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0 (1700-1725).djvu/120

此页尚未校对

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應順元年。中 書門下奏。「太常以大行山陵畢祔廟。今太廟見饗七 室。高祖、太宗、懿宗、昭宗、獻祖、太祖、莊宗。大行升祔禮 合祧遷獻祖。下尚書集議。從之。」時議者以懿祖賜姓 于懿宗。以支庶繫太宗。例宜以懿為始祖。次昭宗可 也。不必祖神堯而宗太宗。若依漢光武。則宜于代州 立獻祖而下親廟,其唐廟依舊禮行之可也。而議諡 者忘咸通之懿宗,又稱懿祖父子俱懿,于理可乎?將 朱邪三世與唐室四廟連敘昭穆,非禮也。議祧者不 知受氏於唐懿宗而祧之,今又及獻祖。以禮論之,始 祧昭宗,次祧懿祖,而懿祖如唐景皇帝,豈可祧乎?

後晉

高祖天福二年追尊四廟

按《五代史晉本紀》:「天福二年五月丁丑,追尊祖考為 皇帝。高祖璟廟號靖祖,曾祖彬廟號肅祖,祖昱廟號 睿祖,考紹雍廟號獻祖。」

按《文獻通考》:「天福二年,中書門下奏,皇帝到京,未立 宗廟,所司請立高祖以下四親廟,其始祖一廟,未敢 輕議,令都省百官集議。御史中丞張昭議曰:『臣讀十 四代史書,見二千年故事,觀諸家宗廟,都無始祖之 稱,唯殷周二代以稷契為太祖。《禮記》曰:『天子七廟,三 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鄭元注云:『此周制也。七者, 太祖,后稷及文王、武王與四親廟』』。」又曰:「殷人六廟,契 及成湯與二昭二穆也。夏后氏立五廟,不立太祖,唯 禹與二昭二穆而已。」據《王制》鄭元所釋,即殷周以稷、 契為太祖。夏后氏無太祖,亦無追諡之廟。自殷、周以 來,時更十代,皆於親廟之中,以有功者為太祖,無追 崇始祖之例。具引今古,即恐詞煩,事要證明,須陳梗 概。漢以高祖父太上皇,無社稷功,不立廟號,高帝自 為高祖。魏以曹公相漢,垂三十年,始封于魏,故為太 祖。晉以宣王輔魏有功,立為高祖,以景帝始封于晉, 故為太祖。宋世先世,官閥卑微,雖追崇帝號,劉裕自 為高祖。南齊高帝之父,位至右將軍,生無封爵,不得 為太祖。梁武帝父順之,佐佑齊室,封侯,位至領軍、丹 陽尹,雖不受封于梁,亦為太祖。陳武帝父文讚,生無 名位,以武帝有功梁室,贈侍中,封義興公,及武帝即 位,亦追為太祖。周閔帝以父泰相西魏,經營王業,始 封于周,故為太祖。隋文帝輔周室有大功,始封于隋, 故為太祖。唐高祖神堯,祖父虎為周大柱國,隋代追 封唐公,故為太祖。唐末梁室朱氏有帝位,亦立四廟。 朱氏先世無名位,雖追冊四廟,不立太祖,朱公自為 太祖,此則前代追冊太祖不出親廟之成例也。王者 祖有功而宗有德,漢、魏之制,非有功德不得立為祖 宗。殷、周受命,以稷、契有大功于唐、虞之際,故追尊為 太祖。自秦、漢之後,其禮不然,雖祖有功,仍須親廟。今 粗言往例,以取證明。秦稱造父之後,不以造父為始 祖;漢稱唐堯、劉累之後,不以堯、累為始祖;魏稱曹參 之後,不以參為始祖;晉稱趙將、司馬卯之後,不以卯 為始祖;宋稱漢、楚元王之後,不以元王為始祖;齊、梁 皆稱蕭何之後,不以蕭何為始祖;陳稱太丘長、陳寔 之後,不以寔為始祖;元魏「稱李陵之後,不以陵為始 祖;後周稱神農之後,不以神農為始祖;隋稱楊震之 後,不以震為始祖;唐稱皋陶、老子之後,不以皋陶、《老 子》為始祖。唯唐高宗、則天武后臨朝,革唐稱周,便立 七廟,仍追冊周文王姬昌為始祖。此蓋當時附麗之 徒,不暗故實。武立姬廟,乖越已甚,曲臺之人,到今嗤 誚。臣遠觀」秦、漢,下至周、隋,禮樂衣冠,聲明文物,未有 如唐室之盛。武德議廟之初,英才間出,如溫、魏、顏、虞, 通今古封,蕭、薛、杜達,禮儀,制度憲章,必有師法。夫追 先王先母之儀,起於周代,據《史記》及《禮經》云:「武王纘 太王、王季,文王之緒,一戎衣而有天下,尊為天子,宗 廟享之。」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太王、王季,祀先「公以 天子之禮。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據此言之,周武雖 祀七世,追為王號者,但四世而已。故自東漢以來,有 國之初,多崇四廟,從周制也。況殷因夏禮,漢習秦儀, 無勞博訪之文,宜約已成之制。請依隋、唐有國之初, 創立四廟,推四世之中名位高者為太祖,謹議以聞。」 敕令尚書省集議奏聞,乃倣唐朝舊制,追尊四廟。

出帝天福七年十一月庚子祔高祖神主于太廟

按:《五代史晉本紀》云云。

後漢

高祖天福十二年立宗廟以漢高帝為高祖光武為世祖

按《五代史漢本紀》:「天福十二年閏七月庚辰,追尊祖 考為皇帝,高祖湍廟號文祖,曾祖昂廟號德祖,祖僎 廟號翼祖,考琠廟號顯祖。以漢高皇帝為高祖,光武 皇帝為世祖,皆不祧。」

按《宋史·竇貞固傳》:貞固在晉拜刑部尚書。漢祖入汴, 貞固與禮部尚書王松率百官見于滎陽西,漢祖駐 馬勞問久之,初營宗廟,帝以姓自漢出,遂襲國號,尊 光武為始祖,并親廟為五,詔群臣議。貞固上言曰:「『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