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2 (1700-1725).djvu/42

此页尚未校对

章各一首。詔可。

淳化三年,作《四瑞樂章》,以備郊廟。又詔講求鄉飲酒 故事,作《鹿鳴》等樂章。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三年元日朝賀畢, 再御朝元殿,群臣上壽,復用宮縣、二舞、登歌五瑞曲」, 自此遂為定制。㠓又請取今朝祥瑞之殊尤者作為 四瑞樂章,備郊廟奠獻,以代舊曲。詔從之。有司雖承 詔,不能奉行,故今闕其曲。

按《玉海》,「三年,詔講求鄉飲酒故事,命學士承旨蘇易 簡依古樂章作《鹿鳴》《南陔》《嘉魚》《崇丘》《關睢》《鵲巢》之詩。 淳化四年,改鈞容直樂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鈞容直亦軍樂也。 太平興國三年,詔籍軍中之善樂者,命曰引龍直,淳 化四年,改名鈞容直,取鈞天之義。」樂工同雲韶部。

至道元年作九絃琴五絃阮頒示中書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太宗嘗謂舜作五 絃之琴,以歌《南風》,後王因之,加文武二絃。至道元年, 乃增作九絃琴。」五絃阮別造新譜三十七卷,凡造九 絃琴,宮調、鳳吟商調、角調、徵調、羽調、龍仙羽調、側蜀 調、黃鍾調、無射商調、瑟調、變絃法各一,制宮調、《鶴唳 天弄》、鳳吟商調、《鳳來儀弄》、龍仙羽調、《八仙操》凡三曲。 又以新聲被舊曲者,宮調四十三曲,商調十三曲,角 調二十三曲,徵調十四曲,羽調二十六曲,側蜀調四 曲,黃鍾調十九曲,無射商調七曲,瑟調七曲,造五絃 阮宮調、商調、鳳吟調、角調、徵調、羽調、黃鍾調、無射商 調、瑟調、碧玉調、慢角調、金羽調、變絃法制,宮調、《鶴唳 天弄》《鳳吟》商調、《鳳來儀弄》,凡二。又以新聲被舊曲者, 宮調四十四曲,商調十三曲,角調十一曲,徵調十曲, 羽調十曲,黃鍾十九曲,無射商調七曲,瑟調七曲,碧 玉調十四曲,慢角調十曲,金羽調三曲。阮成以示中 書門下,因謂曰:「雅樂與鄭、衛不同,鄭聲淫,非中和之 道。朕思雅正之音,可以治心,原古聖人之旨,尚存遺 美。琴七絃,朕今增之為九,其名曰『君臣、文武、禮樂、正 民心,則九奏克諧而不亂矣。阮四絃增之為五,其名 曰水、火、金、木、土』,則五材並用而不悖矣。」因命待詔朱 文濟、蔡裔齎琴、阮詣中書彈新聲,詔宰相及近侍咸 聽焉。由是中外獻賦頌者數十人。

按《玉海》:至道元年十月戊子,以新琴阮譜藏祕閣。甲 午,翰苑、祕閣三館學士以上新增琴阮,各獻歌賦詩 頌。上謂宰相曰:「朝廷文物甚盛,群臣所獻頌,校其工 拙,唯李宗諤、趙安仁、楊億詞理精當,吳淑、安德裕、胡 旦或詞采古雅,或學問優博。」

按《文獻通考》:「宋太宗皇帝因大樂雅琴更加二絃,召 錢堯卿按譜,以君臣文武禮樂正民心」,九絃按曲,轉 入大樂十二律,清濁互相合應。御製《韶樂集》中有《正 聲翻譯字譜》,又令鈞容班部頭任守澄并教坊正部 頭花日新、何元善等註入唐來燕樂半字譜,凡一聲, 先以九絃琴譜對大樂字,并唐來《半字譜》並有清聲。 今九絃譜內有《大定樂》「《日重輪》《月重明》」三曲,并御製 大樂《乾安曲》;

至道二年。以九絃琴五絃阮冠雅樂。遂廢拱宸管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二年太常音律官 田琮以九絃琴五絃阮均配十二律,旋相為宮,隔八 相生,並協律呂,冠於雅樂。仍具圖以獻。上覽而嘉之。 遷其職以賞焉。自是遂廢拱宸管。」

真宗咸平二年八月丁巳大宴崇德殿始作樂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咸平四年,太常言樂工止奏黃鍾一宮。詔擇曉習月 律者增月奉。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樂志》:太常寺言,「樂工習 藝匪精,每祭享郊廟,止奏黃鍾宮一調,未嘗隨月轉 律,望示條約。」乃命翰林侍讀學士夏侯嶠、判寺郭贄 同按試,擇其曉習月律者,悉增月奉,自餘權停廩給, 再俾學習,以獎勵之。雖頗振綱紀,然亦未能精備。蓋 樂工止以年勞次補,而不以藝進,至有抱其器而不 能振作者,故難于「驟變。」

景德三年上御崇政殿張宮懸閱試諸樂賜群臣有差詔以後諸大祠皆用樂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六月丙子。群臣固請聽樂。從 之。七月甲子。大宴含光殿。始用樂。八月甲戌。閱太常 新集雅樂」 按《樂志》。「景德二年八月監察御史艾仲 孺上言。請修飾樂器。調正音律。乃詔翰林學士李宗 諤權判太常寺。及令內臣監修樂器。後復以龍圖閣 待制戚綸同判寺事。乃命太常樂鼓吹兩署工校其 優」劣,黜去濫吹者五十餘人。宗諤因編次律呂法度、 樂物名數,目曰《樂纂》。又裁定兩署工人試補條式及 肄習程課。明年八月,上御崇政殿,張宮懸閱試,召宰 執、親王臨觀,宗諤執樂譜立侍,先以鐘磬按律準,次, 令登歌,鐘、磬、塤、箎、琴、阮、笙、簫各二色合奏,箏、瑟、筑三 色合奏,迭為一曲,復擊鎛鐘為六變、九「變,又為朝會 上壽之樂,及文武二舞鼓吹導引警夜之曲,頗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