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0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天寶十三載二月癸酉。朝享於太廟。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肅宗至德二年作九廟神主

按《唐書肅宗本紀》,至德二年九月「癸卯,復京師,至自 靈武,饗於太廟,哭三日。」十一月庚子,作九廟神主,告 享於長樂殿 按《禮樂志》:「安祿山之亂,宗廟為賊所 焚。肅宗復京師,設次光順門外,向廟而哭,輟朝三日。」

按《嚴郢傳》:「郢補太常協律郎,守東都太廟。祿山亂。」

郢取神主,祕於家。至德初,定洛陽,有司得以奉迎還 廟。擢大理司直。

乾元元年四月辛亥祔神主於太廟甲寅朝享於太廟

按:《唐書肅宗本紀》云云。

代宗廣德二年二月甲戌朝享於太廟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按《禮樂志》:「寶應二年,祧獻 祖、懿祖,祔元宗、肅宗。自是之後,常為九室矣。禮禘祫 太祖位於西而東向,其子孫列為昭穆,昭南向而穆 北向,雖已毀廟之主皆出,而序於昭穆。殷周之興,太 祖世遠,而群廟之主皆出其後,故其禮易明。漢魏以 來,其興也暴。又其上世徽,故創國之君為太祖,而世 近」,毀廟之主皆在太祖之上,於是禘祫不得如古。而 漢、魏之制,太祖而上,毀廟之主皆不合食。唐興,以景 皇帝為太祖,而世近在三昭三穆之內,禘祫虛東向 之位,而太祖與群廟列於昭穆。代宗即位,祔元宗、肅 宗,遷獻祖、懿祖於夾室,於是太祖居第一室,禘祫得 正其位而東向,而獻、懿不合食。

大曆十四年遷元皇帝於夾室祔代宗於太廟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代宗崩,禮儀使 顏真卿議太祖、高祖、太宗皆不毀,而代祖元皇帝當 遷。」於是遷元皇帝而祔代宗。

按《舊唐書禮儀志》:大曆十四年,代宗神主將祔。禮儀 使顏真卿奏議曰:「『《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 之廟而七』。又《禮器》云:『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又伊 尹曰:『七代之廟,可以觀德』。此經典之明證也。七廟之 外,則曰:『去祧為壇,去壇為墠』。」故歷代儒者,制迭毀之 禮,皆親盡宜毀。伏以太宗文皇帝七代之祖;高祖神 「堯皇帝,國朝首祚,萬葉所承。太祖景皇帝受命於天, 始封於唐,元本皆在不毀之典。代祖元皇帝地非開 統,親在七廟之外;代宗皇帝升祔有日,元皇帝神主 禮合祧遷。」或議者以祖宗之名,難於迭毀。昔漢朝近 古,不敢以私滅公,故前漢十二帝,為祖宗者四而已。 至後漢漸違經意,子孫以推美為先,自光武已下,皆 有廟號,則祖宗之名,莫不違也。安帝信讒,害大臣,廢 太子,及崩,無上宗之奏。後自建武以來無毀者,因以 陵號稱宗。至桓帝失德,尚有宗號。故初平中,左中郎 蔡邕以和帝以下,功德無殊,而有過差,不應為宗。餘 非宗者,追尊三代,皆奏毀之。是知祖有功,宗有德,存 至公之義,非其人不居,蓋三代立禮之本也。自東漢 已來,則此道衰矣。魏明帝自稱烈祖,論者以為逆自 稱祖宗。故近代此名,悉為廟號,未有子孫踐祚而不 祖宗先王者。以此明之,則不得獨據兩字,而為不合 祧遷之證。假令傳祚百代,豈可上崇百代以為孝乎? 請依三昭三穆之義,永為《通典》。

德宗建中二年議祫享遷廟神主及昭穆位次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杜佑《通典》,建中二年九 月,太常博士陳京上疏言,「今年十月,祫享太廟,并合 享遷廟獻祖、懿祖二神主。春秋之義,毀廟之主,陳於 太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食於太祖。則太祖之位在 西而東向,其下子孫,昭穆相對,南北為別,無毀廟遷 主不享之文。」徵是禮也,自於周室,而國朝祀典,當與 周「異。周以后稷配天,太廟為始封之祖,而下乃立廟。 廟毀,主當遷者,皆在太祖之後。禘祫之時,無先於太 祖者,故太祖東向之位,全其尊而不疑。然今年十月 祫享太廟,伏請據魏、晉舊事為比,則構築別廟。東晉 以征西等四府君為別廟,至禘祫之時,則於太廟正 太祖之位,以申其尊。別廟登高,皇太皇、征西等四府 君,以序其親。伏以國家若用此義,則宜別為獻祖、懿 祖立廟,禘祫祭之,以重其親,則太祖於太廟遂居東 向以全尊。伏以德明、聖興二皇帝曩既立廟,至禘祫 之時,常用享禮。今別廟之制,便就興聖廟藏祔為宜。」 敕下尚書省,集百僚議。禮儀使太子少師顏真卿議 曰:「伏以太祖景皇帝以受命始封之功,處百代不遷 之廟,配天崇享,是極尊嚴。且至禘祫之時,暫居昭穆 之位,屈己申孝,敬奉祖宗,緣齒族之禮,廣尊先之道, 此實太祖明神烝烝之本意,亦所以化被天下,率循 孝悌。請依晉蔡謨等議,奉獻祖神主居東面之位,自 懿祖、太祖洎諸祖宗,遵左昭右穆之列。」

按《冊府元龜》,「建中二年二月,復肅宗神座於寢宮。先 是,寶應二年,西戎犯京師,焚建陵之寢室,至是始創 復焉。十月癸卯,祫饗太廟,始奉獻祖神主出行祫禮。」 初,寶應二年,元宗、肅宗神主祔廟,始遷獻祖、懿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