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9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束帶則有「金荔支、師蠻、戲童、海捷犀牛、胡荽、鳳子、寶

花。」

荔支自二十五兩至十五兩,有三等;「師蠻戲童」 二十五兩;《海捷》自二十兩至十兩,有二等;犀牛二十兩;《鳳子寶相花》十五兩。

金塗,「犀牛」,雙鹿,野馬,胡荽。

犀牛野馬十五兩;雙鹿自二十兩,有三等;胡荽自十五兩至十兩,有三等。

犀有上等、次等,以「牯㹀」為別。

出黔南者,在南海之下。

魚袋,其制自唐始,蓋以為符契也。其始曰「魚符」,左一 右一,左者進內,右者隨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因盛 以袋,故曰「魚袋。」宋因之,其制以金銀飾為魚形,公服 則繫於帶而垂於後,以明貴賤,非復如唐之符契也。

太祖建隆元年行四廟冊禮定袞冕制度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建隆元年,太常 禮院言:準少府監牒請,具袞龍衣、絳紗袍、通天冠《制 度令式》:袞冕垂白珠十有二旒,以組為纓,色如其綬, 黈纊充耳,玉簪導元。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 星辰、山、龍、華蟲、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 領如上為升龍,皆織就為之,山龍以下,每章一行,重 以為等,每行十二。白紗中單,黼領,青褾、襈、裾,蔽膝加 龍、《山火》三章。革帶,「玉鉤、䚢、大帶,素帶朱裏,紕其外,上 朱下綠,紐約用組,鹿盧玉具劍,大珠鏢首。白玉雙佩, 元組,雙大綬,六采,元黃、赤、白、縹、綠,純元質,長二丈四 尺五寸,首廣一尺。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 首半之,間施三玉環。朱襪,赤舄加金飾。」詔可。

按《玉海》:建隆元年二月九日,禮院言,「崇元殿行四廟 冊禮,袞龍服。五月朔受朝,通天冠、絳紗袍。請中尚少 府修製。」十九日,禮院具制度令式:袞冕前後十二旒、 二纊,玉簪導、組帶,袞服,元衣纁裳,十二章,白紗中單, 黼領,青褾襈、裾,蔽膝,革帶,玉鉤䚢、大帶,玉具劍、玉佩、 元組綬,朱襪,赤舄加金飾。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蟬,翠 緌,犀簪導。絳紗袍,白紗中單,朱領、褾襈裙,絳蔽膝,白 假帶,方心曲領,白襪、黑舄從之。

建隆二年,定袞冕以下皆用充耳。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建隆二年,太子 詹事尹拙、工部尚書竇儀議:「謹按《周禮》弁師掌王之 五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 玉笄、朱紘。諸侯之繅旒九就,珉玉三采。其餘如王之 事,繅斿皆就。玉瑱、玉笄。疏云:『王不言玉瑱,於此言之 者,王與諸侯互相見為義。是以王言元冕、朱裏延紐 及朱紘,明諸侯亦有之。諸公言玉瑱』」,明王亦有之。詳 此《經》疏之文,則是本有充耳。今請令君臣袞冕以下 並用充耳,以合正文。從之。

按《玉海》,建隆二年,聶崇義上《三禮圖》,倣虞、周、漢、唐之 舊。詹事尹拙言:「袞冕而下,合畫充耳。」尚書竇儀議,從 之。

建隆三年。詔歲以端午十月。文武官皆賜時服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時服》。宋初因五 代舊制。每歲諸臣皆賜時服。然止賜將相學士禁軍 大校。建隆三年。太祖謂侍臣曰:「百官不賜。甚無謂也。」 乃遍賜之。歲遇端午十月一日。文武群臣將校皆給 焉。是歲十月。近臣軍校增給錦襯袍。中書門下樞密 宣徽院節度使及侍衛步軍都虞候以上,皇親大將 軍以上,天下樂,暈錦。三司使,學士、中丞,內客省使,駙 馬留後,觀察使,皇親將軍、諸司使,廂主以上,簇四盤 鵰細錦。三司副使,宮觀判官,黃師子大錦。防禦、團練 使,刺史,皇親諸司副使,翠毛細錦。權中丞,知開封府、 銀臺司,審刑院及待制以上,知檢院、鼓院同三司副 使、六統軍、金吾大將軍紅錦,諸班及諸軍將校亦賜 窄錦袍,有翠毛宜男、雲鴈、細錦、獅子、練鵲、寶照、大錦、 寶照中錦,凡七等,應給錦袍者皆五事。

公服錦寬袍,綾汗衫、褲,勒帛。丞郎給舍大卿監以上不給錦袍者,加以黃綾繡袍肚。

大將軍、少卿監、郎中以上,樞密諸房副承旨以上,諸 司使,皇親承制、崇班,皆四事,無錦袍。將軍至副率,知 雜御史至大理正,入內都知、內侍都知、皇親殿直以 上,皆三事。無褲。通事舍人、承制、崇班,入內押班,內侍 副都知、押班,內常侍、六尚奉御以下,京官充館閣、宗 正寺、刑法官者,皆二事,無勒帛。內職汗衫以綾,文臣 以絹,閤門祗候、內供奉官至殿直、京官、編修、校勘,止 給公服。端午亦給,應給錦袍者。汗衫以黃,縠,別加繡 袍肚、小扇,誕聖節所給如時服。

京師禁廂軍校衛士、內諸司胥吏、工巧人,並給服有差。

乾德元年議定褲褶制度楊格王處訥等上新造冠冕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褲褶之制,建隆 四年,范質與禮官議,褲褶制度,先儒無說,惟《開元雜 禮》有五品以上用細綾及羅,六品以下用小綾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