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0 (1700-1725).djvu/23

此页尚未校对

學而非此則非學。是道也,先師孔子所以傳之于顏 淵、曾參、孔伋,而顏淵、曾參、孔伋所以受于孔子之正 脈也。今考文廟之祭,顏淵、曾參、孔伋在四配之位,序 坐于殿上。其顏淵之父路、曾參之父點、孔伋之父鯉, 「乃在廡下從事之列,崇子抑父,人倫何在?臣恐諸賢 有知,不安于享久矣。」或曰:「文廟之祭,所以序道統也。 顏淵、曾參、孔伋實得孔子之傳,而博文約禮之言,《大 學》《中庸》之書,又足以發明之,不得不在四配之位。若 顏、路、曾點、孔鯉,則有間矣。以其嘗在從遊,七十之中, 不得不祀,既祀則不得不列于廡下」矣。祀典興于後 代,所以崇德報功,雖嫌于崇子抑父,然實為道統計 也,夫復何害?噫!曾有棄父子之倫,而可謂之道乎?又 豈有舍父子之親,安俎豆之享,而可謂之賢乎?又豈 有不顧父子之大義,惟求著述之為功,而可謂之禮 乎?惟求著述之功,而大義有所不顧,于是以性為惡 之荀況,宗旨老、莊之王弼,附會讖緯之賈逵,貪鄙無 恥之馬融,皆得並祀于廟庭。至若宋儒,精修實踐,任 重詣極,如謝顯道、尹焞、羅從彥、李侗、陸九淵輩,真得 孔子之傳于千有餘歲之後,使列于從游七十之中, 當不在言偃、卜商之下。後世以其著述功少,遂不秩 諸從祀,至今士倫有遺憾焉。夫沿襲已久,莫之釐正, 無亦蓋有待也。今皇上以聖人建中和之極,際百年 興禮樂之期,如近日郊祀之禮,斷自宸衷,光復成周 之舊;天下臣工莫不胥慶,以為賢于堯、舜遠矣。皇上 以堯舜孝弟之道治天下,忍使顏淵、曾參、孔伋不得 敘其父子尊卑之倫于禮樂俎豆之地,為身後無窮 之恨耶!夫《禮》所以明神人、正名分,不可毫「髮僭差。而 文廟祭祀之禮,萬古綱常攸繫,又禮之大者也,而可 使其顛倒差繆,一至此乎!伏望乞敕禮官參考裁正, 或如先儒熊禾之議,謂宜別設一室,以齊國公叔梁 紇居中南面,顏路、曾點、孔鯉、孟孫氏配。春秋二祭,當 先聖酌獻之時,以齒德之尊者為分獻官,行禮于齊 國之前,其配位亦如之。或」如本朝丘濬之議,謂天下 州縣皆有祭,處處皆設,恐至煩瀆。說者謂泗水侯孔 林自有廟,曲阜侯宜祀于其子顏子之廟而以顏子 配。萊蕪侯無後,今嘉祥有曾子墓,當有祠,宜于此祀 萊蕪侯而以曾子配。否則特立一廟於曲阜,特祀三 子,而以顏子、曾子、子思配。然據濬之議,使顏淵、曾參、 孔伋得全父子之親,而不得使其父享大祀於天下, 竊恐冥冥之中,亦有所未安也。不若《採禾》之議,別室 另祭,則父父子子,各得其正,春秋二祀,彼此通享,無 復有遺憾矣。及查荀況、王弼、賈逵、馬融,并宋儒謝顯 道、尹焞、羅從彥、李侗、陸九淵輩,學術素履,應否從祀? 可出則出,無泥於故常;可入則入,不牽於浮議。使天 下之人皆知聖賢道統之傳,莫大於明倫,而春秋享 祀之禮,惟在於考行空言,無補實德。當修訂千古未 定之典,慰諸賢未死之靈,不惟學術明,人心正,而一 代之禮樂亦庶乎其大備矣。天下幸甚!綱常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