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0 (1700-1725).djvu/24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四卷目錄

 文廟祀典部藝文二

  正孔子祀典說       明世宗

  正祀典申說         同前

  議從祀疏          沈鯉

  薛瑄從祀議        唐順之

  四賢從祀奏         劉𦶜

  廟祀立像立主論      項應顥

 文廟祀典部藝文三

  釋奠詩          晉潘尼

  前題          宋王僧達

  前題           顏延之

  侍皇太子釋奠宴      齊王儉

  為王嫡子侍皇太子釋奠宴  梁任昉

  釋奠詩         北魏袁曜

  和謁孔子廟        隋劉斌

  經魯祭孔子而歎之     唐元宗

  奉和聖製經鄒魯祭孔子應制  張說

  應制奉和         張九齡

  謁孔林          宋吳祕

  應州廟學釋奠      金曹之謙

  應詔分祀孔廟      明唐順之

  仲秋國學陪祀       康太和

  聖駕臨雍恭紀二首     王錫袞

  孔廟紀事次西涯李閣老韻   李傑

 文廟祀典部紀事

 文廟祀典部雜錄

禮儀典第二百四卷

文廟祀典部藝文二

《正孔子祀典說》
明·世宗

朕惟孔子之道,王者之道也;德,王者之德也;功,王者 之功也;事,王者之事也。特其位,非王者之位焉。昨輔 臣少傅張璁再疏請正其號稱服章等事,已命禮部 集翰林諸臣議正外,惟號與服章二事所關者重,不 得不為言之。孔子當周家衰時,知其不能行王者之 道,乃切切以王道望於魯、衛二國。二國之君竟不能 明孔子之道。孔子既逝,後世至唐元宗,乃薦諡曰「文 宣」,加以王號。至元又益其諡為大成。夫孔子之於當 時,諸侯有僭王者,皆筆削而心誅之,故曰:「孔子作《春 秋》。」而亂臣賊子懼孔子生如是,其死乃不體聖人之 心,漫加其號,雖曰尊崇,其實目為亂賊之徒,是何心 哉?又我聖祖當首定天下之時,命天下崇祀孔子於 學,不許祀於釋老之宮,又除去塑像,止令設主,樂舞 用六,佾籩豆以十。可謂尊崇孔子極其至矣,無以加 矣。特存其號,豈無望於後人哉?亦或當時創制未暇 歟?至我皇祖文皇帝,始建北京國學,因元人之舊,塑 像猶存,蓋不忍毀之也。又至我皇祖考,用禮官之議, 增「樂舞用八佾籩豆」用十二,牲用熟,而上擬乎事天 之禮也。夫孔子設或在今,肯安享之?昔不觀魯僭王 之禮,寧肯自僭事天之禮乎?果能體聖人之心,決當 正之也。至於稱王,賊害聖人之甚。孔子昔曰:「名不正 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何其不幸身遭之哉?夫 既以王者之名而橫加於孔子,故使顏回、曾參、孔伋 以子而並配於堂上,顏路、曾晳、孔鯉,以父而從列於 下。安有子坐堂上,而父食於下乎?此所謂「名不正」者 焉,皆由綱領一紊,而百目因之以隳耳。今也不正,滋 來世之非道。將見子不父其父,臣不君其君,內離外 叛,可勝言哉!

《正祀典申說》
同前

朕惟為人臣盡臣道。盡之云者,終始生死以之,非有 所私也。孔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朱子釋之曰:祖 父所行之事,不但三年,雖萬世亦不可改也。少有可 變,豈可待之三年?大抵成法固不可改,其於一切事 務,不可不急於正之也。朕又惟天子不可與匹夫相 爭辨,斯世斯時,卻不得不辨也。昨所命議正孔子之 「祀典。」朕不知典籍,且以易明者言之,孔子之諡號,自 唐元宗、李林甫之君臣始。夫孔子已逝在秦、漢之前, 此間豈無賢明之君?如漢高祖、唐太宗,皆創業垂統 者,何不加王號於孔子?則不敢擁虛名以示尊崇之 意可知矣。林甫之請,元宗之加意必有為林甫之為 臣,何等臣也?其意或假尊崇師道以欺元宗。歟!元宗 之所加也,何其巧乎?自秦而後,王天下者稱皇帝。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