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1 (1700-1725).djvu/131

此页尚未校对

年,韋萬石奏請作《上元舞》,兼奏《破陣》《慶善》二舞。而《破 陣樂》五十二遍,著於雅樂者二遍,《慶善樂》五十遍,著 於雅樂者一遍,《上元舞》二十九遍,皆著於雅樂。」又曰: 「《雲門》《大咸》《大㲈》《大夏》,古文舞也;《大濩》《大武》,古武舞也。 為國家者,揖讓得天下,則先奏文舞;征伐得天下,則 先奏武舞。《神功破陣樂》,有武事之象;《功成慶善樂》,有 文事之象。用二舞,請先奏《神功破陣樂》。」初朝會常奏 《破陣舞》,高宗即位,不忍觀之,乃不設。後幸九成宮置 酒,韋萬石曰:「《破陣樂》舞,所以宣揚祖宗盛烈,以示後 世。自陛下即位,寢而不作者久矣。禮,天子親總干戚, 以舞先祖之樂。今《破陣樂》久廢,群下無所稱述,非所 以發孝思也。」帝復令奏之。舞畢,歎曰:「不見此樂垂三 十年,追思王業,勤勞若此,朕安可忘武功邪!」群臣皆 稱萬歲。然遇饗燕,奏二樂,天子必避位,坐者皆興。太 常博士裴守真以謂奏二舞時,天子不宜起立,詔從 之。按《韋萬石傳》,「萬石善音律,上元中累遷太常少 卿。」當時郊廟燕會樂曲,皆萬石與太史令姚元辨增 損之。

按《舊唐書音樂志》:「儀鳳二年十一月六日,太常少卿 韋萬石奏曰:據《貞觀禮》,郊享日文舞奏《豫和》《順和》《永 和》等樂,其舞人著委貌冠服,並手執籥翟。其武舞奏 《凱安》,其舞人並著平冕,手執干戚。奉麟德三年十月 敕,文舞改用《功成慶善樂》,武舞改用《神功破陣樂》,并 改器服等。自奉敕以來,為《慶善樂》不可降神,《神功破 陣樂》未入雅樂,雖改用器服,其舞猶依舊,迄今不改。 事既不安,恐須別有處分者。」以今月六日錄奏,奉敕: 「舊文舞、武舞既不可廢,并器服總宜依舊。若懸作《上 元舞》日,仍奏《神功破陣樂》及《功成慶善樂》,并殿庭用 舞,並須引出懸外作。其安置舞曲,宜更商量,作安穩 法,并錄《凱安》《六變》《法象》奏聞。」萬石又與刊正官等奏 曰:「謹按《凱安舞》是貞觀中所造,武舞准《貞觀禮》及今 禮,但郊廟祭享奏武舞之樂即用之。武舞準作六變, 如周之《大武》,六成樂止。按樂有因人而作者,則因人 而止;如著成數者,數終即止,不得取行事賒促,為樂 終早晚。即《禮》云『三闋六成,八變九變』是也。今禮奏武 舞六成而數終未止」,既非師古,不可依行。其武舞《凱 安》望請依古禮及《貞觀禮》。六成樂止,立部伎內《破陣 樂》五十二遍,修入雅樂,祇有兩遍,名曰《七德》。立部伎 內《慶善樂》七遍,修入雅樂,祇有一遍,名曰《九功》。上元 舞二十九遍,今入雅樂,一無所減。每見祭享日,三獻 已終,《上元舞》又自未畢,今更加《破陣樂》,恐酌獻已後, 歌舞「更長。其雅樂內《破陣樂》《慶善樂》及《上元舞》三曲, 並望修改通融,令長短與禮相稱,冀望久長安穩。《破 陣樂》有象武事,《慶善樂》有象文事。」按古六代舞有《雲 門》《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殷之《大濩》、周之《大武》, 是古之武舞。依古義,先儒相傳,國家以揖讓得天下, 則先奏文舞;若以征伐得天下,則先奏武「舞。望請應 用二舞日,先奏《神功破陣樂》,次奏《功成慶善樂》。先奉 敕於圜丘、方澤、太廟祠享日,則用《上元》之舞。臣據見 行禮,欲於天皇酌獻降復位已後,即作《凱安》變樂止。 其《神功破陣樂》《功成慶善樂》《上元之舞》三曲,待修改 訖,以次通融作之,即得與舊樂前後不相妨礙。若有 司攝行事日,亦請據行事通融。」從之。三年七月,上在 九成宮咸亨殿宴集,有韓王元嘉、霍王元軌及南北 軍將軍等樂作。太常少卿韋萬石奏稱:「《破陣樂》舞者, 是皇祚發跡,所繇宣揚祖宗盛烈,傳之於後,永永無 窮。自天皇臨馭,四海寢而不作,將何以發孝思之情?」 上矍然改容,俯遂所請。有制令奏樂。舞既畢,上欷歔 感咽,涕泗交流,臣下悲淚,莫能仰視。久之,顧謂兩王 曰:「不見此樂,垂三十年,乍此觀聽,實深哀感。追思往 日,王業艱難,勤苦若此。朕今嗣守洪業,可忘武功。古 人云:『富貴不與驕奢期,驕奢自至。朕謂時見此舞,以 自誡勗,冀無盈滿之過,非為歡樂奏陳之耳』。」侍宴群 臣,咸呼萬歲。

調露二年作六合還淳之舞并製道調曲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禮樂志》,調露二年,幸洛 陽城南樓。宴群臣。太常奏《六合還淳》之舞。其容制不 傳。高宗自以李氏老子之後,于是命樂工製道調。 按《舊唐書高宗本紀》,「調露二年春正月乙酉。宴諸王 諸司三品以上、都督刺史於洛城南門樓,奏新造《六 合還淳》之舞。」

年,造《聖壽樂》。《志》不載其年,姑附於此。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音樂志》:「《聖壽樂》, 高宗武后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銅冠,五色畫衣。 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變而畢,有『聖超千古,道泰百 王,皇帝萬年,寶祚彌昌』」字。

中宗嗣聖 年改治康舞曰化康并定高宗廟樂以鈞天為名按後舊唐書光宅三年應中宗嗣聖四年然武后光宅二年即改垂拱無三年也紀 年已訛故從新唐書闕其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禮樂志》。「高宗崩。改《治康 舞》曰《化康》。」以避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