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1 (1700-1725).djvu/6

此页尚未校对

按《路史帝嚳》。「高辛氏命咸黑為聲歌作《九韶》,制六列 五罃。」

《樂緯》及《潛夫論》等皆作《六英》。竇苹以「六英」為少昊樂,誤。

享上帝以《中罃》。

即「中英。」

命柞卜。

柞卜,《呂氏傳》《世紀》「咸」作「倕」,《世紀》云:「嚳命倕作鞞。」先儒小鼓有柄曰鞀,大鞀謂之鞞。

作鼙鼓,制笒筦壎箎,祥金之鐘,沈鳴之磬。伶人咸抃, 鳳皇天翟,舞之以康帝功。鼓奏以觀聲,歌奏以觀和, 舞奏以觀禮,禮以樂龢,政是以成。命曰《九招》。咸黑為 頌,以歌《九招》之就。

劉勰《文心雕龍》云:帝之世,成累為頌,咸黑見《呂氏春秋》,作「成累」,字之誤也。《兔園策》引《呂氏春秋》,咸黑為九歌六英,以康帝功。《樂緯》:「黃帝曰咸池,顓頊曰六莖帝。」《六英》:堯《大章》,舜《大招》,湯《大濩》,周曰酌,是以清和上升天下。《白虎通》云:「樂者,所以象德表功而殊名也。」《記》曰:「顓帝樂曰《六莖》。六莖言律歷以調陰陽,著萬物也。」帝曰:「《五韺》:言能調和五聲,以養萬物,調其英華也。」

陶唐氏

帝堯作大章之樂

按:《禮記樂記大章》,「章之也。」

《堯樂》名也。「《堯樂》謂之《大章》」者,言堯德章明於天下也。

按《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雲門》《大卷》《大 咸》。」

《大咸》《咸池》,堯樂也。堯能殫均刑法以儀民,言其德無所不施。《咸池》,黃帝所作樂名也,堯增修而用之。若樂體依舊不增修者,則改本名名曰《大章》,故云「《大章》,堯樂」也。

按:《呂氏春秋·古樂篇》:「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 林谿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之,乃拊石擊 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瞽叟乃拌五弦 之瑟,作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 按《白虎通禮樂》篇:「堯曰大章,大明天地人之道也。」 按《通鑑前編》:「堯七十有七載,作《大章》樂。」

按《路史》:「帝堯陶唐氏命毋句氏作離聲,制七弦徽《大 唐》之歌,而民事得命,質放山川谿谷之音,以歌八風, 作大章之樂,擊石拊石,上當玉磬,乃麋。」置缶而鼓 之,立瞽叟拌五弦之瑟為十五弦,命延拌瞽叟之所 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弦。制《咸池》之舞,而為經 首之詩,以享上帝,命之曰《大咸》。

《世本·樂錄》云:「磬,叔所造」,乃無句也,一作「無間。」《禮記》云:「叔之離磬。」《古史攷》云:「堯時人。」《文心雕龍》云:「堯有《大唐》之歌,舜有《南風》之詩。」《琴清英》云:「五絃,堯加二絃。」妄也。《通禮義纂》:「堯使毋句」作「五絃」,誤。七絃也。《禮書·質》作「𨟊」,或云即夔鼓。或作瞽叟《紀原》「瞽叟」作十三絃之瑟,誤也。董遒謂秦文以為。云與嚳同。《樂動聲儀》云:「黃帝樂曰《咸池》,而大司樂以《咸池》祀地示,又夏日至,於方澤奏之。」堯蓋用黃帝之樂。《大咸》樂章有經首之類,《莊子》所謂「中於經首之會者,教國子舞《大咸》。」注云:「堯樂也。」

有虞氏

帝舜命夔作韶樂以教胄子和神人作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

按《尚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 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 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

蔡傳胄,長也。自天子至卿大夫之適子也。栗,莊敬也。凡人直者必不足於溫,故欲其溫;寬者必不足於栗,故欲其栗,所以慮其偏而輔翼之也。剛者必至於虐,故欲其無虐。簡者必至於傲,故欲其無傲,所以防其過而戒禁之也。教胄子者欲其如此,而其所以教之之具則又專在於樂,如《周禮》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教國」子弟,蓋所以蕩滌邪穢,斟酌飽滿,動盪血脈,流通精神,養其中和之德,而救其氣質之偏者也。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於言,故曰「詩言志。」既形於言,則必有長短之節,故曰「歌永。」言既有長短,則必有高下清濁之殊,故曰「聲依永。」聲者,宮、商、角、徵、羽也。大抵歌聲長而濁者為宮,以漸而清且短則為商、為角、為徵、為羽,所謂聲依永也。既有長短清濁,則又必以十二律和之,乃能成文而不亂。假令黃鐘為宮,則太簇為商、姑洗為角、林鐘為徵、南呂為羽。蓋以三分損益,隔八相生而得之,餘律皆然。即《禮運》所謂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所謂律和聲也。人聲既和,乃以其聲被之八音而為樂,則無不諧協而不相侵亂,失其倫次,可以奏之朝廷,薦之郊廟,而神人以和矣。聖人作樂,以養性情,育人材,事神祗,和上下,其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