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29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既行,報之。」王公聞尚是初服,亦不引見,但贐送封君 冬米一石。此平翁為余言之。

《觚不觚錄》:余於萬曆甲戌以太僕卿入陪祀太廟,見 上由東階上,而大璫四人,皆五梁冠,祭服以從,竊疑 之。夫高帝製,內臣常服紗帽,與群臣不同,亦不許用 朝冠服及幞頭公服,豈有服祭服禮?曾與江陵公言 及,以為此事起於何年,江陵亦不知也。後訪之前輩, 云嘉靖中亦不見內臣用祭服。而考之累朝《實錄》,皆 遣內臣祭中霤之神。此必隆、萬間大璫內遣行中霤 禮,輒自製祭服以從祀耶。惜乎!言官不能舉,正坐成 其僭妄耳。

大朝賀,文武群臣皆具朝冠服,獨錦衣衛官衣緋繡 袍、紗帽靴帶,蓋以便於承旨捕執人,百年來未之改。 獨陸忠誠炳加保傅,遂以己意製朝冠服,巋然本班 之首,當時莫敢問也。

冠服部雜錄

《宋書·禮志》:「古者人君有朝服,有祭服,有宴服,有弔服。 弔服皮弁疑衰,今以單衣黑幘為宴會服,拜陵亦如 之。以單衣素帢為弔服,修敬尊秩亦服之也。單衣,古 之深衣也。今單衣裁製與深衣同,唯絹帶為異。深衣 絹帽以居喪,單衣素帢以施吉。」

《嬾真子》:「或問漢臣朝服,僕云:『張敞議云:『敞備皁衣二 十餘年』。註云:『雖有五等服,至朝皆著皁衣』。又谷永書 云:『擢之皁衣之吏,廁之諍臣之末』』。」則知漢朝之服,皆 皁衣也。《周禮》「袞冕九章,鷩冕七章,毳冕五章,絺冕三 章。」元冕衣無文,裳刺黻而已,故曰卿大夫之服。自元 冕而下,如孤之服,則皁衣者,乃周之卿大夫元冕也。 漢之「皁衣」,蓋本於此。

《唐國史補》:「凡貨賄之物,侈於用者,不可勝紀。絲布為 衣,麻布為囊,氈帽為蓋,革皮為帶,內丘白磁甌,端溪 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畫墁錄》:「唐制,五品階不著緋,三品不著紫。今參知政 事、宰臣皆著緋也。」

《清波雜志》:皇祐初,詔婦人所服冠,高毋得過七寸,廣 毋得踰一尺,梳毋得踰尺,以角為之。先是,宮中尚白 角冠,人爭效之,號內樣冠,名曰「垂肩」,等肩至有長三 尺者,登車檐,皆側首而入,梳長亦踰尺,議者以為服 妖,乃禁止之。煇自提孩見婦女妝飾,數歲即一變,況 乎數十百年前,樣製自應不同,如高冠長梳猶及見 之,當時名「大梳裹」,非盛禮不用。若施於今日,未必不 誇為新奇,但非時所尚而不售。大抵前輩治器物,蓋 屋宇皆務高大,後漸從狹小,首飾亦然。

士大夫於馬上披涼衫,婦女步通衢,以方幅紫羅障 蔽半身,俗謂之「蓋頭」,蓋唐帷帽之制也。

《石林燕語》:「余見大父時家居及燕見賓客,率多頂帽 而繫勒帛,猶未甚服背子。帽下戴小冠簪,以帛作橫 幅約髮,號額子。處室中則去帽見冠簪,或用頭巾也。 古者士皆冠帽,乃冠之遺製。頭巾,賤者不冠之服耳。 勒帛亦有垂紳之意,雖施之外不為簡。背子本半臂, 武士服,何取於禮乎?或云:勒帛不便於搢笏,故稍易」 背子,然須用上襟掖,下與背皆垂帶。余大觀間,見宰 執接堂吏押文書,猶冠帽用背子,今亦廢矣。而背子 又引為長袖,與半臂製亦不同。

劉丞相摯家法儉素,閨門雍睦,凡冠巾衣服製度,自 其先世以來,常守一法,不隨時增損。故承平時,其子 弟雜處士大夫間,望而知其為劉氏也。數十年來,衣 冠詭異,雖故老達官,亦不免從俗,與市井略同,而不 以為非。舊鳳翔郿縣出縚,以緊細如著者為貴。近歲 衣道服者,縚以大為美,圍率三四寸,長二丈餘,重複 「腰間,至五七返,以真茸為之,一縚有直十餘千者,此 何理也?」

《寓簡》:司馬君實依《禮記》作深衣冠簪幅巾搢帶,去朝 服則衣之,謂邵堯夫曰:「先生可衣此乎?」堯夫曰:「雍為 今人,當服今時衣耳。」君實嘆其言有理,而合於通變 之義也。近時有士大夫好為怪服,號曰「唐妝。」予謂稽 古不至,秦漢以上固已淺矣,而況於唐乎?

《補筆談》:「故事,初授從官、給諫未衣紫者,告謝日面賜 金紫。何聖從在陝西就任,除待制,仍舊衣緋。後因大 宴殿上,獨聖從緋衣,仁宗問所以,乃賜以金紫。近歲 許沖元除知制誥,猶著綠,告謝日面賜銀緋。後數月, 別因對方賜金紫。自國初以來,未嘗御正衙視朝,百 官辭見,必先過正衙,正衙即不御,但望殿兩拜而出」, 別日即赴內朝。熙寧中草《視朝儀》,獨不立見辭謝班。 正御殿日,卻謂之「無正衙」,須候次日依前望殿虛拜, 謂之「過正衙」,蓋闕文也。

《夢溪筆談》:「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窄袖緋綠 短衣、長靿,靴有蹀躞帶窄袖,利于馳射,短衣長靿,皆 便于涉草。北人樂茂草,常寢處其間。予使北時,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