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祭淮瀆,光祿少卿彭果祭河瀆,所司擇日錄奏。其名 山大川,有路近處,亦合便祭,僻遠處委所繇長官備 禮致祭。務陳蠲潔,以達精誠。」十一月壬申,敕曰:「敬惟 明神,普存於祀典;咸秩群望,式重於邦」畿。頃者分命 使臣,致誠嶽瀆,山川便近,亦已有處分。其關輔之內, 屢有陳祈,王者所都,禮亦異數。應關內名山大川,各 委所繇郡長官,稍優於常禮致祭。京兆府界,宜委蕭 炤同與少尹分祭,倍崇精潔,以副誠祈。

天寶五載,封中嶽為「中天王,南嶽為司天王,北嶽為 安天王。」復改定山川名義。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五載「春正月,封中嶽為中天王,南嶽為司天王,北嶽 為安天王。天下山水,名稱或同,義且不經,多因於里 諺,宜令所司各據圖籍改定。」

按《冊府元龜》,天寶五載正月乙亥詔曰:「五方定位,嶽 鎮總其靈;萬物阜成,雲雨施其潤。上帝攸敘,寰區是 仰。且岱宗、西華,先已封崇,其中嶽等三方,典禮所尊, 未齊名秩,永言光被,用葉靈心。其中嶽神宜封為中 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應須告祭, 仍令所司擇日聞奏。」

天寶六載,詔昇四瀆為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六載正月,詔「五嶽既已封王,四瀆當昇公位。封河瀆 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江瀆為廣源公,淮瀆為長 源公。」

按《冊府元龜》,天寶六載正月戊子,親祀南郊,遂祀皇 地祇。詔曰:「四瀆五嶽,雖差秩序,興雲播潤,蓋同利物, 崇號所及,錫命宜均。其五嶽既已封王,四瀆當昇公 位,遞從加等,以答靈心。其河瀆宜封靈源公,濟瀆封 清源公,江瀆封廣源公,淮瀆封長源公,仍令所司擇 日差使告祭。併五嶽及名山大川,並令所在長官致」 祭。

天寶七載,封昭應山神為「元德公。」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元宗本紀》,天寶 七載十二月,「改會昌山為昭應山,封山神為元德公, 仍立祠宇。」

天寶八載六月。詔「九州鎮山。並封為公。」九月。遣使分 祭嶽瀆江海。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八載六 月詔曰:「九州之鎮,實著禮經;三代之典,必崇望秩。事 既屬於報功,義有符於錫命。其九州鎮山,除入諸嶽 外,宜並封公,仍各置祠,守者量更增修。儲慶發祥,當 申昭報,宜令所在長官,各陳祭禮,名山大川,亦量事 致祭。」九月,命宗正卿褒郡信王璆祭西嶽。太僕少卿 兼單于安北副大都護張齊丘祭北海,蜀郡長史鮮 于仲通祭江瀆,太子詹事李旭祭北嶽,尚書右丞李 通遷祭河瀆。詔曰:「朕肅恭明祀,祈福上元,冀敷佑於 黎蒸,將昭報於靈應。頃蠻夷款附,萬里廓清,稼穡豐 穰,群方樂業。豈惟菲德,以致元和,實賴神休,永綏景 貺。思崇望秩,用展虔誠。宜令宗正卿褒」信郡王璆等, 即分往五嶽四瀆及四海致祭。所經道次者名山大 川,亦便致祭。務令精意,以稱朕懷。

天寶九載正月丁巳詔以十一月封華嶽三月辛亥 華嶽廟災關內旱乃停封。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冊府元龜》,天寶九載正月,文武百寮禮部尚書崔 翹等累上表請封西嶽,刻石紀榮號。帝固拒不許。翹 等又奉表懇請曰:「自今月辛亥至於癸丑,累表誠祈, 請紀榮號。聖心龔默,沖讓再三。臣等伏讀綸言,退增 祗慄,敢重瀝愚懇,期諸必遂。臣聞聖人之言,與《春秋》 而同信;上天之宰,將影響而合符。昭報不可以久稽」, 成命不可以固拒。今靈山警蹕,望玉鑾之升中;儒林 展儀,思金匱之盛禮。發祥儲祉,喻以封山,人事天時, 不可失也。伏惟《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 陛下祖武宗文,重熙累洽,霑風化而砥礪,在動植而 昭蘇。外戶不扃,餘糧栖畝,其神功至道,廣瑞殊祥,前 表縷陳,安敢浮說。夫修德以俟命,勒「功以告成,將欲 竭款神祇,雍熙帝載,未為過越也。」伏惟覽公卿之議, 考封禪之禮,陟華蓋於翠微,轉鈞陳於雲路,泥金於 菡萏之上,刻玉於明星之前,使三五《六經》,復再聞於 唐典;七十二姓,不獨紀於夷吾。敷景福以浸黎元,錫 大慶而後天地蒼生之望也,朝廷之幸也。無任誠懇 悃款之至,謹詣朝堂「奉表陳請以聞。」帝手詔不許,曰: 「輕修大典,所不願為。」時或傳中旨,請紀榮號,何如?空 云請封西嶽。乙卯,群臣又奉表請封西嶽,曰:「臣翹等 伏稽古訓,上請增封,再奉明旨,未蒙允諾。臣等承詔, 惶駭失圖。臣聞省方展義,君人之大典;登封告成,王 者之丕業。是以古先哲后,道洽則封,所以答神祇之 功,增兆庶之福。無私於己,故行之者不思;必順於天, 故言之者難奪。敢昧萬責,竭誠終請。」伏惟開元天地 大寶聖文神武應道皇帝陛下紹文武之丕烈,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