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2 (1700-1725).djvu/5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會要》,「太清宮薦獻混元皇帝奏《混成紫極之舞》。 天寶元年四月十四日,有司奏降神用《混成之舞》,送 神用《太乙》之樂,樂章十一。」

天寶十 年,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開元二十四年, 升胡部於堂上。而天寶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 州》《甘州》之類。後詔道調、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明年, 安祿山反,涼州、伊州、甘州皆陷吐蕃。唐盛時,凡樂人、 音聲人、太常雜戶子弟隸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總 號「音聲人」,至數萬人。元宗又嘗以馬百匹盛飾,分左 右,施三重榻,舞傾杯數十曲,壯士舉榻馬不動。樂工 少年姿秀者十數人,衣黃衫,文玉帶,立左右,每千秋 節,舞于勤政樓下。後賜宴設酺,亦會勤政樓。其日未 明,金吾引駕騎,北衙四軍陳仗,列旗幟,被金甲,短後 繡袍。太常卿引雅樂,每部數十人,間以外裔之技。內 閑廄使引戲馬,五坊使引象犀,入場拜舞。宮人數百, 衣錦繡衣,出帷中擊雷鼓,奏《小破陣樂》,歲以為常。「千 秋節」者,元宗以八月五日生,因以其日名節,而君臣 共為荒樂,當時流俗多傳其事以為盛。其後巨盜起, 陷兩京,自此天下用兵不息,而離宮苑囿,遂以荒堙, 獨其餘聲遺曲傳人間,聞者為之悲涼感動。蓋其事 適足為戒,而不足考法,故不復著其詳。

按《舊唐書音樂志》:「元宗在位多年,善樂音,若燕設酺 會,即御勤政樓。先一日,金吾引駕仗,北衙四軍甲士 未明陳仗,衛尉張設,光祿造食。候明,百僚朝,侍中進, 中嚴外辦。中官素扇,天子開簾受朝。禮畢,又素扇垂 簾,百寮常參供奉官、貴戚、二王後、諸蕃酋長謝食就 坐。太常大鼓,藻繪如錦,樂工齊擊,聲震城闕。太常卿」 引雅樂,每色數十人,自南魚貫而進,列於樓下。鼓笛 雞婁,充庭考擊。太常樂立部伎,坐部伎依點鼓舞,間 以外裔之伎。日旰,即內閑廄引蹀馬三十匹,傾杯樂 曲,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校床,乘馬而上,抃 轉如飛。又令宮女數百人,自帷出,擊雷鼓為《破陣樂》 《太平樂》《上元樂》,雖太常積習,皆不如其妙也。若《聖壽 樂》,則迴身換衣,作字如畫。又五坊使引大象入場,或 拜或舞,動容鼓振,中於音律,竟日而退。

天寶十三載,改諸樂曲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會要》十三載七月十日。 改樂曲名。「自太簇宮至金風調。」刊石太常。

按《冊府元龜》,天寶十三載七月十四日,改諸樂名:太 簇宮時號沙陁調;太簇商時號大食調;太簇羽時號 般涉調;太簇角、林鐘宮時號道調;林鐘商時號小食 調;林鐘羽時號平調、林鐘角調;黃鍾宮、黃鍾商時號 越調;黃鍾羽時號黃鍾調;中呂商時號雙調;南呂商 時號水調、金風調。時司空楊國忠、左相陳希烈奏,「中 使輔璆琳至,奉宣進止:令臣將新曲名一本立石刊 於太常寺者。今既傳之樂府,勒在貞珉,仍望宣付所 司,頒示中外。」敕旨所請依。

肅宗   年李輔國進魏延陵所得古律詔更造諸鐘磬又造郊廟樂章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肅宗時,山東人 魏延陵得律一,因中官李輔國獻之,云「太常諸樂調 皆下,不合黃鐘,請更制諸鐘磬。」帝以為然,乃悉取太 常諸樂器入于禁中,更加磨剡,凡二十五日而成。御 三殿觀之,以還太常。然以漢律考之,黃鍾乃太蔟也。 當時議者以為非是。

按《舊唐書音樂志》:肅宗乾元元年三月十九日,上以 太常舊鐘磬自隋以來所傳五聲或有差錯,謂于休 烈曰:「古者聖人作樂,以應天地之和,以合陰陽之序。 和則人不夭札,物不疵癘。且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比 親享郊廟,每聽樂聲,或宮商不倫,或鐘磬失度,可盡 供鐘磬,朕當於內自定。」太常進入,上集樂工考試數 日,審知差錯,然後令再造及磨刻。二十五日,一部先 畢,召太常樂工,上臨三殿,親觀考擊,皆合五音,送太 常。二十八日,又於內造樂章三十一章,送太常,郊廟 歌之。

寶應元年代宗即位有司奏請宗廟樂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代宗本紀》。寶應 元年四月己巳。即帝位。 按《音樂志》。寶應三年六月。 有司奏「元宗廟樂。請奏《廣運之舞》。肅宗廟樂。請奏《惟 新》之舞。」按舊唐書本紀代宗以寶應元年即位無三年也音樂志恐訛 按《冊府元龜》,「寶應二年六月,太常奏,元宗室請奏《廣 運》之舞,調用太簇;肅宗室請奏《惟新》之舞,調用夷則。」

代宗   年作寶應長寧樂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自肅宗以後,皆 以生日為節。而德宗不立節,但止於「群臣稱觴上壽 而已。代宗繇廣平王復二京,梨園供奉官劉日進製 《寶應長寧樂》十八曲以獻,皆宮調也。」

永泰二年國子學具宮懸之樂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儀禮志》,「永泰二 年八月,國子學成。自至德二年收兩京,唯元正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