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2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酳不酢,則凡祭五祀,固有侑酳與酌矣。老婦之祭,先 儒以為竈配,則五祀固有配矣。先儒又謂卿以上,宗 廟有主,五祀亦有主矣。大夫以下,宗廟無「主,五祀亦 如之。」然大夫之廟未嘗無主,五祀有主與否,不可考 也。

大學衍義補

《國家常祀之禮》

《周禮》:大宗伯:「以血祭祭五祀。」

《司服》:「王祀五祀,則希冕。」

《曲禮》:「天子、諸侯、大夫祭五祀,歲遍。」

《月令》:「春其祀戶,祭先脾;夏其祀竈,祭先肺;中央土,其 祀中霤,祭先心;秋其祀門,祭先肝;冬其祀行,祭先腎。 孟冬臘五祀。」

臣按:《周禮》《儀禮》雖有五祀之名而無其目,《月令》所謂門、行、戶、竈、中霤,《白虎通》則無行而有井,漢及魏、晉以來皆祭井不祭行,自鄭元有「凡祭五祀於廟」 之文,隋、唐以來皆以時享,祖宗時並祭之。本朝於四孟享太廟各祭其一,於春祭戶、夏祭竈、秋祭門、冬祭井,季夏土旺日祭中霤,又於歲暮享廟,命官兼祭五祀,蓋本《月令》「臘享五祀」 也。又每遇親王來朝之國,皆設祭於承天門外,雖曰「門祭」 ,然即古人軷行之祀也。是則本朝五祀,蓋兼用《月令》《白虎通》之文歟?

《祭法》:「王為群姓立七祀,五曰泰厲。諸侯為國立五祀, 五曰公厲。大夫立三祀,一曰族厲。」

《春秋左氏》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臣按:厲祭自三代以來有之,本朝洪武三年,命天下京都、王國、府、州縣於城北郊各立厲壇,頒祭厲及《告城隍文》與壇式於天下。每歲三祭,春清明、秋七月望、冬十月朔也。在內命京尹主祭,在外則守令主之,先期牒城隍神,至日祀以為主。其《祭文》略曰:「普天之下、后土之上,無不有人,無不有鬼神。人鬼之道,幽明雖」 殊,其理則一。故天下之廣,兆民之眾,必立君以主之。君總其大,又設官分職於府州縣,以各長之。各府州縣,又於一百戶內設一里長,以細領之。上下之職,綱紀不紊。此治人之法如此。天子祭天地神祇及天下山川,王國各府州縣祭境內山川及祀典神祇,庶民祭其祖先及里社土穀之神。上下之「禮,各有等第。此事神之道如此。尚念冥冥之中,無祀神鬼,昔為生民,未知何故而歿。其間有遭兵刀而橫傷者,有死於水火盜賊者,有被人取財而逼死者,有被人強奪妻妾而殺死者,有遭刑禍而負屈死者,有天災流行而疫死者,有為猛獸毒蟲所害者,有為饑餓凍死者,有因戰鬥而殞身者,有因危急而自縊者;有因牆屋傾頹而壓死者;有死後無子孫者。此等鬼魂,或終於前代,或歿於近世;或兵戈擾攘,流移於他鄉;或人煙斷絕,久闕其祭祀;姓名泯沒於一時,祀典無聞而不載。此等孤魂,死無所依,精魄未散,結為陰靈,或倚草附木,或作為妖怪。悲號於星月之下,呻吟於風雨之時。凡遇人間節令,心思陽世,魂杳杳以無歸;身墮沈淪,意懸懸而望祭。」 興言及此,憐其慘悽。故敕天下有司依時享祭:在京都有泰厲之祭;在王國,有國厲之祭;在各府州,有郡厲之祭;在各縣,有邑厲之祭;在一里,又各有鄉厲之祭。期於神依人而血食、人敬神而知禮。仍令本處城隍以主此祭。茲蓋我聖祖之宸翰也。天命「聖祖為人神主,其於生民之休戚固已周盡,而於鬼神之情狀亦無或遺,此幽明之間,所以各得其所,而致天下於隆平之域也。」

五祀七祀部藝文

《五祀議》
晉·傅元

《禮大記》云:「室中央,中霤。」謂四霤之中也。祭於漏井,蓋 失之矣。七祀之文,皆云:祀行而無井,祭竈而不祭井, 於事則闕。夫設祀者非惟報功而已,亦神道設教,使 民慎之幽明也。臣以為帝之都城,宜祭一門正宮,一 門正室一戶,井、竈、中霤,亦各擇其一正者祭之。

《祀竈解》
唐·陸龜蒙

竈壞煬者,請新之。既成,又請擇吉日以祀。告之曰:「竈 在祀典,聞之舊矣。《祭法》曰:『王為群姓立七祀,其一曰 竈,達於庶人。庶士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竈。飲食之事, 先自火化,以來,生民賴之,祀之可也』。」說者曰:「其神居 人間,伺察小過,作譴告者。」又曰:「『竈鬼以時錄人功過, 上白於天,當祀之以祈福祥』。此近出漢武帝時方士 之言耳。苟行君子之道,以謹養老,以慈撫幼,寒同而 飽均,喪有哀,祭有敬,不忘禮以約己,不忘樂以和心, 室闇不欺,屋漏不媿,雖歲不一祀,竈其誣我乎?」苟為 小人之道,盡反君子之行,父子兄弟夫婦,人執一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