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0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命各行省之臣,同詣所在審視,若有廟祠,并具圖以 進。」

洪武四年,遣使祭歷代帝王陵寢。

按《明會典》:「洪武四年,遣使祭歷代帝王陵寢,始罷天 下府州縣祀三皇。又令歷代帝王,但在中原安養人 民者,俱春秋祭祀。雖賢而在偏方,與在中原而昏愚 者,俱不祭,亦不禁樵採。凡祭帝王,文官五品以上、武 官四品以上,陪」「帝王陵寢伏羲氏。」河南陳州祭媧 皇氏,山西趙城縣祭神農氏,湖廣酃縣祭軒轅氏;陝 西延安府祭少昊氏。山東曲阜縣祭高陽氏、高辛氏。 直隸滑縣祭堯帝、山東東平州祭舜帝;湖廣寧遠縣 祭夏禹王,浙江會稽縣祭商湯王,山西榮河縣祭商 中宗,直隸內黃縣祭商高宗,河南陳州祭周文王、周 武王、周成王、周康王、漢高祖俱陝西西安府祭漢文 帝。陝西咸寧縣祭漢景帝,陝西西安府祭漢武帝,陝 西興平縣祭漢宣帝,陝西長安縣祭漢光武,河南孟 津縣祭魏文帝,陝西富平縣祭隋高祖,陝西扶風縣 祭唐高祖,陝西三原縣祭唐太宗,陝西醴泉縣祭唐 憲宗,陝西蒲城縣祭唐宣宗,陝西涇陽縣祭周世宗, 河南鄭州祭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俱河南 鞏縣祭宋孝宗、宋理宗,俱浙江會稽縣祭元世祖。順 天府祭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四年,遣使祭歷代帝王陵寢,始 罷天下府州縣祀三皇。先是,令天下立三皇廟,歲春 秋祭。已而太祖謂太常卿陳昧曰:「三皇廟,前代帝王 大臣都不親祭,只叫幾箇醫人在裡面看,一年兩遍 祭,豈不是褻瀆?今議得停當來奏。」於是昧等參考前 代聖帝賢王,自唐、宋以來,皆於陵寢祭祀。至唐元宗 立三皇、五帝廟於京師,元成宗立三皇廟於府州縣, 春秋遇祭,令醫學主之。奏入,太祖曰:「三皇廟既是歷 代不曾立,今後不必通祭,只教有司於陵寢去處依 時致祭,好生禁樵採。」遂定歲時致祭月日,并查三皇 五帝、三王及漢以下或創業之英主,守成之賢君,凡 三十四君,令各於陵寢去處一體歲時致祭。仍擇名 臣從享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四年,令天下立三皇廟,歲春秋 祭,已而祭於陵。是年,命禮官參考古帝王在中原安 養人民者三十四君合祀之,擇名臣從祀。」

洪武六年,建帝王廟於京師。

按《明會典》,「洪武六年,始建帝王廟於京師,以祀三皇 五帝。三王及漢唐宋創業之君,每歲春秋致祭。後以 周文王終服事殷,唐高祖本太宗,力勿設主,止各祀 於其陵廟,而增隋文帝。」

按《春明夢餘錄》:「洪武六年,上從禮官言,『古帝王有父 子祖孫,合祀非禮。乃別立帝王廟,同堂異室,祀三皇 五帝,禹、湯、文、武、漢高、光武、唐高祖、太宗、宋太祖、元世 祖。其守成賢君,令所在有司祭於陵』。」

洪武七年,塑帝王像,上親臨祭奠。

按《明會典》,「洪武七年春,塑帝王袞冕坐像,惟羲農不 袞冕。是秋上親臨祭焉。」廟同堂異室。中一室祀三皇。 東一室,五帝。西一室,三王。又東一室,漢高祖、光武、隋 文帝。又西一室,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凡五室,十七 帝。

洪武九年、遣官行視歷代帝王陵寢。令三年一降香 致祭

按《明會典》,「洪武九年,遣官行視歷代帝王陵寢,凡三 十六陵,令百步內禁樵採,設陵戶二人看守。有司督 近陵之民以時封培,每三年一降香致祭。」

按《續文獻通考》:「先是,上閱《宋史》,見宋太祖詔修歷代 帝王陵寢,嘆曰:『此美事也』。遣翰林編修蔡元,侍儀舍 人李震享、陳敏、于謙等四方求之,仍命各行省之臣, 同詣所在審視,若有廟祀,并具圖以聞。」於是陳州有 伏羲氏,商高宗、孟津漢光武,鄭州周世宗鞏,宋太祖、 太宗、真宗、仁宗酃神農氏,寧遠舜帝,延安軒轅氏,延 「安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漢高祖、景帝,咸寧漢文帝, 興平漢武帝,長安漢宣帝,富平後魏文帝,扶風隋高 祖,三原唐高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憲宗,涇陽唐宣 宗,滑縣高陽氏、高辛氏、內黃商中宗,順天元世祖,東 平堯帝,曲阜少昊氏、趙城媧皇氏、榮河商湯王,會稽 夏禹王,宋孝宗,凡三十六陵。」是年,遣官行視帝王陵 寢,遂禁樵牧,設守陵戶。陵二人三歲一傳制,遣道士 奉香詣諸陵、令有司致祭。凡遇皇帝即位、俱遣官祭 告。

洪武十年,遣使祀歷代帝王。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十年二月己卯朔,遣使祀歷代 帝王,凡十七位,為五室,共設酒尊三於殿之東南,西 向,用祝一,設於神之右。初獻畢讀祝,餘禮儀仍舊。祝 文曰:『皇帝敬遣某官某,致祭於太昊伏羲氏、炎帝、神 農氏、黃帝、軒轅氏帝、金天氏帝、高陽氏帝、高辛氏帝、 陶唐氏帝、有虞氏、夏禹王、商湯王、周武王、漢高祖皇』」 帝、漢光武皇帝、隋高祖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