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2 (1700-1725).djvu/39

此页尚未校对

孫蠡吾侯即位,亦追尊祖考,王國奉祀。 按《河間孝 王開傳》,「梁冀立桓帝,梁太后詔追尊河間孝王為孝 穆皇,夫人趙氏為孝穆后,廟曰清廟,陵曰樂成陵;蠡 吾先侯曰孝崇皇,廟曰烈廟,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 司」徒持節奉《策書》、璽綬,祠以太牢。

桓帝延熹元年六月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延熹二年有事于「十一陵。」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二年:「冬十月壬申,行幸長 安。十一月庚子,遂有事于十一陵。十二月己巳,至自 長安,賜園陵人粟五斛。」

延熹七年「有事於園廟。」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七年「冬十月壬寅,南巡狩。 庚申,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于園廟,賜守令以下各 有差。」

靈帝建寧元年詔追尊祖考陵曰敦陵曰慎陵使司徒持節祠以太牢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建寧元年閏二月甲午,追尊皇 祖為孝元皇,夫人夏氏為孝元皇后,考為孝仁皇,夫 人董氏為慎園貴人。」 按《河間孝王開傳》,「建寧元年, 竇太后詔追尊皇祖淑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 后,陵曰敦陵;皇考長為孝仁皇,夫人董氏為慎園貴 人,陵曰慎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節之河間,奉策書 璽」綬,祠以太牢,常以歲時遣中常侍持節之河間奉 祠。

建寧五年,車駕上原陵。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 按《禮儀志注》,謝承《漢書》 曰:「建寧五年正月,車駕上原陵。蔡邕為司徒掾,從公 行到陵,見其儀愾然,謂同坐者曰:『聞古不墓祭,朝廷 有上陵之禮,始為可損。今見威儀,察其本意,乃知孝 明皇帝至孝惻隱,不可易舊。或曰:本意云何?昔京師 在長安時,其禮不可盡得聞也。光武即世,始葬於此。 明』」帝嗣位踰年,群臣朝正,感先帝不復聞見此禮,乃 帥公卿百寮,就園陵而創焉。尚書陛西陛為神坐,天 子事亡如事存之意。苟先帝有瓜葛之屬,男女畢會, 王侯大夫郡國計吏,各向神坐而言,庶幾先帝神魂 聞之。今者日月久遠,後生非時,人但見其禮,不知其 哀。以明帝聖孝之心,親服三年,久在園「陵,初興此儀, 仰察几筵,下顧群臣,悲切之心,必不可堪。」邕見太傅 胡廣曰:「國家禮有煩而不可省者,不知先帝用心周 密之至於此也。」廣曰:「然。子宜載之,以示學者。」邕退而 記焉。魚豢曰:孝明以正月旦,百官及四方來朝者,上 原陵朝禮,是謂甚違古不墓祭之義。臣昭以為邕之 言然。 按《祭祀志》,雒陽諸「陵,至靈帝,皆以晦望二十 四氣,伏臘及四時祠廟日上飯,太官送用物,園令食 監典省其親陵所,宮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 具。」

熹平四年延陵災遣使告祭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四年五月,延園陵災,遣使 者持節告祠延陵。」

成帝陵也

文帝黃初三年詔毀高陵祭殿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不載。 按《晉書禮志》,古無墓 祭之禮。漢承秦,皆有園寢。正月上丁祠南郊,禮畢,次 北郊、明堂、高廟、世祖祠廟,謂之五供。魏武葬高陵,有 司依漢立陵上祭殿。至文帝黃初三年,乃詔曰:「先帝 躬履節儉,遺詔省約,子以述父為孝,臣以繫事為忠。 古不墓祭,皆設於廟。高陵上殿皆毀壞,車馬還廐,衣 服藏府,以從先帝儉德」之志。

齊王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車駕謁高平陵

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云云。

按《晉書禮志》,「齊王在位九年,始一謁高平陵。」

武帝泰始二年詔以衰絰謁山陵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禮志》,泰始二年八 月詔書曰:「此上旬,先帝棄天下日也。便以周年。吾焭 焭,當復何時,壹得敘人子情邪?思慕煩毒,欲詣陵瞻 侍,以盡哀憤。」主者奏行備。太宰司馬孚、尚書令裴秀、 尚書僕射武陔等奏:「陛下至孝蒸蒸,哀思罔極。衰麻 雖除,毀顇過禮,疏食麄服,有損神和。今雖秋節,尚有 餘暑,謁見山陵,悲感摧傷,群下竊用悚息。平議以為 宜惟遠體,降抑聖情,以慰萬國。」詔曰:「孤焭忽爾,日月 已周,痛慕摧感,永無逮及。欲奉瞻山陵,以敘哀憤,體 氣自佳。其又已涼,便當行,不得如所奏也。」主者便具 行備。又詔曰:「昔者哀適三十日,便為梓宮所棄,遂離 衰絰,感痛豈可勝言。顧漢文不使天下盡哀,亦先帝 至謙之志,是以自割,不以副諸。君子有三年之愛,而 身體廓然,當見山陵,何心而無服?其以衰絰行。」孚等 重奏:「臣聞上古喪期無數,後世乃有年月之漸。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