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1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以學聞,雅為高祖所信,高祖素不悅學,不知樂,妥又

恥己宿儒不逮譯等欲沮壞其事,乃立議非十二律 旋相為宮,曰:「經文雖道旋相為宮,恐是直言,其理亦 不通。隨月用調,是以古來不取。若依鄭元及司馬彪, 須用六十律,方得和韻。今譯惟取黃鍾之正宮,兼得 七始之妙義,非止金石諧韻,亦乃簨簴不繁,可以享 百神,可以合萬舞矣。而又非其七調之義?曰:近代書 記所載縵樂鼓琴吹笛之人,多云三調。三調之聲,其 來久矣,請存三調而已。」時牛弘總知樂事,弘不能精 知音律,又有識音人萬寶,常修洛陽舊曲,言「幼學音 律,師于祖孝徵,知其上代修調古樂,周之璧翣,殷之 崇牙,懸八用七,盡依《周禮》,備矣。所謂正聲,又近前漢 之樂,不可廢也。」是時競為異議,各立朋黨,是非之理, 紛然淆亂。或欲令各修造,待成擇其善者而從之。妥 恐樂成善惡易見,乃請高祖張樂試之。遂先說曰:「黃 鍾者,以象人君之德。」及奏黃鍾之調。高祖曰:「滔滔和 雅,甚與我心會。」妥因陳用黃鍾一宮,不假餘律。高祖 大悅,班賜妥等修樂者。自是譯等議寢。按《鄭譯傳》, 譯參議樂事,譯以周代七聲廢缺,自大隋受命,禮樂 宜新,更修七始之義,名曰《樂府聲調》,凡八篇奏之。上 嘉美焉。俄遷岐州刺史。在職歲餘,復奉詔定樂于太 常,前後所論樂事,語在《音律志》。上勞譯曰:「律令則公 定之,音樂則公正之。禮、樂、律令,公居其三,良足美也。」 於是還岐州。

開皇九年,詔太常牛弘等議樂,又令毛爽等候氣,撰 《律譜》,并用水尺。

按《隋書文帝本紀》:「九年十二月詔曰:『朕祗承天命,清 蕩萬方。百王衰敝之後,兆庶澆浮之日,聖人遺訓,掃 地俱盡。制禮作樂,今也其時。朕情存古樂,深思雅道, 鄭衛淫聲,魚龍雜戲,樂府之內,盡以除之。今欲更調 律呂,改張琴瑟。且妙術精微,非因教習,工人代掌,止 傳糟粕。不足達神明之德,論天地之和。區域之間,奇 才異藝,天知神授,何代無哉!蓋晦跡於非時,俟昌言 於所好。宜可搜訪,速以奏聞,庶睹一藝之能,共就九 成之業』。」仍詔太常牛弘、通直散騎常侍許善心、祕書 丞姚察、通直郎虞世基等議定作樂。按《音樂志》,開 皇九年平陳,獲宋齊舊樂,詔於太常置清商署以管 之。求陳太樂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復居其職。由是牛 弘奏曰:「臣聞周有六代之樂,至《韶》《武》而已。秦始皇改 周舞曰《五行》,漢高帝改《韶舞》曰《文始》,以示不相襲也。 又造《武德》,自表其功,故高帝廟奏《武德》《文始》《五行》之 舞。又作《昭容》《禮容》增演。其意《昭容》生於《武德》,蓋猶古 之《韶》也;《禮容》生於《文始》,矯秦之《五行》也。文帝又作《四 時》之舞,故孝景帝立,追」述先功,采《武德舞》作《昭德舞》, 被之管弦,薦於太宗之廟。孝宣采《昭德舞》為《盛德舞》, 更造新歌萬於武帝之廟。據此而言,遞相因襲,縱有 改作,並宗於《韶》。至明帝時,東平獻王采《文德舞》為《大 武之舞》,薦于光武之廟。漢末大亂,樂章淪缺。魏武平 荊州,獲杜夔,以為軍謀祭酒,使創雅樂。時散騎侍郎 鄧靜善詠雅歌,樂師尹胡能習宗祀之曲,舞師馮肅 曉知先代諸舞,總練研精,復於古樂,自夔始也。文帝 黃初,改《昭容》之樂為《昭業樂》,《武德》之舞為《武頌舞》,《文 始》之舞為《大韶舞》,《五行》之舞為《大武舞》。明帝初,公卿 奏上太祖武皇帝樂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樂曰 《咸熙》之舞,又製樂舞,名曰《章斌》之舞,有事於天地宗 廟及臨朝大饗,並用之。晉武帝泰始二年,遣傅元等 造行禮及上壽、食舉歌詩。張華表曰:「按漢魏所用,雖 詩章辭異,興廢隨時,至其韻逗曲折,並繫於舊,一皆 因襲,不敢有所改也。」九年,荀勗典樂使郭夏、宋識造 《正德》《大豫》之舞,改魏《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宣 文舞》。江左之初,典章堙紊,賀循為太常卿,始有登歌 之樂。太寧末,阮孚等又增益之。咸和間,鳩集遺逸。鄴 都沒後,樂人頗復南度,東晉因之,以具鍾律。太元間, 破苻永固,又獲樂工楊蜀等,閑練舊樂,於是金石始 備。尋其設懸音調,並與江左是同。慕容垂破慕容永 於長子,盡獲苻氏舊樂,垂悉為魏所敗。其鍾律令李 佛等將大樂「細伎奔慕容德於鄴。德遷都廣固,子超 嗣立。其母先沒姚興,超以太樂伎一百二十人詣興 贖母。及宋武帝入關,悉收南度。永初元年,改《正德舞》 曰《前舞》,《大武舞》曰《後舞》。文帝元嘉九年,太樂令鍾宗 之更調金石。至十四年,典書令奚縱復改定之。又有 《凱容》《宣業》之舞,齊代因而用之。」蕭子顯《齊書志》曰:「宋 孝建初,朝議以《凱容舞》為《韶舞》,《宣業舞》為《武德舞》。據 《韶》為言,《宣業》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故志有前舞 《凱容歌辭》,後舞《凱容歌辭》者矣。至于梁初,猶用《凱容》 《宣業》之舞,後改為《大壯》《大觀》焉。今人猶喚《大觀》為前 舞,故知樂名雖隨代而改,聲韻曲折,理應常同。前克 荊州,得梁家雅曲;今平蔣州,又得陳氏正樂,史傳相 承,以為合古。且觀其曲體,用聲有次,請修緝之,以備 雅樂。」其後魏洛陽之曲,據《魏史》云「太武平赫連昌所 得,更無明證。後周所用者,皆是新造,雜有邊裔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