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2 (1700-1725).djvu/111

此页尚未校对

下西府博議。而束晳議以石在壇上,蓋主道也。祭器 敝則埋而置新,今宜埋而更造,不宜遂廢。此議不用。 後得《高堂隆故事》,魏青龍中造立此石。詔更鐫石令 如舊。置高禖壇上。埋破石入地一丈。

北齊

北齊立禖壇於南郊,以春分日親帥六宮祀之。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高禖為壇於南郊,傍廣輪二十 六尺,高九尺,四陛,三壝。每歲春分元鳥至之日,皇帝 親帥六宮祀青帝於壇,以太昊配,而祀高禖之神以 祈子。其儀:青帝北方南向,配帝東方西向,禖神壇下 東陛之南,西向。禮用青珪束帛,牲共以一太牢。祀日, 皇帝服袞冕,乘玉輅,皇后服褘衣,乘重翟。皇帝初獻 降自東陛,皇后亞獻降自西陛,並詣便坐;夫人、終獻, 上嬪獻於禖神訖,帝及后並詣攢位,乃送神。皇帝、皇 后及群官皆拜」,乃撤就燎,禮畢而還。

隋制,亦以春分祀高禖。

按《隋書禮儀志》:「隋制,亦以元鳥至之日,祀高禖於南 郊壇,牲用太牢一。」

唐制,「亦以元鳥至之日祀高禖。」

按:杜佑《通典》《唐月令》亦「以元鳥至之日,以太牢祀於 高禖,天子親往。」

按:《宋史禮志》,「唐明皇因舊《月令》,特存其事,開元定禮?/p> 已後不著。」

仁宗景祐四年置赤帝像於宮中始設高禖之祀以祈皇嗣

按《宋史仁宗本紀》,景祐四年二月乙丑,置赤帝像於 宮中。祈嗣。按《禮志》,初仁宗未有嗣。景祐四年二月, 以殿中侍御史張奎言,詔有司詳定。禮官以為《月令》 雖可據,然《周官》闕其文,《漢志》郊祀不及禖祠,獨《枚皋 傳》言皇子禖祀而已。後漢至江左,概見其事,而儀典 委曲,不可周知,惟高齊禖祀最顯,妃嬪參享,黷而不 蠲,恐不足為後世法。唐明皇因舊《月令》,特存其事。開 元定禮,已後不著。朝廷必欲行之,當築壇於南郊,春

原闕詳考證

位,皆再拜。導皇后詣香案位,上香,三請帶弓韣,受弓 矢,轉授內臣,置於箱。又再拜。內臣進胙,皇后受訖,轉 授內臣。次進福酒,內臣曰:「請飲福,飲訖,請再拜。」乃解 弓韣,內臣跪受,置於箱。導皇后歸東向褥位。又引宮 嬪最高一人詣香案,上香,《二》帶弓韣,受弓矢,轉授左 右。及飲福,解弓韣,如皇后儀,惟不進胙,又引以次宮 嬪行禮亦然。俟俱復位。內侍請皇后詣南向褥位,皆 再拜,退。是歲,宮中又置赤帝像以祈皇嗣。

寶元二年以皇子生報祠高禖

按《宋史仁宗本紀》,寶元二年八月甲戌,皇子生,辛巳, 命輔臣報祠高禖按《禮志》:寶元二年,皇子生,遣參 知政事王鬷以大牢報祀,準春分儀,惟不設弓矢,弓 韣著為常祀,遣兩制官攝事。

慶曆元年春正月壬申詔歲以春分祀高禖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慶曆三年,詔「高禖壇仍如景祐之制。」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禮志》,慶曆三年,太常博 士余靖言,「皇帝嗣續未廣,不設弓矢,弓韣非是。」詔仍 如景祐之制。

皇祐三年九月四日詔禖壇徙爽塏之地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云云。

皇祐四年六月,命詳定禖壇之所。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皇祐四年六月十 四日,禖壇,徙郊壇東南奉先寺,同知禮院張師中言 其卑陋,保章正皇甫定等請徙於圓丘之東,鎮安軍 文學鄭孝先謂宜在東方長男之位,命禮官司天監 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