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1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復服;車甲釁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 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後天下 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 《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 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 籍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 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 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 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按《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 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

《大武》,武王樂也。武王伐紂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武功。案《元命包》云:「文王時,民樂其興師征伐,故曰武。」又《詩》云:「文王受命,有此武功。」如是,則《大武》是文王樂名,而云「武王樂」者,但文王有此武功,而武王卒其伐功以誅虐紂,是武王成武功,故周公作樂,以《大武》為武王樂也。

按《汲冢周書世俘解》:「武王謁我殷於牧野,王佩赤白 旂。籥人奏,武王入,進萬獻,明明三終。」

按:《墨子·三辯篇》:「武王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象 武》。」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六師未 至,以銳兵克之於牧野。歸,乃薦俘馘於京太室,乃命 周公為作《大武》。」

按:《白虎通禮樂》篇:「周樂曰《大武》,象周公之樂曰《大武》, 曰象者,象太平而作樂,示已太平也。」合曰:「《大武》者天 下樂,周之征伐行武也。」

按:《淮南子齊俗訓》「周樂大武三象棘下。」

「三象棘下武。」象樂也。

按:《竹書紀年》,「武王十二年,作《大武樂》。」

按《冊府元龜》:「武王作《大武》,又奏《象舞》。《象》,用兵時刺伐 之舞,故作《維清》之詩焉。」

成王用酌及象武設大司樂率其屬以樂教胄子大合樂以和神人

按《詩經周頌酌章序》:「酌,告成《大武》,言能酌先祖之道 以養天下也。」

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歸政成王,乃後祭於廟而奏之。其始成,告之而已。《酌詩》者,告成《大武》之樂歌也。謂周公攝政六年,象武王之事,作《大武》之樂,既成而告於廟,述之而作。此《詩經序》名酌之意,言武王能酌取先祖之道以養天下之民,故名篇為酌。以為武王克殷用文王之道,故述文王之事,以詔成王所由,功成而作此樂。諸廟之中皆用此樂,或亦遍告群廟也。按竹書紀年成王八年作象舞九年初用勺

於鑠王師,遵養時晦。時純熙矣,是用大介。我龍受之, 蹻蹻王之造,載用有嗣。實維爾公允師。

按《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

陳註朱子曰:「酌即《勺》也。《內則》曰:『十三舞《勺》』,即以此詩為節而舞也。」大全嚴陵方氏曰:「《勺》雖告武王之樂,然以勺其道而道成於文故也。《象》雖奏文王之樂,然以象其事而事成於武故也。必以告武王之樂為文者,以示文之道必有武為之備也;必以奏文王之樂為武者,以示武之事必以文為之經也。《勺》固成王之樂,以告成《大武》,故取義如此。」

按:《周禮春官》:大司樂:「中大夫二人;樂師,下大夫四人, 上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

訂義鄭康成曰:「大司樂,樂官之長。」 王氏詳說曰:「《周禮》雖出於武帝之世,《大司樂》一章已傳於孝文之時。孝文時得魏文侯好古樂之人竇公獻其書,乃今之大宗伯之《大司樂》章。若夫《記》有《樂記》,樂之傳也,非經也。《樂記》作於漢武帝時,河間獻王與諸儒共採《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是也。」 薛平仲曰:「司樂則總其樂之大者,樂師則總其樂之小者。」自其大者言之,由律同聲音,六舞之合,足以默交於隱顯之間,非探索於樂理之至者不能也,則司樂之官,可不以中大夫居之乎?自其小者言之,由步武疾徐之儀,足以致養其和平之德,非研窮於樂之微者不能也,則樂師之官,可不以下大夫居之乎?彼胥也者,隨事之小大而致察焉。然上下相承而不容缺,則又二官所以繼於後也。 陳及之曰:「大司樂之官,今之國子監祭酒;而其下樂師,大胥、小胥,今之司業博士。」

「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

鄭鍔曰:「周人立五學,中曰辟雍,環之以水,水南為成均,水北為上庠,東為東序,西為瞽宗。學禮者就瞽宗,學書者就上庠;學舞干戈羽籥者就東序;學樂德、樂語、樂舞者就成均。惟天子承師問道及養老更之類,乃就辟雍,故《大戴禮》有『帝入東學、南學、西學、北學、太學之文。蓋周人立四代之學,《禮記》云:『於成均以及取』』」 爵於上尊。又云:「瞽宗,商學也。」 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