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29

此页尚未校对

騎,供帳之費,動役數州,戶口蕭條,何以能給?」太宗深 嘉徵言,而中外表章不已。上問禮官兩漢封山儀注, 因遣中書侍郎杜正倫行太山上七十二帝壇跡。是 年,兩河水潦,其事乃寢。

按《冊府元龜》,貞觀六年,公卿百寮以天下太平,四夷 賓服,詣闕請封禪者,首尾相屬,帝不許。嘗從容而言 曰:「朕本諸公子也,始望不及此。屬天下喪亂,遂有救 焚拯溺之志。義師入關之始,群凶鼎沸,當此之時,但 得三分天下,亦為足矣。朕以不武,內稟太上皇之謀, 外假士大夫之力,數年之間,六合大定。升中告禪,信 亦其時。然朕往者蒙犯霜露,遂嬰氣疾,但恐登封之 後,彌增誡懼,有乖營衛,非所以益朕也。少欲自怡,用 安年壽,公卿等勿復為言。」

貞觀十一年,「敕群臣議封禪儀。」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禮儀志》:「貞觀十 一年,群巨復勸封山,始議其禮。於是國子博士劉伯 莊、睦州刺史徐令言等,各上封禪之事,互設疑議,所 見不同。多言新禮中封禪儀注簡略未周。太宗敕祕 書少監顏師古、諫議大夫朱子奢等與四方名儒博 物之士參議得失。議者數十家。遞相駁難,紛紜久不 決。」於是左僕射房元齡、特進魏徵、中書令楊師道博 採眾議堪行用而於舊禮不同者奏之。其議昊天上 帝壇曰:「將封先祭,義在告神。且備謁敬之儀,方展慶 成之禮。固當於壇下阯,豫申齊潔,贊饗已畢,然後登 封。既表重慎之深,兼示行事有漸。今請祭於太山下, 設壇以祀上帝,以太祖景皇帝配饗。」壇長一十二丈, 高一丈二尺。又議製玉牒曰:「金玉重寶,質性貞堅,宗 祀郊禋,皆充器幣,豈嫌華美,實貴精確。況乎三神壯 觀,萬代鴻名,禮極殷崇,事資藻縟。玉牒玉簡,式縕靈 奇,傳之無窮,永存不朽。今請玉牒長一尺三寸,廣厚 各五寸,玉簡厚二寸,長短闊狹,一如玉牒。其印齒請 隨璽大小,仍纏以金繩」五周又議《玉策》曰:「『封禪之祭, 嚴配作主,皆奠玉策,肅奉虔誠』。今玉策四枚,各長一 尺三寸,廣一寸五分,厚五分,每策五簡,俱以金編。其 一奠上帝,一奠太祖座,一奠皇地祇,一奠高祖座。」又 議《金匱》曰:「登配之策,盛以金匱,歸格藝祖之廟室。今 請長短令容玉策,高廣各六寸,形制如今之表函,纏 以金繩,封以金泥,印以受命璽。」又議「方石再累」,曰:「舊 藏玉牒,止用石函,亦猶盛書筴笥,所以或呼石篋。今 請方石三枚,以為再累,其十枚石簡,刻方石四邊而 立之,纏以金繩,封以石泥,印以受命璽。」又議:「泰山上 圜壇曰四出開道壇場,通議南面入升,於事為允。今 請介丘上圜壇,廣五丈,高九尺,用五色土加之,四面 各設一階,御位在壇南,升自南階,而就上封玉牒。」又 議:「圜壇上《土封》曰:『凡言封者,皆是積土之名,利建分 封,亦以班社立號,謂之封禪,厥義可知。今請於圜壇 之上,安置方石,璽緘既畢,加土築以為封,高一丈二 尺,而廣二丈,以五色土益封牒書,藏於其內。祀禪之 所,土封制亦同此』。」又議《玉璽》曰:「謹詳前載,方石緘封, 玉檢金泥,必資印璽,以為祕固。今請依令用受命璽 以封石檢。其玉檢既與石檢大小不同,請更造璽一 枚,方一寸二分,文同受命璽,以封玉牒。石檢形制,依 漢建武時故事。」又議立碑曰:「勒石紀號,顯揚功業,登 封降禪,肆覲之壇。立碑。」又議設告至壇曰:「既至山下, 禮行告至,柴於東方。上帝望秩,遍禮群神。今請其壇 方八丈一尺,高三尺,陛仍四出。其禪方壇及餘儀式, 請從今禮。仍請柴祭望秩,同時行事。」又議廢石闕及 大小距石,曰:「距石之設,意取牢固,本資實用,豈云彫 飾。今既積土厚封,足與天長地久。其小距、環壇,石闕 迴建,事非經誥,無益禮儀,煩而非要,請從減省。」太宗 從其議,仍令附之於《禮》。

貞觀十四年,趙王元景等表請封禪,弗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四年 十月甲戌,趙王元景等表請封禪,奏曰:「夫功成道合, 古今以為隆平;登封降禪,聖賢謂之大典。是以出震 則天之后,革夏變商之君,繼《韶》《夏》而施尊名,崇號諡 而廣符瑞,顧遲遲焉,群臣區區,誠為此也。原夫大始 云構,生靈厥萌,黎庶布乎穹壤,皇王司其右契。遐哉 上」古,以迄於茲,歷選休徵,未有如今日之盛也。所以 敢罄窺管,無懼觸鱗。瀝膽披肝,言亦備矣;援天引聖, 辭亦殫矣。幸蒙亭育之澤,降以聽覽之恩。大賚雖敷, 猶申後命,未便渙汗,方事逡巡,懷生之徒,不遑寧處。 伏乞皇帝陛下則天成務,應物為心,協三才之會昌, 乃霈然而動色;遂萬姓之延首,俯凝旒而改容。雖復 龍圖告徵,龜書襲吉,尚諮諏於四嶽,建明謨於兆人。 欲使六合之中,沃心通於朝野;八絃之內,下問浹於 華戎。凡在人靈,疇無抃躍。今茲百辟咸集,九有攸同, 並執玉以來庭,俱式歌而且舞。遠則重譯僉議,近則 端笏參謀,欣睹增天之高,願逢加地之厚。絕域忘生 而越險,華髮忍死而爭趨。中外之心克諧,愚智之情 允睦。掌故事者,草登封而待期;執羈勒者,儼車徒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