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2 (1700-1725).djvu/6

此頁尚未校對

殿受朝賀,設宮懸之樂。雖郊廟大祭,祇有登歌樂,亦 無文武二舞。其時軍容使魚朝恩知監事,廟庭具宮 懸之樂於講堂前,又有教坊樂府雜伎,竟日而罷。」按永

泰二年,即大曆元年,因在未改元前,故書「永泰。」

大曆元年作廣平太一樂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大曆元年又有 《廣平太一樂》,《涼州曲》,本西涼所獻也,其聲本宮調,有 大遍、小遍。

大曆十四年,德宗即位。閏五月,罷梨園樂工。十一月, 進代宗室,用《保泰》之舞。

按《唐書德宗本紀》:「大曆十四年五月癸亥,即帝位。閏 月癸未,罷梨園樂工三百人。」

按《冊府元龜》:「德宗以大曆十四年即位,十一月,禮儀 使奏代宗室樂,用《保泰》之舞。」

德宗貞元三年三月議廟舞之號四月試馬燧所獻定難樂曲并作玉宸宮調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涼州曲,本西涼 所獻也。其聲本宮調,有大遍、小遍。貞元初,樂工康崑 崙寓其聲於琵琶,奏於玉宸殿,因號《玉宸宮調》,合諸 樂則用黃鐘宮。其後方鎮多製樂舞以獻。河東節度 使馬燧獻《定難曲》。」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三年四月庚午,御麟德殿, 試《定難》樂曲,馬燧所獻。 按《音樂志》:貞元三年四月, 河東節度使馬燧獻《定難曲》,御麟德殿,命閱試之。 按《冊府元龜》,貞元三年三月,以昭德皇后廟樂章九 首付有司。初,帝令有司議廟舞之號,禮官請號《坤元》 之舞,從之。

貞元四年宴群臣於麟德殿設《九部樂》。又詔有司補 諸廟所缺樂章。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四年。宴群 臣於麟德殿。設九部樂。內出舞。馬上賦詩一章。群臣 屬和。

按《冊府元龜》,「貞元四年五月,詔有司補諸廟所缺樂 章。自開元以來外,風伯、雨師為中祀,及創置德明皇 帝、興聖皇帝、讓皇帝、武成王廟假郊廟樂章,並未奏 撰。及是有司以功績各異,請補其缺詞。帝乃令其臣 李泌撰之。泌未及撰物故,遂命于邵、包佶、李舒等分 為之。」

貞元十二年,王虔休獻《繼天誕聖樂》。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昭義軍節度使 王虔休,以德宗誕辰,未有大樂,乃作《繼天誕聖樂》,以 宮為調。」 按《王虔休傳》:「虔休嘗得太常樂家劉玠撰 《繼天誕聖樂》,因帝誕日以獻。其樂以宮為均,示五聲 有君也;以土為德,本五運在中也。奏二十五疊,取二 十四氣而成一歲奏十六節,象元凱登庸於朝云。」後 《中和》樂本於此。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十二年十一月辛卯,昭義王虔 休造《誕聖樂曲》以獻。」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三年二月,昭義節度使王虔休 上表曰:「臣聞於師,夫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音以知 聲,審樂以知政,則治道備矣。清明廣大,終始周旋,與 天地同其和,與四時合其序,豈止於鐘鼓管磬云乎 哉?」伏見開元中,天長節著于甲令,每於是日,海㝢歡 娛,稱萬壽之無疆,樂一人之有慶。故能追堯接舜,邁 「禹踰湯,自周已後,不能議矣。今陛下降誕之辰,未有 惟新之典,無乃臣子之分,或有所闕。愚臣不揆頑昧, 敢思祖述,每私歌藉抃,忘寢與食久矣。」適遇有知音 者,與臣論其樂章,探微賾奧,窮理盡情,臣乃遣造《繼 天誕聖樂》一曲,大抵以宮為調,表五音之奉君也;以 土為德,知五運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氣 而足成一歲也。每遍一十六拍,象《八元》、八凱登庸於 朝也。冀與《雲門》《咸池》,永傳於律呂;《空桑》《孤竹》,合薦於 宮懸。不聞惉懘之聲,長作中和之樂,可使九域之人, 頓忘於肉味;四夷之俗,皆播於皇風,與唐惟休終古 盡善。臣不勝懇款屏營之至,謹昧死陳獻以聞。」其所 造曲譜,謹同封進。先時自太常樂人劉玠流落至潞 州,虔休因令造此樂也。

貞元十四年。製中和樂舞。于頔又作《順聖樂》以獻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禮樂志》。帝作中和樂舞。 山南節度使于頔。又獻《順聖樂》。曲將半。而行綴皆伏。 一人舞于中。又令女妓為佾舞。雄健壯妙。號「孫武順 聖樂。」

按《舊唐書德宗本紀》:「十四年二月戊午,上御麟德殿, 宴文武百寮。初奏破陣樂,遍奏九部樂,及宮中歌舞 妓十數人列於庭。先是,上制《中和樂》舞曲,是日奏之, 日晏方罷。上又賦《中春麟德殿宴群臣》詩八韻,頒賜 有差。」

按《玉海》,「貞元十四年二月戊午,上自製《中和樂》舞曲, 是日奏之麟德殿。」又製《觀新樂》一章六句。序曰:「仲春 之首,紀為令節。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舞。」

貞元十六年。西川節度使韋皋獻《南詔奉聖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