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0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安可以涼武昭王為太祖乎?」漢之東京,大議郊祀,多 以周郊后稷,漢當郊堯制,下公卿議,議者多同,帝亦 然之。杜林《正議》,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特 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從林議。又《傳》稱 「欲知天上事,問長人。」以其近之。武德。貞觀之時,主聖 臣賢,其去涼武昭王,蓋亦近於今矣。當時不立者,必 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寖遠,方復立之,是非三祖二 宗之意,實恐景王失職而震怒,武昭虛位而不答,非 社稷之福也。宗廟事重,禘祫禮崇,先王以之觀德,或 者不「知其說,既灌而往,孔子不欲觀之。今朝命惟新, 宜應慎禮,祭如神在,理不可誣。」請敕加太廟為七室, 享宣皇以備七代,其始祖不合別有尊崇。太常博士 劉承慶、尹知章又議云:「謹按《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 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此載籍之明文,古今之通制。皇 唐稽考前範,詳採列辟,崇建宗靈,式遵斯典。」但以開 基之王,受命之君,王跡有淺深,太祖有遠近。湯、文祚 基稷、𥜽,太祖代遠,出乎昭穆之上,故七廟可全。若夏 繼唐、虞,功非由鯀;漢除秦、項,力不因堯。及晉、魏經圖, 周、隋撥亂,皆勳隆近代,祖業非遠,受命始封之主,不 離昭穆之親,故肇立宗祊,罕聞全制。夫太祖以功建, 昭穆以親崇,有功百代而「不遷,親盡七葉而當毀。」或 以太祖代淺,廟數非備,更於昭穆之上,遠立合遷之 君,曲從七廟之文,深乖迭毀之制。皇家千齡啟旦,百 葉重光,景皇帝濬德基唐,代數猶近,號雖崇於太祖, 親尚列於昭穆,且臨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 太廟當六,未合有七。故先朝唯有宣、光、景、元、神堯、文 武六代親「廟。文帝登遐,神主升祔於廟室,以宣皇帝 代數當滿,準禮復遷。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親廟, 非是天子之廟數,不當有七。本由太祖有遠近之異, 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臨朝,代多儒雅,神祊 事重,禮豈虛存」,規模可沿,理難變革。宣皇既非始祖, 又廟無祖宗之號,親盡既遷,其廟不合重立。若「禮終 運往,建議復崇,實違王制之文,不合先朝之旨。請依 貞觀之故事,無改三聖之宏規,光崇六室,不虧古義。」 時有制令宰相更加詳定。禮部尚書祝欽明等奏言: 「博士三人,自分兩議:張齊賢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 昭王;劉承慶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帝。臣等 商量,請依張齊賢以景皇帝為」太祖,依劉承慶尊崇 六室。制從之。尋有制以孝敬皇帝為義宗,升祔於太 廟。其年八月,崇祔光皇帝、太祖景皇帝、太祖元皇帝、 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武聖皇帝、皇考高宗天皇大 帝、皇兄義宗孝敬皇帝於東都之太廟,躬行享獻之 禮。

景龍元年正月丙戌復武氏廟陵置令丞守戶

按:《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禮儀志》:神龍二年,駕還京師,太廟自是亦 崇享七室,仍改武氏崇恩廟。明年二月,復令崇恩廟 一依天授時享祭。時武三思用事,密令安樂公主諷 中宗,故有此制。尋又特令武氏崇恩廟齋郎取五品 子充。太常博士楊孚奏言:「太廟齋郎承前只七品已 下子,今崇恩廟齋郎既取五品子,即太廟齋郎作何」 等級,上曰:「太廟齋郎亦準崇恩廟置。」孚奏曰:「崇恩廟 為太廟之臣,太廟為崇恩廟之君,以臣準君,猶為僭 逆;以君準臣,天下疑懼。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 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 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 可言也。伏願無惑邪言,以為亂始』。」其事乃寢。

睿宗景雲元年廢崇恩廟升祔中宗建義宗別廟於東都並置儀坤廟

按《唐書睿宗本紀》:景雲元年七月乙亥,廢崇恩廟。十 月癸卯,出義宗於太廟。按《禮樂志》:中宗崩,中書令 姚元之、吏部尚書宋璟以謂義宗追尊之帝,不宜列 昭穆,而其葬在洛州,請立別廟於東都,而有司時享 其京廟,神主藏於夾室。由是祔中宗而光皇帝不遷, 遂為七室矣。

按《舊唐書禮儀志》:「景雲元年,中書令姚元之、吏部尚 書宋璟奏言:『準禮,大行皇帝山陵事終,即合祔廟。其 太廟第七室,先祔皇兄義宗孝敬皇帝、哀皇后裴氏 神主。伏以義宗未登大位,崩後追尊,神龍之初,乃特 令遷祔。《春秋》之義,國君即位未踰年者,不合列敘昭 穆。又古者祖宗各別立廟,孝敬皇帝恭陵既在洛州, 望於東都別立義宗之廟。遷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 主,命有司以時享祭,則不違先旨,又協古訓,人神允 穆,進退得宜。在此神主,望入夾室安置,伏願陛下以 禮斷恩』。」制從之。及既葬,祔中宗孝和皇帝、和思皇后 趙氏神主於太廟,其義宗即於東都從善里建廟享 祀。時又追尊昭成、肅明二皇后於親仁里別置儀坤 廟,四時享祭。

先天元年正月辛未享於太廟

按:《唐書睿宗本紀》云云。

元宗開元四年六月太上皇崩十一月丁亥遷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