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9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二十四卷目錄

 冠服部彙考八

  宋三哲宗元祐二則 徽宗崇寧二則 大觀三則 政和五則 重和一則 宣和一

  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十一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六則 淳熙三則 寧宗嘉泰

  一則 嘉定一則

  金熙宗天眷二則 皇統二則 世宗大定十則 章宗明昌三則 泰和二則

禮儀典第三百二十四卷

冠服部彙考八

宋三

哲宗元祐元年詔大裘用黑繒陪祀執事官服祭服贊引行事官仍服朝服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元祐元年,禮部 言「元豐所造大裘,須用黑羔皮,乃作短袍樣,襲於袞 衣之下,仍與袞服同冕,未合典禮。」下禮部太常寺共 議。上官均、吳安詩、常安民、劉唐老、龔原、姚勔請依元 豐新禮,丁騭請循祖宗故事,王悆請倣唐制,朱光庭、 周秩請以元衣襲裘。獨禮部員外郎何洵直在元豐 中嘗預詳定,以陸佃所議有可疑者八:按《周禮》節服 氏「掌祭祀朝覲,袞冕六人,惟王之太常,郊祀裘冕二 人。」既云袞冕,又云裘冕,是袞與裘各有冕。乃云裘與 袞同冕,當以袞襲之。裘既無冕,又襲於袞,中裘而表 袞,何以示裘袞之別哉?古人雖質,不應以裘為夏服, 蓋冬用大裘,當暑則以同色繒為之。《記》曰:「郊祭之日, 王被袞以象天。」若謂裘上被袞,以被為襲,則《家語》亦 有「被裘象天」之文。諸儒或言「臨燔柴,脫袞冕,著大裘」, 或云「脫裘服袞。」蓋裘袞無同冕兼服之理,今乃以二 服合為一,可乎?且大裘,天子吉服之最上,若大圭、大 路之比,是裘之在表者。《記》曰「大裘不裼。」說者曰無別 衣以裼之,蓋他服之裘褻,故表裘不入公門。事天以 報本復始,故露質見素,不為表襮,而冕亦無旒,何必 假他衣以藩飾之乎?凡裘上有衣謂之裼,裼上有衣 謂之襲,襲者,裘上重二衣也。大裘本不裼,《鄭志》乃云 「裘上有元衣,與裘同色。」蓋趙商之徒附會為說,不與 經合。襲之為義,本出於重㳫,非一衣也。古者齋祭異 冠,齋服「降祭服一等。祀昊天上帝、五帝,以裘冕祭,則 袞冕齋。故鄭氏云:『王齋服袞冕』。是袞冕者,祀天之齋 服也。唐《開元》及《開寶禮》,始以袞冕為齋服,裘冕為祭 服,兼與張融『臨燔柴脫袞服裘』之義合。請從唐制,兼 改製大裘,以黑繒為之。」佃復破其說曰:「夫大裘而冕 謂之裘冕,非大裘而冕謂之袞冕,則裘冕必」服袞,袞 冕不必服裘。今特言裘冕者,主冬至言之。《周禮司裘》 掌「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則祀地不服大裘,以夏 至日不可服裘故也。今謂大裘當暑,以同色繒為之, 尢不經見,兼裼襲一衣而已,初無重沓之義。被裘而 覆之則曰襲,袒而露裘之美則曰裼,所謂大裘不裼, 則非袞而何?《玉藻》曰:「禮不盛,服不充,故大裘不裼。」則 明不裼而襲也。充,美也。鄭氏謂「大裘之上有元衣」,雖 不知覆裘以袞,然尚知大裘不可徒服,必有元衣以 覆之。《玉藻》有尸襲之義。《周禮裘冕注》云:「裘冕者,從尸 服也。」夫尸服大裘而襲,則王服大裘而襲可知。且裘 不可以徒服,故被以袞,豈借袞以為飾哉!今謂祭天 用袞冕為齋「服,裘冕為祭服」,此乃襲先儒之謬誤。後 漢顯宗初服日月星辰十二章以祀天地,自魏以來, 皆用袞服,則漢、魏祭天嘗服袞矣,雖無大裘,未能盡 合於禮,固未嘗有表裘而祭者也。且裘,內服也,與袍 同,袍,褻矣。而欲襌以祭天,以明示質,是欲衩衣以見 上帝也。洵直復欲為大裘之裳,纁色而無章飾,夫「裘 安得有裳哉?請從先帝所志。」其後詔如洵直議,去黑 羔皮,而以黑繒製焉。元祐元年,太常寺言:「舊制,大 禮行事、執事官並服祭服,餘服朝服。至元豐七年,呂 升卿始有行事及陪祀官並服祭服之議。今欲令行 事、執事官並服祭服,其贊引、行事、禮儀使、太常卿、太 常博士、閤門使、樞密院官進接圭,殿中監止供奉皇 帝,其陪位官止導駕、押宿及主管事務,并他處行事 官仍服朝服。」從之。

元祐五年,詔「臣僚曾賜金帶後至不該繫者,在外許 繫。」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云云。

徽宗崇寧二年詔六尚局奉御今後許服金帶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云云。

崇寧四年,詔申帶佩之制。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輿服志》:崇寧四年,中書 省檢會哲宗元符儀制,令諸帶三師、三公、宰相、執政 官,使相、節度使、觀文殿大學士、毬文佩魚,節度使非 曾任宰相,即御仙花佩魚。觀文殿學士至寶文閣直 學士,御史大夫、中丞、六曹尚書侍郎、散騎常侍並御 仙花權侍郎不同。內御史大夫、六曹尚書、觀文殿學 士「至翰林學士,仍佩魚;資政殿學士,特旨班在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