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不能識。斷國論者誠能一決以聖人之經,經所不載, 雖有緯書讖記,屏而不用,則庶乎其不謬於理矣。登 封之事,原本於柴燔而失之者也。《詩》《書》紀巡狩而柴 者,《記》所謂祭天也。至於岱宗陟其高山云者,《記》所謂 『因名山』」也。有山則因以為高,無則於郊而壇,其義類 一也。又有大事而告於上帝者,武王克商,始有天下, 故柴望而告也,舍此則瀆矣。記以饗帝於郊與升中 於天為二事,則傳者之失也。然則七十二君之編錄, 《詩》《書》《禮》《典》,略不經見,審有是事,乃天下國家之盛,舉 堯、舜、禹、湯、文、武、成、康、昭、宣皆身致太平,安得闕而不 講?故前世論登封者,莫善於許懋,惜乎世祖之臣,智 不及此,陷其君於過舉而不得聞也。且世祖享國至 是已三十年,四垂無虞,中土寧謐,其心浸滿,是以告 功皇天,明示得意,而不自知其多失也。不法唐、虞三 代,而法始皇、武帝,一失也。按讖文「九世當封禪」,則孝 成之世。今乃自綴於元帝,而削去成、哀、平三君,二失 也;玉檢祕文,人不得見,是必祈求永年,三失也。前年 拒群臣之請,謂百姓怨氣滿腹,「吾欺天乎!」豈有治天 下三十年,民怨未除,纔後兩歲,即已歡洽?此四失也。 敕戒郡縣,有上壽稱美者,必令屯田。詔墨未乾,乃 自令梁松等討論故事,此五失也。奉高后配地祇,未 幾黜降廟主歸於寢園,此六失也。即位改元,終身不 可改,而又改之,此七失也。凡此七者,人君舉動之大 節,而疵病如此,惜乎光武勇智出倫,而學問不足也。 光武年及耳順,方建中元,則意在久生,不言而自見 矣。其視向者對宗族乞復之言,壽陵迭興之詔,即已 大異,《蒯徹》所謂「人心無常」,詎不然哉?

祀山川

陳氏曰:「天子四望,達於四方。魯三望,泰山、河、海而已。 《書》曰:『海岱及淮,維徐州』。」諸侯之望,皆其境內之名山 大川也。望雖以名山大川為主,而其實兼上下之神。 故《詩》於柴望言「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周禮》於望皆言 祀而不言祭。又《典瑞》:「四望與山川異玉。」《大司樂》:「四望 與山川異樂。」《左氏》曰:「『望,郊之細也』。又曰:『望,郊之屬也』。」 《公羊》曰:「方望之事,無所不通。」則望兼上下之神可知 矣。鄭司農釋《大宗伯》曰:「四望,日、月、星、海。」杜預釋《左傳》 曰:「望祀分野之星及封內山川。」許慎曰:「四望,日、月、星、 辰、河、海、太山。」其說蓋有所受之也。鄭康成釋《大宗伯》 曰:「四望,五嶽、四瀆」釋《大司樂》,又兼之以司中、司命、風 伯、雨師釋《舞師》,又以四望為四方。其言異同不可考 也。望之禮有二,而其用不一。男巫掌望祀,望衍。鄭氏 讀「衍」為「延」,謂望祀有牲與粢盛,望衍用幣致神而已。 然鄭氏於《大祝》衍祭,亦以為延祭,禮文殘缺不可考 也。望祀或設於郊天之後,或設於巡狩之方,或旅於 大故之時,則望有常有不常之祀也。崔靈恩謂「四望 之祭歲各有四」,不知何據然也?望祀,其兆四郊,其牲 各放其方之色,其樂姑洗、南呂、大㲈,其玉兩圭有邸, 其服毳冕,其位茆以辨之,而植表於其中,《周禮》所謂 「旁招以茆」,《晉語》所謂「茆蕝設表望」是也。

大學衍義補

國家常祀之禮

《舜典》:「望于山川。」

《周禮》:大宗伯「以血祭祭五嶽,以貍沈祭山林川澤。」 小宗伯之職,「兆五帝於四郊,四望亦如之。兆山川丘 陵墳衍,各從其方。」

《司服》:「王祀四望山川,則毳冕。」

大司樂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㲈》,以祀四望。乃奏蕤 賓,歌函鍾,舞《大夏》,以祭山川。

臣按:所謂「四望」 者,蓋以五嶽、四鎮、四瀆乃天下山川之大者,天子兼有天下之大,不能親臨其地,故遙望而祭之也。若夫所謂山川者,隨所在而有,則各隨其地而祭之焉。本朝郊壇之外既各為壇以分祭五嶽、四鎮、四瀆、四海,又於郊壇之右以專祀之,初春大祀則從享於天地,仲秋報祀天子乃躬獻於其壇焉,是則所謂「四望之祭」 也。又列南京鍾山之神、北京天壽山之神,與之同壇而祭,所謂「山川之祭」 也。又於凡天下藩府郡縣既立山川壇,總祭其一方之山川。又表其山林川澤之有名者,以專祀之,使有司躬涖其所在祀焉。

《禮記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 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月令》:「孟春之月,乃修祭典,祀山林川澤。」

仲冬之月,天子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源、淵澤、井 泉。

季冬之月,乃畢山川之祀。

《禮器》:「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 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

《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

臣按:鄭司農解《周禮》四望以為日月星海,鄭元謂禮無祭海之文,考《周頌般序》及《觀學記》,謂「三王祭川,先河後海」 ,則是海之祭三代已有矣,烏可謂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