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大中祥符三年八月,遣使祠山川。九月,父老請幸西 嶽。十月,丁謂上《封禪記》。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八月旱,洪、潤州屢 火,遣使存撫,祠境內山川。九月,華州言,父老二千餘 人請幸西嶽。冬十月庚申,丁謂等上《大中祥符封禪 記》。」

大中祥符四年二月,遣近臣祠西嶽。五月,加《五嶽》帝 號。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祠汾陰。二月壬子 出潼關,渡渭河。遣近臣祠西嶽。乙丑加號西嶽。五月 乙未加上五嶽帝號作《奉神述》。」九月向敏中等為五 嶽奉冊使。冬十月戊申御朝元殿發五嶽冊 按《禮 志》:真宗封禪畢,加號泰山為仁聖天齊王,遣職方郎 中沈維宗致告,又封威雄將軍為炳靈公,通泉廟為 靈派侯,亭山神廟為廣禪侯,嶧山神廟為靈巖侯,各 遣官致告。詔泰山四面七里禁樵採,給近山二十戶 以奉神祠,社首、徂徠山並禁樵採。車駕次澶州,祭河 瀆廟,詔進號顯聖靈源公。遣右諫議大夫薛映詣河 中府,比部員外郎丁顧言詣潭州祭告。祕書丞董溫 其言:「漢以霍山為南嶽,望令壽州長吏春秋致祭。」禮 官言:「雖前漢嘗以霍山為南嶽,緣今嶽廟已在衡山, 難於改制。其霍山如遇水旱祈求及非時,準別敕致 祭,即委州縣奉行。」詔封江州馬當上水府福善安江 王,太平州采石中水府順聖平江王,潤州金山下水 府昭信泰江王及祀汾陰。命陳堯叟祭《西海》,曹利用 祭汾河。車駕至潼關,遣官祀西嶽及河瀆,並用太牢, 備三獻禮。庚午,親謁華陰西嶽廟,群臣陪位,廟垣內 外列黃麾仗,遣官分奠廟內諸神。加號嶽神為「順聖 金天王。」還至河中,親謁奠河瀆廟及西海望祭壇。五 月乙未,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南嶽曰「司天昭聖 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中嶽曰 「中天崇聖帝」,命翰林禮官詳定儀注及冕服制度,崇 飾神像之禮。其玉冊制如宗廟諡冊,帝自作《奉神述》, 備紀崇奉意,俾撰冊文。有司設五嶽冊使一品鹵簿 及授冊黃麾仗,載冊輅袞冕輿於乾元門外,各依方 所。群臣朝服、序班、仗衛如會儀。改服袞冕,御乾元殿。 中書侍郎引五嶽玉冊,尚衣奉袞冕升殿,上為之興, 奉冊使副班於香案前。侍中宣制曰:「今加上五嶽帝 號,遣卿等持節奉冊展禮。」咸承制再拜。奉冊使以次 升自東階,受冊御坐前,降西階。副使受袞冕輿於丹 墀,隨冊使降立丹墀西。玉冊發,至於朝元門外,帝復 坐。冊升,奉冊使輅鼓吹振作而行。東嶽、北嶽冊次於 瑞聖園,南嶽冊次於玉津園,西嶽、中嶽冊次於瓊林 苑。及廟內外列黃麾仗,設登歌奉冊於車,奉袞冕於 輿,使副褲褶騎從。遣官三十員前導,及門奉置幄次, 以州長吏以下充。祀官致祭畢,奉玉冊、袞冕置殿內。 又加上五嶽帝后號,東曰淑明,南曰景明,西曰肅明, 北曰靖明,中曰正明,遣官祭告。詔「嶽瀆四海諸廟遇 設醮,除青詞」外,增正神位祝文。又改唐州上源桐柏 廟為淮瀆,長源公加守護者。帝自制《五嶽醮告文》,遣 使醮告,即建壇之地構亭,立石柱,刻文其上。

按《玉海》:「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壬子,駕出潼關,遣官祀 西嶽,次河中。丙辰,祠河瀆,並太牢三獻。甲子,親謁河 瀆廟,西海望祀壇。詔禮官定壇制,高四尺,四面為陛。 五月十七日乙未,加上五嶽帝號。十月十九日戊申, 上袞冕,御朝元殿,授玉冊。」

大中祥符五年八月己未,作《五嶽觀》。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按《玉海》:「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命晁迥等撰《五嶽碑》。 大中祥符六年正月辛亥,修淮瀆廟。九月辛卯,修南 海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十九日。上親製東嶽醮告文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大中祥符八年三月十四日,製《五嶽醮告文》,刊石於 廟。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云云。

天禧四年詔祀河神增諸星五十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天禧四年,從靈臺 郎皇甫融請,凡修河致祭,增龍神及尾宿、天江、天紀、 天社等諸星在天河內者,凡五十位。」

仁宗景祐四年六月乙亥杭州江潮壞隄遣使致祭按宋史仁宗本祀云云

康定元年詔封河海諸神王號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康定元年,詔封江 瀆為廣源王,河瀆為顯聖靈源王,淮瀆為長源王,濟 瀆為清源王,加東海為淵聖廣德王,南海為洪聖廣 利王,西海為通聖廣潤王,北海為沖聖廣澤王。」 康定二年,遣使祭河瀆及靈津廟。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康定二年三月,以 黃河水勢甚淺,致分流入汴,未能通濟,遣使祭河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