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4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二百五十八卷目錄

 朝賀部彙考二

  周二總一則下

禮儀典第二百五十八卷

朝賀部彙考二

周二

按《周禮秋官》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 諸侯。」

鄭鍔曰:「奉一人之命,供行李之役,以往來於諸侯之邦者,行人也。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則以別乎其小者也。六服群辟謂之大賓,則外近乎蕃夷者,其君謂之小賓矣。諸侯之孤卿謂之大客,其大夫士來謂之小客矣。《大宗伯》曰『以賓禮親邦國』,蓋等降浸邈,人情隔疏,待以賓客,且有禮儀,使歡欣交通,乃所以親」 之也。於賓曰「禮」 ,於客曰「儀。」 禮,本也;儀,末也。語其體則曰「禮」 ,見於揖遜周旋則曰「儀」 ,行禮未嘗不見於威儀,威儀未嘗不本於禮。大賓為尊,故以禮言;大客為卑,故以儀言耳。《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 ,《典命》「掌諸侯之五儀」 ,則諸侯之尊,何嘗不貴於有儀乎?《小行人》言「使適四方,協九儀賓客之禮」 ,且言「君之禮也,臣之禮也。」 諸侯之臣何嘗不貴於有禮乎?其所以異言者,別尊卑耳。

春朝諸侯而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功,夏宗 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

賈氏曰:「此有考績之事,故以王見諸侯為文;《大宗伯》無事相見,故以諸侯見王為文 。」 鄭鍔曰:「王者之於諸侯,當其朝覲、宗遇之時,凡天下之事無不與之圖,非止春朝則圖之;邦國之功無不比,非止秋覲則比之;天下之謨無不使之陳,何止於夏宗?諸侯之慮無不使之協,何止於冬遇?此蓋因四時之朝,分四等之名」 ,因時以明義而已。蓋一歲之計在於春,春者,始事之時也,故春言「圖事」 ,謂春為造事之始耳。秋者,物成之時,人之立事,自春而圖之,積功至秋,亦可以成矣,故秋言「比功」 ,謂秋為萬物之成耳。夏者,文明之時,謨欲其明,顯然著於耳目,故取文明之時以陳之。冬者,收藏之時,慮欲其隱,故取收藏之時以協之。謨欲眾共知,故言「陳。」 慮恐人人異志,故言「協。」 王者因諸侯之來而屈禮以接之,欲與之經營圖回者,如此三時,不言諸侯,則省文於事,與「謨」 言天下,則非一國之事,一國之謀可知。至於「比功」 特言邦國,「協慮」 特言諸侯者,校其功之高下,非合眾國比之,何以見其優劣?若夫「謀慮」 ,則恐諸侯之心不與天子協。言諸侯者,對天子之言也 。易氏曰:「所謂春朝而圖事」 者,若《王制》言「諸侯之朝而考禮正刑」 是也。然事作於先者,功必成於後,又於秋覲而比之,所以察其禮刑之成。二者見於春秋之時,故因春朝秋覲之禮而行之。所謂「夏宗而陳謨」 者,《舜典》言群后之朝,而曰「敷奏以言」 是也。然謨之見於外者,慮必定於內,又於冬遇而協之,所以核其敷奏之實。二者見於冬夏之時,故因「《夏宗》冬遇」 之禮而行之。

《時會》以發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鄭鍔曰:「四時之朝,常朝也。時會者,其會有時,非一定之時。蓋諸侯有不奉王命而王將有征討之事,於是時則會諸侯於國門之外。殷同者其同甚眾,非一國之至,蓋天子於十二歲或未行巡狩之事,於是時則六服群辟同見於天子之朝,此二者非常朝也。乃發四方之禁,乃施天下之政,各視其事之宜。《士師》有五」 禁之法,用以左右刑罰耳,非所以為四方之禁。《大司馬》九伐之法,以正邦國,是謂四方之禁,必以時會之。時發之者,蓋諸侯有馮弱犯寡,賊賢害民等事,不遵法禁,王將有征討焉,則會諸侯而發以示之,使承命往伐,茲其事之不常,固有時而發矣。《地官》有均齊天下之政,然用於治內地爾,非所以為天下之政。《大司馬》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是謂天下之政,必於殷同之時施之者,蓋諸侯有當各朝之年,雖示之以政職,未必信其為均不均也。於九畿並朝之年,則合而為一,施布以命之,使同見其所貢之等,茲其政之無私,故於同而施之也 。易氏曰:「此六者,即《大宗伯》所謂賓禮也。《大宗伯》詳」 其賓禮之名,《大行人》又以詳其命諸侯之實。然宗、遇會同,亦或總以「朝覲」 名者,《曲禮》曰:「天子當依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鄭氏謂:「夏宗依春,此圖事陳謨,皆所以責其始;冬遇依秋,此比功協慮,皆所以攷其終。故《曲禮》言『朝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