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5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助仁風,歌謠正在昇平中。謹獻上《齊天頌》。」 《太皇太

后聖誕》、正旦、冬至命婦朝賀儀《皇太后聖誕》、正旦、冬 至命婦朝賀儀,儀注樂器,俱與中宮同。樂章:《天香鳳 韶》,「龍樓鳳閣,彤雲曉開,繡簾天香芬馥。瑤階春暖千 花簇。壽聖母,齊頌祝,御筵奏獻長生曲。坤道寧,品類 咸育,和氣四時調,玉燭饗。萬萬年,太平福。」凡命婦例 應朝賀者,禮部先期告示,各照其夫品級,具珠翠冠、 大袖紅衫、霞帔齎,執禮部印信票帖。清晨自北安、東 安、西安等門從便入,至東、西華門外、候引入宮朝賀

東宮正旦、冬至、百官朝賀儀。洪武二十六年定。凡

正旦、冬至日,典璽官設東宮座於文華殿中,錦衣衛 設儀仗於殿外東西。教坊司陳大樂於文華殿內東 西北向。府軍衛列甲士旗幟於門外,錦衣衛設將軍 十二人於殿中門外及文華門外,東西相向立。儀禮 司官設箋案於殿東門外,設文武官拜位於文華殿 門外,設「傳令宣箋等官位於殿內東西。」執事官先行 四拜禮訖,各就位。引禮引各官詣文華門外,北向立。 儀禮司官啟請陞座。導引官奉迎東宮,具冕服出。樂 作。陞座,樂止。贊禮唱「班齊鞠躬」,樂作,四拜興,平身。樂 止。唱「進箋。」給事中前導箋案,由殿東門入,置殿中。內 贊唱「宣箋目。」宣訖,俯伏興、平身。唱「宣箋。」外贊唱「跪。」展 箋官詣案前取箋。宣箋官宣訖,內外皆贊「俯伏、興、平 身」、即舉案於殿東外。贊唱眾官皆跪。代致詞官中道 跪致詞云、具官臣某等、茲遇

正旦則云「三陽開泰,萬物咸新。」 冬至則云「律應黃鍾,日當長至。」

「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賀畢,唱眾官皆俯伏,興, 平身。傳令官跪啟:傳令由東門左出,至丹陛東,西向 立,稱「有令。」贊眾官皆跪,宣令。

正旦云。「履端之節。」 冬至云。「履長之節。」

「同臻嘉慶。」贊俯伏,興,樂作,四拜平身,樂止。儀禮司官 跪啟:禮畢。 東宮千秋節百官朝賀禮儀與正旦、冬 至同,但致詞云:「茲遇皇太子殿下壽誕之辰,臣某等 敬祝千歲壽。」不傳令。 《諸王朝見儀》,洪武二十六年 定,凡各王大朝,行八拜禮。常朝一拜叩頭禮。伯叔兄 見天子在朝,行君臣禮。於便殿內,行家人禮。伯叔兄 坐,東「面西坐,受天子四拜,伯叔兄就於受禮位坐,天 子居正中,南面坐,以尚親親之義,存君臣之禮。」 外 戚朝見儀:「洪武二十六年定,皇后父母見上,行君臣 禮;后見父母,行家人禮。皇太子見皇后父母,皇后父 母立於東,西向;皇太子立於西,東向,行四拜禮。皇后 父母立,受兩拜,答兩拜。」 百官朝見儀:凡百官朝見。 洪武二十六年定「稽首、頓首」五拜,乃臣下見君上之 禮。先拜手稽首四拜,後一拜叩頭成禮。稽首四拜者, 百官見東宮親王之禮。其見父母、亦行四拜禮。其餘 官長及親戚朋友相見,止行兩拜禮。凡出入:洪武二 十六年定文武百官出入朝門,各照品級第加遜敬。 如一品以下官,遇公侯、駙馬伯「加敬禮,立則旁立,行 則後。從三品、四品官,遇一品官,加遜禮,行立俱後。從 五品以下官倣此。俱不許攙越失儀,如有宣召,不在 此限。」又定官員入朝門,須要拱手端行,威儀整肅,不 許私揖及吐唾不敬。又令入朝行立坐食去處,不許 談笑諠譁,指畫窺望。又令大小官員隨從上位,行丹 墀,身常朝北,不「許南向,或左或右,環轉隨侍。如上位 陞奉天門及丹陛,其隨從官不得徑行中道并三道, 如有旨令行,方許於側邊隨行。」又令:官員人等入內 府,合行門道須從邊行,不得當中。如東門近東邊行, 西門近西邊行。其門東西相向者,近南邊行。如遇雨 雪免朝,有事奏者,不拘此限。又令:奉天殿丹陛中三 道階級,并奉天門中三道階級,皆不許人行。百官由 東西階行《傳制》、遣使持節進表等儀,皆由東階出入。 隨駕傘扇儀仗,由正門中道兩旁出入。又令殿庭頒 降詔書、冊命,從中道中門出,近東而行。其內外官員 捧御製文字及御用之物進呈,不許直行中道,或左 右取便以行。至御前正中,跪進御膳等物,亦不可當 中道直行,許正道邊左以進。凡御座處,即為正道。如 上御奉天門,則於正門邊東入。將至御前,正中供具 膳畢而出,亦如之。若上常所往來處,其奉御內侍捧 執御用之物,聽使令者,皆須近後,取便左右行,不許 隨後,徑馳中道。《凡聽諭》令百官朝參,遇有聖諭教戒, 須要專心致意,拱聽「分明。省身克己,不許放肆。」大 駕鹵簿。洪武二十六年、凡正旦冬至聖節、會同錦衣 衛陳鹵簿大駕於殿之東西、須要各依次序、毋得錯 亂、有失朝儀。黃麾一對「引旛五對,告止旛五對,傳 教旛五對,信旛五對,龍頭竿五對,戈氅十對,戟氅十 對,儀鍠氅十對,朱雀幢一,元武幢一,青龍幢一,白虎 幢一,金節三對,豹尾二對,羽葆幢三對,吾杖三對,立 瓜三對,臥瓜三對,儀刀三對,戟十二對,班劍三對,響 節十二對,龍戟三對,鐙杖三對,金鉞三對,骨朵三對, 金水罐一,金盆一,腳踏一,金馬杌一,鞍籠一,紅紗燈 籠一對,紅油紙燈籠三對。紫羅素方傘四把,紅羅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