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73

此页尚未校对

山川祀典部彙考七

《禮記》:

《王制》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 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陳注「《視三公》,視諸侯」,謂視其饔餼牢禮之多寡,以為牲器之數也。

《月令》

孟春之月,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澤。

仲夏之月,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

陳注山者,水之源,將欲禱雨,故先祭其本源。

仲冬之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淵澤、井 泉。」

陳注冬令方中,水德至盛,故為民祈而祀之也。

季冬之月,乃畢山川之祀。

《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土田之數,而賦犧牲,以共 山林名川之祀。」

《禮器》

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於天,因吉土 以饗帝於郊。」「升中於天」而鳳凰降,龜龍假,「饗帝於郊」 而風雨節,寒暑時。

名,猶大也,升上也。中,猶成也。謂巡守至於方嶽,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孝經說》曰:「封乎泰山,考績燔燎;禪乎梁甫,刻石紀號也。」泰山,謂方嶽也。巡守至於方嶽,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此所謂封禪也。太平乃封禪,其封禪必因巡守而為之。若未太平,但巡守而已。其未太平,巡守之時,亦燔柴以告之。故《王制》說天子巡守,必先柴告太平。巡守之時,初到方嶽,以燔柴告。至之後,乃考諸侯功績,乃封土為壇,更燔柴祭天,告諸侯之成功也。此唯泰山為之,餘嶽則否,其巡守則每嶽皆至也。而皇氏云「太平乃巡守。」案《詩·頌時邁》:「巡守告祭柴望。」《時邁》,武王之詩,而有巡守之禮。武王未太平,何得云太平乃巡守?其義非也。《孝經說》云至「刻石紀號」,皆《孝經緯》文也。「封乎泰山」者,謂封土為壇,在於泰山之上。「考績燔燎」者,謂考諸侯功績,燔柴燎牲,以告天,「禪乎梁甫」者,禪讀為墠,謂除地為墠,在於梁甫以告地也。梁甫是泰山之旁小山也。「刻石紀號也」者,謂刻石為文,紀錄當代號諡。案《白虎通》云: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報告之義。所以必於泰山何?萬物之所交代之處也。必於其上何?因高告?高順其類,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甫,之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績以自勸也。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梁甫之基以報地。或曰,封者,金泥銀繩,或曰,石泥金繩,封之印璽。故孔子曰:「封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數者七十有餘。」三皇禪於繹繹之山,五帝禪於亭亭之山,三王禪於梁甫之山。繹繹,無窮之意。禪於有德者,而居之無窮已。亭亭者,制度審諦,道德著明。梁甫者,梁,信也;甫,輔也。信輔天地之道。今案《書》說,禪者,除地為墠,而《白虎通》云:「禪以讓有德。」其義非也。按《史記·封禪書》:齊桓公欲行封禪,管仲諫止,辭云:「自古封禪七十二家,夷吾所識十有二焉。昔有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伏犧氏封泰山,禪云云;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皆封泰山,唯禹禪會稽,成王禪社首,其餘皆禪。」云云者,亦泰山旁小山名也。但《白虎通》與《史記》禪處不同,未知孰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