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5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決可否之計。蓋視朝之時,百官班次以列,趨蹌以進,漏下無幾刻耳。奏對之際,機務雜沓,未易一一詳悉也。故於退朝之後,再御燕寢,取其事務之急且切者重聽之,與夫左右臣工所謂股肱心膂者,委曲講究,必罄竭其本末終始。如此行之則便,不如此則弊。俾上心曉然於中,而奉行之臣亦灼然知其必如此而「不可如彼,然後行下。如此則朝廷所行之事皆所當行,所禁之事皆所不當行,行之萬世而無弊,太平之根本在此矣。漢、唐以來,或五日一視朝,或三日、或旬日始朝。我祖宗以勤為治,無日不朝,而每日之間,有早午、晚三朝、或再朝。方是之時,國家多事,幾務叢委,事事取自上裁。」 今則治定功成,事事具有成憲。每日早朝,百司奏對,只是按行故事,於午、晚二朝,似若可省。然自古禍亂之端,皆起自蒙蔽。蒙蔽之由,起自上下之情不通。上下之情不通,起自君臣不相接見。然徒接見而不相親,款見猶不見也。我太祖高皇帝立法創制,於君臣之分最嚴。然猶恐其嚴而或過於亢,故御製《大誥》首篇,以「君臣同遊」 為開卷第一義,所以示聖子神孫者至矣盡矣。臣願參酌祖宗之制,每日早朝之後,遇有急切重務,成憲所不載,或行之久而弊者,許承行之臣先期入奏,請御便殿具其本末源委,會集大臣面究利害,然後施行。事畢之後,或從容顧問,以泛及天下之事,災異水旱之由,田里休戚之故,皆許以聞。如此則「上下之情通而為泰矣。此最今日求治之要務,惟聖明注意。則天下不勝幸甚。」

漢有天子大會殿,為周之外朝。蕭何造《未央宮》,言「前 殿宜有後殿。」大會殿為外朝,宮中有後殿為治朝。

臣按:七年諸侯群臣朝長樂宮,蓋大朝會之所。

唐以宣政殿為前殿,謂之「正衙」,即古之「治朝」也。以紫 宸殿為便殿,謂之「入閤」,即古之燕朝也。而外別有含 元殿。含元非正,至大朝會不御正衙,則日見群臣,百 官皆在,謂之「常參。」

唐制,「在京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官 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常參, 武官五品以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二十 五日參,三品以上直諸司及長上者各准職事參。若 雨霑失容,及泥潦並停、周喪未練、大功未葬,非供奉 及宿衛官皆聽不趨。」

臣按:此唐朝朝參之儀制令也。漢朝參儀,史不載,所載朝會之儀耳,惟《宣帝紀》:「中興始五日二視事。」 觀此,則唐之朝比漢為勤,然勤之中又有節焉,若雨霑失容、泥潦停朝,常參官周喪未練、大功未葬,皆聽不趨是也。臣乞於今日亦准此制,雨潦之免,臨時取旨。若常朝之臣有期功以下喪,許其告假,下禮官定為限期,若事未訖,亦許展限。如此。庶使群臣注門籍者不致虛飾,本遭喪者不托以疾。一事之舉,上足以見人君體臣之仁,下足以表臣下事君之誠。

唐室升平日,常參官每日朝退賜食,謂之「廊餐。」自乾 符亂離之後,秪遇月旦入閤日賜食。

臣按:唐人於每日常參皆有廊餐,及朔望皆賜食,其為國費亦夥,我朝廢之良是。其三大朝賀禮宴,祖宗所以禮答臣下者必須舉行。

《唐故事》:天子日御殿見群臣曰「常參。」朔望薦食諸陵 寢,有思慕之心,不能臨前殿,則御便殿見群臣曰「入 閤。」宣政,前殿也,謂之衙,衙有仗;紫宸,便殿也,謂之「閤。」 其不御前殿而御紫宸也,乃自正衙喚仗,由閤門而 入,故謂之「入閤。」

臣按:孔子吉月必朝服而朝,蓋以一月之間朔望為重,而見君必備服以盡禮。唐人制禮,於常日則隆而於朔望反殺,失所輕重矣。雖曰是日薦食陵寢有思慕之心,盍於雞初鳴時先行薦食之禮,昧爽乃御殿受朝乎?我祖宗以來,每日先於奉先殿行禮,東朝問安然後御朝,其於父子之親、君臣之義兩盡,可以為萬世帝王之法。

宋朝因唐與五代之制,文武官每日赴文明殿,正衙 常參,宰相一人押班。五日起居,即崇德、長春二殿,中 書門下為班首。其長春殿常朝,則內侍省都知押班。 至神宗元豐中,官制始行,詔侍從官而上日朝垂拱, 謂之「常參官。」百司朝官以上,每五日一朝紫宸,為「六 參官」;在京朝官以上,朔望一朝紫宸,為朔望參官,遂 為定制。

臣按:前代朝儀無一定之制,時有更改,惟我朝自祖宗以來至於今日,率循舊章,一日三朝,自古帝王所無也。每日晨興,上便服御奉天門,文東武西,侍鳴鞭畢,鴻臚卿唱「入班」 ,百官行叩頭禮,分班侍立,翰林學士侍御座左,錦衣衛官俠陛西立,六科給事中分侍,左右御史分班面北立,鴻臚官屬立其後。先日謝恩見辭者、於鴻臚寺報名。至日先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