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9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七十萬五千三牲燔柴,上福脯三十胊,縣次傳送京 師。四嶽皆王同禮。南方衡山,一名霍,霍者,萬物盛長, 垂枝布葉,霍然而大。廟在廬江灊縣。西方華山,華者, 華也,萬物滋然變華於西方也。廟在弘農華陰縣。北 方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廟在中 山上曲陽縣。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詩》云:「嵩高維嶽, 峻極於天。」廟在潁川陽城縣。

四瀆:河出燉煌塞外崑崙山,發源注海。《易》:「河出圖,聖 人則之。」《禹貢》:「九河既道。」《詩》曰:「河水洋洋。」廟在河南滎 陽縣。河隄謁者,掌四瀆禮,祠與五嶽同。江出蜀郡湔 流互徼外崏山,入海。《詩》云:「江漢陶陶。」《禹貢》:「江漢朝宗 於海。」廟在廣陵江都縣。淮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 東南入海。《禹貢》:「海、岱及淮,淮、沂其乂。」《詩》云:「淮水湯湯。」 廟在平氏縣。濟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沮。《禹貢》:「浮 于汶,達於濟。」廟在東郡臨邑縣。

《五經通義》易姓而王太平,必封泰山、禪梁父何?天命 己為王,使理群生也。或曰:「封以黃金為泥,以銀為繩, 經無明文,以義說之,所以正封岱。」泰山者,五嶽之長, 群神之主,故獨封於泰山,告太平於天,報群臣之功 也。禪梁父者,泰山之支屬,能配泰山之德也。

袁准《正論》封禪之言,唯《周官》有王大封之文,齊桓公 欲封禪,聞管仲言而止。焚燎祭天,皆王者之事,非諸 侯之所為也。是以學者疑焉。後秦一主,漢二君,修封 禪之事,其制為封土方丈餘,崇於泰山之上,皆不見 於經。秦漢之事,未可專信,管仲云:禹禪會稽,告天則 同,祭地不得異也。會稽而可禪,四嶽皆可封也。夫洛 陽者,天地之所合。《嵩高》者,六合之中也。今處天地之 中。而告於《嵩高》可也,奚必於泰山。

《容齋隨筆》:漢光武建武三十年,車駕東巡,群臣上言, 即位三十年,宜封禪泰山。詔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 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何事汙七十二代之編錄?若 郡縣遠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髡令屯田。」從此群臣 不敢復言。後二年,上齋夜讀《河圖會昌符》曰:赤劉之 九,會命岱宗。感此文,乃詔梁松等按索河雒讖文,言 九世封禪事者,遂奏三十六事,於是求武帝元封故 事,以三月行封禪禮。唐太宗貞觀五年,群臣以四夷 咸服,表請封禪,詔不許。六年復請。上曰:「卿輩皆以封 禪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給人足,雖 不封禪,庸何傷乎?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 後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掃地而祭, 何必登泰山之顛,封數尺之土,然後可以展其誠敬 乎?」已而欲從其請,魏鄭公獨以為不可,發《六難》以爭 之,至以謂崇虛名而受實害。會河南北大水,遂寢。十 年,復使房喬裁定其禮,將以十六年二月有事於泰 山,會星孛太微而罷。予謂二帝皆不世出盛德之主, 灼知封禪之非,形諸詔告,可謂著明,然不能幾時,自 為翻覆。光武惑於讖記,太宗好大喜名,以今觀之,蓋 所以累善政耳。

《清波雜志》:「天下名山洞府、河陽府平陽洞、台州赤城 山玉景洞、江寧府華陽洞、舒州灊山司真洞、杭州大 滌洞、鼎州桃源洞、常州張公洞、南康軍廬山詠真洞。 建州武夷山昇真洞、南嶽朱陵洞。江州馬當山上水 府、太平州中水府、潤州金山下水府、杭州錢塘江水 府、河陽濟瀆北海水府、鳳翔府聖湫仙游潭、河中府」 百丈泓龍潭杭州天目山龍潭華州車湘潭。初,朝廷 以每歲投龍簡,而洞府多在僻遠處,其齎送祭醮之 具頗以為擾。天聖間,下道錄院定歲投龍簡凡二十 處,餘皆罷之。煇四十年前,於馬當龍祠廊廡下見一 碑,刻「投龍處所」,視此數頗有增益。碑載祭享牲牢、香 幣樂節為詳,乃元豐間江州建立者,「再,過之則亡。」 《文獻通考》:致堂胡氏曰:「封禪之事,漢唐之君往往行 之,曾無一人建議明白如許懋者。賢哉懋乎,其學可 謂正矣。漢唐以來,緯書行而經學弛,重以鄭元博聞 寡要,不知折衷於聖人,而惟緯書是信。世無大儒,稽 古言以祛群惑,遂使有天下者,於無事時肆其侈心, 千乘萬騎,巡狩侈費,登」山琢石,夸大功德,或有祕祝, 以祈不死,取笑當代,貽譏後來。彼梁武之資,未必如 漢光武之英也,一聞懋言,遂遏欲行之意,推廣其義 以答請者,則賢於光武遠矣。使其舉措每如此,則金 甌之業,何缺壞之有?

讕言長語,太祖高皇帝改正嶽鎮海瀆城隍廟號,詔 止稱東嶽之神,於禮方正。《搜神記》據東方朔謂虹氏 即東嶽帝君,一何悖耶?予兩抵濟瀆在懷慶濟源縣, 只一池水,水之清洶非凡水比,其西即北海。《搜神記》 謂江瀆,楚屈原河瀆,漢陳平淮瀆,唐裴說濟瀆,楚仵 大夫。甚是無謂。

《春明夢餘錄》:北嶽在今真定府定州曲陽縣,漢為常 山郡上曲陽縣。《史記·封禪書》:「常山王有罪,遷天子封 其弟於真定,以續先王祀,而以常山為郡,然後五嶽 皆在天子之邦。」《漢書·郊祀志》:「祠北嶽常山於上曲陽。」 《後漢書。章帝紀》:「元和三年春二月戊辰,幸中山,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