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俟命。庶官率職,三事夙興,遠邇昌言,明靈幽贊,莫不

傾視俯聽,希陪肆覲之禮;效祉呈祥,欽承告成之慶。 山稱萬歲,企和鑾而發奇;雲浮五彩,佇華蓋而交蔭。 兩儀之情轉迫,萬國之望愈深。臣又聞之,「屈己從眾, 至人所」以稱仁;絲言顯發,哲王以之敷信。昨奉明詔, 許以試之,實降皇情,俯同人欲,寬仁之利斯博,示信 之道宜弘。即日庶尹馳心,咸奉章而守闕;列藩翹足, 各伏地以祈恩。所冀天慈,深加昭察。制可群寮之奏, 剋以發軫之期,頒示普天,申明絕典。使夫一時之士, 欣獨高於萬代;八荒之酋,荷周露於再造。則「臣等死 日猶生之年,不任誠懇之至,謹與連率方牧等奉表 詣闕,固請以聞。」帝沖讓不許,至於再三。於是下詔曰: 「自古明王君臨區宇,功濟天下,道被生民,內外無虞, 年穀豐稔,莫不歸功上元,致禮厚地,騰茂實於六合, 飛英聲於百代。今公卿在列,屢屬虛心,嶽牧具僚,固 陳僉願,理在難奪。敬依來請」,顧循諸己。仍懷慚德。 貞觀十五年四月。詔以來歲二月有事於泰山。六月 停封泰山。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五年四月辛卯,詔以來歲 二月有事於泰山。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丙辰停 封泰山。」 按《禮樂志》,其非常祀天子有時而行之者 曰封禪、巡守、視學、耕籍、拜陵。文中子曰:「封禪非古也, 其秦漢之侈心乎?」蓋其曠世不常行,而於禮無所本。 故自漢以來,儒生學官論議不同,而至於不能決,則 出「於時君率意而行之爾。」隋文帝嘗令牛弘、辛彥之 等譔定《儀注》,為壇泰山下,設祭如南郊而已,未嘗升 山也。唐太宗已平突厥,而年穀屢豐,群臣請封泰山, 太宗初頗非之。已而遣中書侍郎杜正倫行泰山上 七十二君壇跡,以是歲兩河大水而止。其後群臣言 封禪者多,至十五年,將東幸,行至洛陽而彗星見,乃 止。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五年三月庚辰,肅州言,「所部川 原,遍生芝草。」先是,百僚及雍州父老詣朝堂上表請 封禪。四月辛卯朔,下詔曰:肇有蒸庶,樹之司牧,載籍 所紀,風烈猶存。至於道洽品物,功成宇縣,天眷彰於 符瑞,人事表於隆平,莫不增封岱宗,廣禪梁甫,榮鏡 六合,對越三神。前聖所以垂其尊名,後王所以仰其 休烈,蓋繇此也。自火德既衰,三光分裂,金行失御,九 鼎沈淪,諸華競逐,彝倫大壞。雖周室削平趙魏,隋氏 混一文軌,而金革之事,未戢於封疆,《雅》《頌》之音,弗聞 於朝廷,遂使至教闕如,淳風莫反。齊郊絕類帝之禮, 日觀缺升中之儀,其已久矣。朕丕膺景命,嗣守洪基, 承大亂之餘,當率土之責,負扆興惕,「納隍在慮,上憑 宗社之靈,下資士庶之力。草昧伊始,援干戈以靖亂; 區夏既平,引禮樂以緯俗。」尉候無警,菑畬有年,比屋 咸保其歡,含氣不違其性。殊方異域,盡地界而來庭; 應圖合牒,殫天符而表瑞。緬懷前載,詳求諸己,豈伊 寡德,能致此乎?固乃《上元》所葉贊也。而群公卿士,百 辟庶僚,因陳人祇之「意,請遵封禪之典,推而不居,至 於數四,文武之情彌切,內外之議日聞,誠請頻繁,淹 歷年載。朕繼跡百王,因心萬物,上奉蒼昊,義在薦功, 下撫黎元,方祈厚福。既迫茲理,敢不祗從。猥以眇身, 齊美上代,永言夙志,凜乎增惕。可以來年二月有事 泰山,所司宜與公卿并諸儒士及朝臣有學業者,詳 定其儀,博考聖賢之旨,以允古今之中。務盡誠敬,稱 朕意焉。」於是詔太常卿韋挺為簡較封禪大使,禮部 侍郎令狐德棻副焉。朝廷參議其儀,異端競起。祕書 少監顏師古乃奏稱:「臣撰定《封禪之禮,書》在十一年 春,於時諸儒參詳,以為適中。」詔公卿定其可否,多從 師古之禮。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宮,犯帝位。辛亥, 朝散大夫、行起居郎褚遂良進曰:「陛下撥亂反正,功 超前烈,告成升嶽,天下幸甚。而行至雒陽,彗星輒見, 此或有所未允合者也。且漢武優柔數年,始行岱禮, 臣愚伏願詳擇。」丙辰,詔曰:「自古皇王受天之命,建顯 號於封禪,揚洪名於竹帛者,莫不功濟夷、夏,道葉人 祇。然登泰山之高,刊梁甫」之石,未有七德靡記,《九部》 寂寥,而欲齊聲於聖哲,垂美於篆籀者也。朕承宗廟 之重,當區宇之責,寅畏三靈,憂勤萬姓。雖戡翦禍亂, 克定遐荒,而至教猶鬱,刑典未厝。勝殘之化,未洽於 率土;和平之風,多慚於往烈。是以覽經籍而自失,想 壇場而增懼,亟寢縉紳之奏,屢拒公卿之請,逡巡大 典,荏苒歷載。近者文武百僚,州縣庶尹,頻繁抗表,殷 勤固陳。咸以為兩儀交泰,四夷賓服,禮讓興行,年穀 豐稔。蒼昊呈符於上,靈符不可以久替;黎獻協心於 下,眾欲不可以固拒。朕迫茲群議,敢不敬從。欲薦功 上元,大報后土,升中之儀已具,省方之期有日。今太 史奏有「彗星出於西方,朕撫躬自省,深以戰慄。良繇 功業之被六合,猶有未著;德化之覃八表,尚多所闕。 遂使神祇垂祐,警戒昭然。朕畏天之威,寢興靡措。且 曠代盛典,禮數非一,行途之間,勞費不少,冬夏凋弊, 多未克復。將送儀仗,轉運糧儲,雖存節省之義,終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