏自喪亂 以來,廢祭四壁英賢。今准帖,為國子博士蔡同文所 奏,文宣王四壁諸英賢,各設一豆一爵祀享。當司詳 《郊祀錄》,「文宣王從祀諸座,各籩二,實以栗、黃牛脯;豆 二,實以葵葅、鹿醢;簠簋各一,實以黍稷」飯酒爵一。禮 文所設祭器,無一豆一爵之儀者。奉敕,「其文宣王廟 四壁英賢,自此每釋奠,宜准《郊祀錄》,各陳脯醢等物 以祭。」

後周

太祖廣順二年六月乙酉朔幸曲阜祠孔子

按:《五代史周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廣順二年五月,親往兗州,辛未,遣端明 殿學士顏行往曲阜祀文宣王廟。六月己酉,幸曲阜, 謁孔子廟,既畢,其所奠金花銀爐十數事留於祠所 以備享。遂幸孔林,拜孔子墓,墳側有石壇。」是唐朝封 禪迴謁孔子之壇,二百餘年間,絕東封之禮,洙泗之 上,無復鑾和之音。帝以武功之餘,枉車致敬,尊師重 道,不亦優乎。

按《文獻通考》:廣順二年六月,以文宣王四十三代孫 前曲阜縣令孔仁玉復為曲阜縣令,仍賜緋魚袋,以 亞聖顏淵裔孫顏涉為曲阜縣主簿。仍敕兗州修葺 祠宇,墓側禁樵採。時車駕親征,兗州初平,遂幸曲阜, 謁孔子祠。既奠,將致敬,左右曰:「仲尼人臣無致敬之 禮。」上曰:「文宣百代帝王師,得無拜之!」即拜奠於祠前。

太祖神冊三年夏五月乙亥詔建孔子廟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按《宗室義宗傳》:義宗名倍, 小字圖欲,太祖長子。幼聰敏好學,外寬內摯。神冊元 年,立為皇太子。時太祖問侍臣曰:「受命之君,當事天 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對。太祖曰: 「佛非中國教。」倍曰:「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太祖大 悅,即建孔子廟,詔皇太子春秋釋奠。

神冊四年秋八月丁酉,謁孔子廟。

按《遼史太祖本紀》云云。

太祖建隆元年幸國子監詔增修祠宇繪先聖先賢先儒之像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至聖文宣王,唐開 元末升為中祠。設從祀禮令。攝三公行事。朱梁喪亂。 從祀遂廢。唐長慶二年。仍復從祀。周顯德二年。別營 國子監。置學舍。宋因增修之。塑先聖、亞聖、十哲像。畫 七十二賢及先儒二十一人像於東西廡之木壁。太 祖親撰先聖、亞聖贊,十哲以下。命文臣分贊之。 按《宋會要》:建隆元年二月,太祖幸國子監。詔加飾祠 宇。及塑繪先聖先賢先儒之像。

建隆二年,詔「諸州貢舉人就國子監謁先師。」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禮志》,其謁先師之禮,建 隆二年,禮院準禮部貢院移。按《禮閣新儀》云:「舊儀無 貢舉人謁先師之文。開元二十六年,詔諸州貢舉人 見訖,就國子監謁先師,官為開講,質問疑義,所司設 食。昭文、崇文兩館學士及監內諸舉人亦準此。自後 諸州府貢舉人,十一月朔日正衙見訖,擇日謁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