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5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按《明會典》:「凡天下諸司朝覲官,自十二月十六日始, 鴻臚寺官陸續引見。」二十五日以後,每日常朝方面 官入至奉天門前,隨班行禮畢,於文班內序立,視常 朝官品級,各降一等。知府、知州、知縣及諸司首領官 吏,土官衙門把事土吏人等,俱於午門外行禮畢,東 西分班序立。正月初一日「大朝會以後,方面官於奉 天殿前隨班序立,知府以下奉天門金水橋南,仍分 東西序立,其行禮俱如常朝儀。」萬曆五年定,「凡朝 覲,兩京府尹、行太僕寺、苑馬寺卿、布、按二司,俱於十 二月十六日朝見。」外班行禮畢,由右掖門至御前,鴻 臚寺官以次引見。其鹽運使及府、州、縣有司官吏,浙 江、江西十七日,山東、山西十八日,河南、陝西十九日, 湖廣、南直隸二十日,福建、四川二十一日,廣東、廣西 二十二日,雲南、貴州二十三日。北「直隸二十四日,各 朝見,外班行禮畢,仍至御前,鴻臚寺官引見。如遇是 日免朝,各官止於外班行禮,候御朝之日,仍補行引 見禮。」二十五日以後,例該常朝,除兩京府尹照京官 品級一體行禮序立外,其行太僕寺、苑馬寺卿、布按 二司入至皇極門前,隨班行禮畢,於文班內序立於 京官之下,各以次遞降一等。知府、知州、知縣及諸司 首領官吏,土官衙門把事土吏人等,於午門外行禮 畢,東西分班序立。正旦朝賀,各官俱入殿前行禮。其 餘陞殿日期,行太僕寺、苑馬寺卿、布按二司,仍於殿 前隨班各降一等序立。鹽運司知府以下,於金水橋 北,東西序立。其行禮俱如常儀。凡朝覲官見辭、謝恩, 不論已未入流,各具公服行禮。正旦朝賀,各具朝服, 但不許僭著朱履。凡遇常朝,俱穿本等錦繡服色。凡 獎賞廉能,先期,內官設御座於會極門之北,設賞案 稍東,文武執事奏事等項官員,各具吉服,并序班引 廉能官員,各具青錦繡服。至期,俱於左掖門內斜廊, 面北序立。管將軍官侍衛官俱於會極門礓下立。 候駕出、上陞御座、聽傳呼。內閣并執事奏事等項官 員、由《大礓》下,序班引廉能官由斜廊行,至東廊小 礓。下,面東立。候管將軍官并侍衛官、鴻臚寺掌印 官以次立於御座東、西向。鳴贊一員立於御座東、西 向。將軍四員分立於御座南,北向。各立定,內閣并執 事奏事等項官員至大礓上。鴻臚寺掌印官贊「入 班。」各官照班次序立。鳴贊贊「鞠躬。」行一拜三叩頭禮 畢。內閣并吏部、都察院堂上官、禮部錦衣衛掌印官、 吏科都給事中、掌河南道御史、禮部郎中,俱於御座 西,面東序立。侍班御史二員、序班二員,俱於御座南, 面北立。執事序班四員,於賞案稍南,面西立。鴻臚寺 掌印官贊奏事。贊起案。序班舉賞案置於御前稍南。 贊引廉能官。序班,引廉能官立於案南,照班次序立。 鳴贊贊跪,廉能官跪。鴻臚寺掌印官贊:「吏部等衙門 過」,吏部、都察院、吏科都給事中、掌河南道御史過中 跪。吏部堂上官奏:「後面跪的是廉能官,見在應朝某 省某等官某等若干員,奉旨引來,聽候獎賞奏知。」奏 畢,起身,一躬入班。鳴贊贊「叩頭。」廉能官叩頭,候天語 獎諭,承旨叩頭。上說與他每賞賜,還與酒飯喫。鴻臚 寺掌印官并禮部郎中承旨畢,鳴贊贊「叩頭。」廉能官 叩頭畢,起身,一揖一躬。序班引下,鴻臚寺掌印官贊 「起案。」序班舉案置於原所。吏部、都察院堂上官、吏科 都給事中、掌河南道御史過中跪致詞:仰惟皇上留 心吏治,澤被生民,臣等不勝慶忭,叩頭稱賀。鳴贊贊 「叩頭。」吏部等官叩頭畢,起身,一揖一躬入班。鴻臚寺 掌印官過中跪奏奏事畢,候駕興,各官退。凡大班糾 劾朝覲官,考察存留者,鴻臚寺官引上御路跪。法司 及科道官各露章糾劾怠職之罪,朝覲官俱俯伏免 冠,待罪候旨。如奉旨免宥,隨即加冠叩頭,連呼萬歲。 次日謝恩,仍前朝參。凡朝覲官事完辭朝,兩京府尹、 行太僕寺、苑馬寺卿、布按二司外班行禮畢、仍照前 引見面辭。鹽運司知府以下等官、止於外班行禮。 萬曆六年議定錦衣衛及都督班次:

按《春明夢餘錄》:「初制惟以品定班次,其後稍為變易。 勳臣在西上面東,不與百官齒,左班面西侍立。一品、 二品為第一,行三品次之,為第二;四品、五品京堂次 之,為第三;宮坊五品、六品次之,為第四;翰林六品、七 品次之,為第五;兩房中書次之,為第六。此為一段。其 下六科為第一,吏部第二,中書舍人第三。此為一段」, 其下則御史第一,五部次之。自此以下,品級官制,紊 不可紀矣。右班面東侍,則錦衣在前,五軍都督府次 之,其後七十二衛指揮等官,其北面行禮班次,則公、 侯、駙馬、伯列三班於前,去文武階次稍遠。其下則文 武兩班同上。御道左右分立,一品、二品為第一,三品 第二,四品、五品京堂至翰林七品,在「小九卿六品之 上,宮坊六品在小九卿五品之上,宮坊五品在大九 卿五品之上,講讀學士在大九卿四品之上,惟讓僉 都、少詹、學士在僉都之上。至於六部郎官,往時或敘 衙門一吏二禮」,其下則戶、兵等部右班武臣當以都 督為先。自嘉靖以來,錦衣權重,又陸、朱諸公皆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