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5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之毀譽之言,或出於好惡之私,未免以直為枉,以枉 為直。欲察識之真,必須陛下日御便殿,宣召諸大臣」, 與之講論治道謀議政事或令轉對,或閱章奏如此 非惟可以識大臣而隨才任使亦可以啟沃聖心而 進於高明矣。

《玉堂漫筆》:丁酉歲,予自四川左轄召為光祿,入朝面 見,候五日乃罷,因免朝故也。後轉太常兼讀學,詹事 兼學士,皆不得面恩。當時敘庵李公時在內閣,曾與 論請行午朝禮,敘庵以為難。彭惠安公韶弘治初因 彗星上疏云:「臣獲隨午朝,竊念日奏尋常起數,於事 無補,但於祖宗勤政之典,乞師其意可也。臣願今午」 朝惟議經邦急務,如吏部有大陞除,禮部有大災異, 戶部、兵部有緊急錢糧邊報,工部、法司有緊關工程 囚犯之類,許令先期開具情由,奏乞聖駕定日出御 左順門,侍衛一如午朝之儀。事該各衙門會議者,各 官就於御前公同計議,如吏部陞除大臣,明言某官 才德堪任,某官資望未可之類,內閣「輔臣亦同議可 否。事體既定,就行口奏,取旨奉行,次日補本備照。若 繫本衙門自行者,亦就御前逐一陳說有無故事兩 疑情由,請旨定奪。若是事體重大,一時難決者,聽各 官先行博議於下,候至朝時再議奏行。仍乞溫顏俯 詢曲折。如此不惟世事日熟,而聖明耳目開達,群臣 高下邪正亦自可見。有事則行,不分寒暑,無事則止, 勿勞聖駕。既不廢午朝之典,又可率群臣興事,則凡 時政得失,軍民利病,自可次第弛張矣。」其議如此。若 用之今日,尤切事宜,老成先見,可敬可服。乙亥,《南巡》 還,有旨各衙門俱嚴公座,仍許禮部、都察院參劾。予 掌詹事印,日往衙門與崔少詹後渠坐堂,復至東閣 畫會,一時冷局為之振作。時見左順門陳御座,設黃 幄於上,將朝廷欲修午朝故事邪?因讀《惠安新集》,備 記於此。

朝賀部雜錄

《酉陽雜俎》:今閣門有宮人垂帛引百寮,或云自則天, 或言因後魏。據《開元禮疏》曰:「晉康獻褚后臨朝不坐, 則宮人傳百寮拜。有虜中使者見之,歸國遂行此禮。」 時禮樂盡在江南,北方舉動法之。周隋相沿,國家承 之不改。

《夢溪筆談》:唐制,丞郎拜官,即籠門謝。今三司副使已 上拜官,則拜舞於階上,百官拜於階下而不舞蹈,此 亦籠門故事也。

諫議班在知制誥上,若帶待制,則在知制誥下,從職 也,戲語謂之「帶墜。」

三司使班在翰林學士之上。舊制,權使即與正同,故 三司使結銜皆在官職之上。慶曆中葉,道卿為權三 司使,執政有欲抑道卿者,降敕時,移權三司使在職 下結銜,遂立翰林學士之下,至今為例。後嘗有人論 列結銜雖依舊,而權三司使初除閤門取旨,間有敘 學士者,然不為定例。

《墨客揮犀》:舊制,天下貢舉人到闕,悉皆入對,數不下 三千人,謂之「群見。」遠方士皆未知朝廷儀範,班列紛 錯,有司不能繩劾。見之日,先設禁圍於著位之前,舉 人皆拜於禁圍之外,蓋欲限其前列也。至有更相抱 持以望黼座者,有司患之。近歲遂止令解頭入見,然 尚不減數百人。嘉祐中,予沗在觸頭,別為一班,最在 前列。目見班中惟從前一兩行稍應拜起之節,自餘 亦終不成班綴而罷,每為閤門之累。常言:「殿廷中班 列不可整齊,唯見三色,謂舉人、番人、駱駝。」

《文昌雜錄》:元微之詩云:「松門待制應全遠,藥樹監搜 可得知。」蓋有唐宣政殿為正衙,殿廷東西有四松,松 下待制官立班之地,舊圖至今猶存。

《西溪叢語》:「每大起居,宰執侍班於垂拱,隔門外東廊 廬中,三帥庭下聲喏捲簾及半起身答之」,祖宗之制 也。

「可談朝,辨色始入。」前此集禁門外,自宰執以下,皆用 白紙糊燭籠一枚,長柄揭之馬前,書官位於其上,欲 識馬所在也。朝時,自四鼓舊城諸門啟關放下,都下 人謂四更時朝馬動,朝士至者,以燭籠相圍繞聚首, 謂之「火城。」宰執最後至,至則火城滅燭。大臣自從官 及親王、駙馬皆有位次,在皇城外仗舍,謂之待漏院, 不與庶官同處。火城,每位有翰林司官給酒果以供 朝臣。酒絕佳,果實皆不可咀嚼,欲其久存。先公與蔡 元度嘗以冬月至待漏院,翰林卒前,白有羊肉酒。探 腰間布囊取一紙角視之,肉臡也。問其故,云:「恐寒凍 難解,故懷之。」自是止令供清酒。因傳知諸同官。 《老學庵筆記》:先君言:「舊制,朝參拜舞而已」,政和以後, 增以喏。然紹興中,予造朝,已不復喏矣。淳熙末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