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1 (1700-1725).djvu/129

此页尚未校对

得不以嬰齊為穆。既正其昭穆,則迭毀之次,不得不 以一代一也。而儒者或疑禮無後兄弟之文,遂以《春 秋》書仲嬰齊為不與子為父孫,非也。子為父孫,誠非 禮之正,有不得已者。《春秋》正其為臣子一體而已。故 實公孫嬰齊而謂之仲嬰齊。若《春秋》本不聽其為後 者,則當書曰「公孫嬰齊卒。」學者問之曰:「此仲嬰齊曷 為謂之公孫嬰齊?不與為兄後也。」乃可矣。夫《春秋》家 猶重之,況國乎?國猶重之,況天下乎?故凡繼其君,雖 兄弟必使子之;繼其大宗,雖兄弟必使子之。如繼其 君,繼其大宗而不使子,是教不子而輕其所託也。此 文公所以受逆祀之貶也。然《春秋》固為衰世法,非太 平正禮也,太平之世,未嘗有也。漢時定迭毀之禮,丞 相元成、丞相衡引昭、宣兩帝並為昭,獨以孫為昭,而 不知禮無兩昭,使昭帝之天下無所傳,宣帝之天下 無所受,失禮意矣。又惠帝、文帝皆高祖子,惠帝親受 之,高祖、文帝則受之。惠帝雖皆兄弟,此與閔公、僖公 何異哉?存當以臣子敘之,死當以昭穆正之。而漢世 議者,推文帝使上繼高祖,而惠帝親受高祖,天下者, 反不與昭穆之正。至於光武,當繼平帝,又自以世次 為元帝之子,上繼元帝而為元帝後,皆悖經違禮而 不可傳者也。自漢晉以來,其議尤眾,皆曰:「兄弟不相 為後,不當以昭穆格之」,妄也。若不以昭穆格之,則天 下受之誰乎?凡人君以兄弟為後者,必非有子者也, 引而為嗣,臣子一體矣。而當嗣者,反以兄弟之故,不 繼所受國,而繼先君,則是所受國者竟莫有嗣之者 也,不可一矣。生則以臣子事之,死則以兄弟治之,忘 生悖死,不可二矣。己實受之後君,不受之先君,今當 自繼先君者,不唯棄後君命己之命,又當廢先「君命 兄之命,不可三矣。天下國家則歸之己,而父子之禮 則恥不為,不可四矣。」徐邈曰:「若兄弟昭穆者,設兄弟 六人為君,至其後世當祀不及祖禰,此又妄之甚者。 禮有所極,義有所繼,為之後者為之子,所以正授受, 重祖統也。兄弟六人相代為君,亦六代祀祖禰也。假 令非兄弟相代,其祖亦當遷矣」,不得故存也。即如此 言,使有兄弟六人為君,各自稱昭,是有十三廟也。又 其最後一君,當上繼先君,而五君終於無後也,豈其 所以傳重授國之意乎?《禮》:為人後者降其私親,設兄 弟六君,故當各自為嗣,義不可曲顧其親,可謂祀不 及祖禰哉?凡言禮者,惡其諂時君之意,苟曰益廣宗 廟大孝之本,而不詳授受之道。《春秋》之義,使當傳國 者,不忍以國與其宗,曰「非吾子也。」當受國者,又不肯 以臣子之禮事其君,曰「非吾父也。」至令宗廟猥眾,昭 穆駢積,而鬼有不嗣者。推生嗣死,猶可悖哉!猶可悖 哉!

《論議濮安懿王典禮劄子》
歐陽修

臣伏見朝廷議濮安懿王典禮兩制,禮官請稱「皇伯。」 中書之議,以謂事體至大,理宜慎重,必合典故,方可 施行。而「皇伯」之稱,考於經史,皆無所據。方欲下三省 百官,博訪群議,以求其當。陛下屈意,手詔中罷,而眾 論紛然,至今不已。臣以為眾論雖多,其說不過有三: 其一曰宜稱「皇伯」者,是無稽之臆說也;其二曰簡宗 廟致水災者,是厚誣天人之言也;其三曰不當用漢 宣哀為法,以干亂統紀者,是不原本末之論也。臣請 為陛下條列而辨之。謹按《儀禮喪服記》曰:「為人後者, 為其父母報。」報者,齊衰期也。謂之降服,以明服可降, 父母之名不可改也。又按《開元、開寶禮》,國朝《五服年 月》《喪服令》皆云為人後者為其所生「父,齊衰不杖期。 蓋以恩莫重於所生,故父母之名不可改;義莫重於 所繼,故寧抑而降其服。」此聖人所制之禮,著之《六經》, 足為萬世法者,是《中書》之議所據依也。若所謂稱皇 伯者,考於《六經》無之,方今國朝見行典禮及律令皆 無之。自三代之後,秦漢以來,諸帝由藩邸入繼大統 者,亦皆無之,可謂無稽之臆說矣。夫《儀禮》者,聖人六 經之文;《開元禮》者,有唐三百年所用之禮;《開寶通禮》 者,聖宋百年所用之禮。《五服年月》及《喪服令》亦皆祖 宗累朝所定,方今天下共行之制。今議者皆棄而不 用,直欲自用無稽之臆說,此所以不可施行也。其二 曰「簡宗廟致水災」者。臣伏以上天降災,皆主人事,故 自古「聖王逢災恐懼,多求闕政而修之,或自知過失 而改悔之,庶幾以塞天譴。然皆須人事已著於下,則 天譴為形於上。」今者濮王之議,本因兩制禮官違經 棄禮,肆其無稽之臆說,欲定皇伯之稱,中書疑其未 可施行。乃考古今典禮,雖有明據,亦未敢自信而自 專,方更求下外庭博議,而陛下遽詔中罷,「欲使有司 徐求典禮。是則臣下慎重如此,人君謙畏如此,君臣 不敢輕議妄舉,而天遽譴怒,殺人害物,此臣所謂厚 誣天也。」議猶未決,仍罷不議,而便謂兩統二父以致 天災者,厚誣人也。其三引漢宣、哀之事者。臣謹按《漢 書》,宣帝父曰悼皇考,初稱親,諡曰悼,置奉邑寢園而 已。其後改親稱皇考,而立廟京師。皇考者,親之異名 爾,皆子稱其父之名也,漢儒初不以為非也。自元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