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2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實錄。大中七年四月。日 本國遣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帝曰:「近者黃河清。今 又日本來朝。朕德薄。何以堪之。」因賜百寮宴。陳百戲 以禮之。

昭宗龍紀元年詔太常博士殷盈孫更定樂縣

按《唐書昭宗本紀》,「龍紀,元年十一月戊申,朝享太廟, 己酉有事於南郊。」 按《禮樂志》:「黃巢之亂,樂工逃散, 金奏皆亡。昭宗即位,將謁郊廟,有司不知樂縣制度。 太常博士殷盈孫按周法以筭數除鎛鐘輕重,高卬 黃鐘九寸五分,倍應鐘三寸三分半,凡四十八等圖 上口項之量及徑衡之圍。乃命鑄鎛鐘十二,編鐘二 百」四十。宰相張濬為修奉樂縣使,求知聲者,得處士 蕭承訓等,校石磬合,而擊拊之音遂諧。唐為國而作 樂之制尤簡。高祖、太宗即用隋樂,與孝孫、文收所定 而已。其後世所更者,樂章舞曲。至於昭宗,始得盈孫 焉,故其議論罕所發明。

年,復修樂縣,仍用二十簴。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昭宗時,宰相張 濬修樂縣言,「舊制,太清宮南北郊、社稷及諸殿廷用 二十簴,而太廟含元殿用三十六簴。」濬以為非古,而 廟廷狹隘,不能容三十六,乃復用二十簴,而鐘簴四 以當甲丙庚壬,磬簴四以當乙丁辛癸,與《開元禮》異。 而不知其改制之時,或說以鐘磬應陰陽之位,此《禮 經》所不著。 又按《志》,咸通間,諸王多習音聲,倡優雜 戲,天子幸其院,則迎駕奏樂。是時藩鎮稍復舞破陣 樂,然舞者衣畫甲,執旗斾,纔十人而已。蓋唐之盛時, 樂曲所傳,至其末年,往往亡缺。

按《舊唐書音樂志》,時以宗廟焚毀之後,修奉不及,乃 權以少府監廳為太廟,其庭甚狹。議者論縣樂之架 不同,張濬奏議曰:「臣伏準舊制,太廟、含元殿並設宮 縣三十六架,太清宮、南北郊、社稷及諸殿廷,並二十 架。今修奉樂縣,太廟合造三十六架。臣今參議,請依 古禮,用二十架。伏自兵興已來,雅樂淪缺,將為修奉 事實,重難變通宜務於酌中,損益當循於寧儉。」臣聞 諸《舊史》,昔武王定天下,至周公相成王,始暇制樂。魏 初無樂器及伶人,後稍得豋歌會舉之樂。明帝大明 末,詔增益之。咸和中,鳩集遺逸,尚未有金石之音。至 孝和太元中,四廂金石始備,郊祀猶不舉樂。宋文帝 元嘉九年初調金石,二十四年南郊,始設,豋歌,妙舞 亦闕。孝武建元中,有司奏郊廟宜設備樂,始為詳定。 故後魏孝文太和初,司樂上書,陳樂章有闕,求集群 官議定,廣修器數,正立名品。詔雖行之,仍有殘缺。隋 文踐祚,太常議正雅樂,九年之後,惟奏黃鐘一宮,郊 廟止用一調,其餘聲律,皆不復通。高祖受隋禪,軍國 多務,未遑改創,樂府尚用隋氏舊文,武德九年命太 常考正雅樂,貞觀二年,考畢上奏。「蓋其事體大,故歷 代不能速成。伏以俯逼郊天,式修雅樂,必將集事,須 務相時。今者帑藏未充,貢奉多闕,凡貨刀不易方圓, 制度之間,亦宜撙節。臣伏惟《儀禮》宮懸之制,陳鎛鐘 二十架,當十二辰之位。甲、丙、庚、壬各設編鐘一架,乙、 丁、辛、癸各設編磬一架,合為二十架,樹建鼓於四隅, 當乾坤艮巽之位,以象二十四氣。」宗廟殿庭、郊丘、社 稷,皆用此制,無聞異同。周、漢、魏、晉、宋、齊、六朝,並祇用 二十架。隋氏平陳,檢梁故事,乃設三十六架。國初因 之不改。高宗皇帝初成蓬萊宮,充庭七十二架,尋乃 省之,則簨簴架數太多,本近於侈,止於二「十架,正協 禮經。兼今太廟之中,地位甚狹,百官在列,萬舞充庭, 雖三十六架具存,亦施為不得。廟庭難於改易,開廣 樂架,不可重㳫鋪陳。今請依周、漢、魏、晉、宋、齊六代故 事,用二十架。」從之。古制,雅樂宮縣之下,編鐘四架,十 六口。近代用二十四口,正聲十二,倍聲十二,各有律 呂,凡二十四聲。豋歌一架,亦二十四鐘。雅樂淪滅,至 是復全。

乾寧四年製菩薩蠻詞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乾寧四年 春正月「丁丑朔,車駕在華州。七月甲戌,帝與學士親 王登齊雲樓,西望長安,令樂工唱《菩薩蠻》詞,覃王已 下並有屬和。」

光化 年製讚成功曲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光化三年 十一月乙酉朔,庚寅,左右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廢, 昭宗幽於東內問安宮。十二月乙卯朔,癸未夜,護駕 鹽州都將孫德昭、周承誨、董彥弼以兵攻劉季述,破 鑰,帝方得出。」

按《冊府元龜》:「光化四年正月,宴於保寧殿,帝自製曲, 名曰《讚成功》。」按光化止三年無四年也此云四年豈天福元年耶俟參考

時中官劉季述幽帝於西內,鹽州雄毅軍使孫德昭等殺季述。昭宗反正,乃製曲以褒之。又作《樊噲排難戲》以樂焉。按上本紀幽帝於東內此云西內兩說互異並存以備參考

哀帝天祐元年昭宗祔廟用咸寧之舞

按《唐書哀帝本紀》,「天祐元年八月丙午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