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9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設都,文質所以再而復,正朔所以三而改。夫改正朔 者,謂夏后氏建寅,殷人建丑,周人建子,至於以日繫 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此則三王相襲之道也。」夫易 服色者,謂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至於山、 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代可知之道也。 今蘇知機表奏,請立節文,改章服,奉付禮官學士詳 定是非者。謹按《虞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 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 施,於五色作服。」由此言之,則其所從「來者尚矣。夫日 月星辰者,象聖王光照下土也。山者,布散雲雨,象聖 王澤霑下人也。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時布教也。 華蟲者,雉也,身被五采,象聖王體兼文明也。宗彝者, 虎蜼也,以剛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也。藻者,逐水 上下,象聖王隨代而應也。火者,陶冶烹飪,象聖王至 德日新也。粉米者,人恃以生,象聖王為物之所賴也。 黼者能斷割,象聖王臨事能決也。黻者兩己相背,象 君臣可否相濟也。」逮有周氏,乃以日月星辰為旌旗 之飾,又登龍於山,登火於宗彝,尊神明也,於是乎制 袞冕以祀先王也。九章者,法陽數也。以龍為首章者, 袞者,卷也。龍德神異,應時潛見,表聖王深沈達智,卷 舒神化也。又制鷩冕以祀先公也。鷩者,雉也,有耿介 之志,表公有賢才,能守耿介之節也。又制毳冕以祭 四望也,四望者,岳瀆之神也。虎蜼者,山林所生也,明 其象也。又制絺冕以祭社稷也,社稷者,土穀之神也, 粉米由之而成,象其功也。又制元冕以祭群小祀也。 百神異形,難可遍擬,但取黼黻之相背,昭異名也。夫 以周公之多才,故治定制禮,功成作樂。夫以孔宣之 將聖也,故行夏之時,服周之冕。先王之法服,乃自此 之出矣,天下之能事,又於是乎畢矣。今表狀請制《大 明冕》十二章,乘輿服之者。謹按日月星辰者,已施於 旌旗矣;龍山火米者,又不踰於古矣。而云麟鳳有四 靈之名,元龜有負圖之應,「雲有紀官之號,水為盛德 之祥。」此蓋別表休徵,終是無踰比象。然則皇王受命, 天地與符,仰觀則璧合珠連,俯察則銀黃玉紫。盡南 宮之粉壁,不足寫其形狀;罄東觀之鉛黃,無以紀其 名實。固不可畢施於法服也。雲也者,從龍之氣也;水 也者,藻之自生也。又不假別為章目也。此蓋不經之 甚也。又鸞「冕八章,三公服之者也。鸞者,太平之瑞也, 非三公之德也。鷹鸇者,鷙鳥也,適可以辨祥刑之職 也。熊羆者,猛獸也,適可以旌武臣之功也。」又稱藻為 水草,無所法象,引《張衡賦》云:「帶倒茄於藻井,被紅葩 之狎獵。請為蓮華,取其文彩」者。夫茄者蓮也,藻者飾 也,蓋以蓮飾水也,非謂藻為蓮。若以蓮代藻,變古從 今,既不知草木之名,亦未達文章之則。此又不經之 甚也。又「毳冕六章,三品服之者。」按此王者祀四望服 之名也。今三品乃得用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 之袞名,豈惟顛倒衣裳,抑亦自相矛楯。此又不經之 甚也。又黼冕四章,五品服之者,考之於古,則無其名; 驗之於今,則非章首。此又不經之甚也。國家以斷鼇 煉石之功,今上以緯地經天之德,漢稱文、景,周曰成、 康,講八代之樂,蒐三王之禮,文物既行矣,尊卑又明 矣,天下已和平矣,萬國已咸寧矣。臣請順考古道,率 由舊章,弗詢之謀勿庸,無稽之言勿聽。若夫禮惟從 俗,則命為制,令為詔,乃秦王之故事,猶可以適於今 矣。若夫義取隨時,則出稱「警」,入稱「蹕」,乃漢國之舊儀, 猶可以行於代矣。亦何取於變周公之軌物,改宣尼 之法度者哉?謹議。

《衣冠乘輿議》
劉子元

議曰:「伏以古者,爰自大夫已上皆乘車,而以馬為騑 服。魏晉已降,迄於隋代,朝士又駕牛車,歷代經史,具 有其事,不可一二而言也。至如李廣北征,解鞍憩息; 馬援南伐,據鞍顧盼。斯則鞍馬之設,行於軍旅;戎服 所乘,貴於便習者也。按江左官至尚書郎而輒輕乘 馬,則為御史所彈。又顏延之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 里,當代稱其放誕。此則專車憑軾,可服朝衣;單馬御 鞍,宜從褻服。」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驗也。自皇家撫運, 沿革隨時,至如陵廟巡謁,王公冊命,則盛服冠履,乘 彼輅車。其士庶有衣冠親迎者,亦時以服箱充馭。在 於他事,無復乘車,貴賤所行,通用鞍馬而已。臣伏見 比者鸞輿出幸,法駕首途,左右侍臣,皆以朝服乘馬。 夫冠履而出,止可配車而行。今乘車既停,而冠履不 易,可謂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何者?褒衣博帶,革 履高冠,本非馬上所施,自是車中之服。必也襪而升 鐙,跣以乘鞍,非惟不施古道,亦自取驚今俗,求諸《折 中》,進退無可。且長裾廣袖,翼如襜如,鳴珮紆組,鏘鏘 奕奕,馳驟於風塵之「內,出入於旌棨之間。儻馬有驚 逸,人從顛墜,遂使屬車之右,遺履不收;清道之傍,絓 驂相續。固以受嗤行路,有損威儀。」今議者皆以祕閣 有《梁武帝南郊圖》,多有衣冠乘馬,此則近代故事,不 得謂無其文。臣案此圖是後人所為,非當時所撰。且 觀民間有古今圖畫者多矣,如張僧繇畫《群公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