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2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祭官行三叩頭禮,興。典儀唱:「行亞獻禮。」 執爵官獻爵如初獻儀,獻於案左退。典儀唱:「行終獻禮。」 執爵官獻爵如亞獻儀,獻於案右退。典儀唱:「送神。」 贊引官贊:「跪、叩、興。」 承祭官行三跪九叩頭禮,興。典儀唱:「捧祝帛恭詣燎位。」 捧祝帛官至。

「神位前、一跪三叩頭、捧起祝帛。司香官跪捧香」 、不

叩依次送至燎所。承祭官退至西旁立。俟祝帛過、仍復位立。贊引官贊「詣望燎位。」 承祭官至燎位立。焚祝帛半。贊引官贊「禮畢。」 各退。

康熙元年

《大清會典》:「康熙元年,令奉天府州縣設立。」

城隍、土地神廟、照例致祭。

康熙四年

《大清會典》:「康熙四年,令錦州府州縣設立」

城隍、土地神廟、如奉天府例

城隍祀典部總論

《大學衍義》補。

《國家常祀之禮》

太祖皇帝敕封鑒察司民城隍,制詞曰:「帝王受天明 命,行政教於天下,必有生聖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 不言之妙,而人見聞所及者也。神司淑慝,為天降祥, 亦必受天之命。所謂明有禮樂,幽有鬼神,天理人心, 其致一也。朕君四方,雖明智弗類,代天理物之道,實 罄於衷,思應天命,此神所鑒而簡在帝心者。君道之」 大,惟典神。天有其舉之,承事惟謹。某州城隍,聰明正 直,聖不可知,固有超於高城深池之表者。世之崇於 神者則然,神受於天者蓋不知也。茲於臨御之初,與 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

臣按:城隍之名不經見而史亦不書,惟唐李陽冰有《當塗縣城隍廟記》。陽冰唐開元以後人,則在唐已有矣,因其名而求其義,伏讀聖制所謂「超於高城深池之表」 ,則是神之司乃城隍之主者。夫天地間有一物則有一神,山林有山林之神,川谷有川谷之神,聚一方之民而為高城深池以衛之,必有所以主之者,此「城隍之神所以神歟?」 國初承前代之舊,洪武元年皆加以封爵,府曰公,州曰侯,縣曰伯。三年詔革去封號,止稱某府某州某縣城隍之神。是年六月二十一日,又降旨,各處城隍廟屏去閑雜神道。越二日又降,命各府州縣城隍廟宇,俱如其公廨,設公座筆硯,如其守令造為木主,毀其塑像舁置水中,取其泥塗壁,繪以雲山,其在兩廡如之。京師既以其神祔享于山川壇,又設為廟宇,命京尹主其祭。府州縣者,守令主之。新官到任,則俾其與神誓。按《周禮》有司民之祭,今國初詔封其神為鑒察司民,意或有取於此。歟制詞有云:「明有禮樂,幽有鬼神。」 蓋置守令以治民生於昭昭之際,設城隍以司民命於冥冥之中,而加之以鑒察之名,而又俾有司到任之初,特與神誓。蓋又付之鑒視、糾察之任,使有民社者不敢以非理厲吾民也。我聖祖主典神人,兼用禮樂、鬼神以為治,幽明之間各受其職,其所以克相上帝、寵綏萬方者至矣。

春明夢餘錄

《論城隍》

城隍之名見於《易》,若廟祀則莫究其始。唐李陽冰謂 城隍神祀典無之,惟吳越有爾。宋趙與時辯其非,以 為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德裕建。李白作《韋鄂州碑》, 有城隍祠。又杜牧刺黃州,韓愈刺潮州,麴信陵刺舒 州,皆有城隍之祭,則不獨吳越然矣。而蕪湖城隍祠 建于吳赤烏二年,則又不獨唐而已。《記》曰:「天子大蜡 八,伊耆氏始為蜡。」注曰:「伊耆氏,堯也。」蓋蜡祭八神,水 庸居七,水則隍也,庸則城也,此正城隍之祭之始。《春 秋傳》鄭災,祈於四鄘,宋災用馬於四鄘,皆其証也。庸 字不同,古通用耳。由是觀之,城隍之祭,蓋始於堯矣。

城隍祀典部藝文

《祭城隍文         》唐·張說

維大唐開元五年歲次丁巳四月庚午朔二十日己 丑,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上柱國、燕國公張說,謹以清 酌之奠,敢「昭告于城隍之神。山澤以通氣為靈,城隍 以積陰為德。政和產物,助天育人。人之仰恩,是關禮 典。說恭承朝命,綱紀南邦,式崇薦禮,以展勤敬。庶降 福四甿,式登百穀。猛獸不搏,毒蠱不噬。精誠感通,昭」 鑒非遠。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