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2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商,商與角,徵與羽,相去各一律。至角與徵,羽與宮,相 去乃二律。相去一律則音節和,相去二律則音節達。 故角、徵之間,近徵收一聲,比徵少下,故謂之變徵;羽 宮之間,近宮收一聲,少高於宮,故謂之變宮。角聲之 實六十有四,以三分之,不盡一等,既不可行,當有以」 通之。聲之變者二,故置一而兩三之,得九,以九因角 聲之實六十有四,得五百七十六。三分損益,再生變 徵、變宮二聲,以九歸之,以從五聲之數,存其餘數以 為彊弱。至變徵之數五百一十二,以三分之,又不盡 二算,其數又不行,此變聲所以止於二也。變宮、變徵, 宮不成宮,徵不成徵,《淮南子》謂之「和謬」,所以濟五聲 之不及也。變聲非正聲,故不為謬。

其《證辨》曰:「宮羽之間有變宮,角、徵之間有變徵,此亦出於自然。《左氏》所謂七音,《漢前志》所謂七始是也。然五聲者正聲,故以起調畢曲為諸聲之綱。至二變聲則不比於正音,但可濟其所不及而已。然有五聲而無二變,亦不可以成樂也。」

《八十四聲篇》曰:「黃鐘不為他律役,所用七聲,皆正律, 無空積,忽微。自林鐘而下,則有半聲,大呂、太簇一半 聲,夾鐘、姑洗二半聲,蕤賓、林鐘四半聲,夷則、南呂五 半聲,無射、應鐘為六半聲,中呂為十二律之窮三變 聲也。自蕤賓而下,則有變律,蕤賓一變律,大呂二變 律,夷則三變律,夾鐘四變律,無射五變律,中呂六變」 律也。皆有空積忽微,不得其正,故黃鐘獨為聲氣之 元。雖十二律、八十四聲,皆黃鐘所生,然黃鐘一均,所 謂純粹中之純粹者也。八十四聲,正律六十三,變律 二十一。六十三者,九七之數也;二十一者,三七之數 也。《六十調篇》曰:「十二律還相為宮,各有七聲,合八十 四聲,宮聲十二,商聲十二,角聲十二」,徵聲十二,羽聲 十二,凡六十聲,為六十調。其變宮十二,在羽聲之後, 宮聲之前;變徵十二,在角聲之後,徵聲之前。宮徵皆 不成,凡二十四聲,不可為調。黃鐘宮至夾鐘羽並用 黃鐘起調,《黃鐘畢曲》大呂宮至姑洗羽並用大呂起 調,《大呂畢曲》太簇宮至仲呂並用太簇起調,《太簇畢 曲》夾鐘宮至蕤賓羽並用夾鐘起調;《夾鐘畢曲》姑洗 宮至林鐘羽並用姑洗起調;《姑洗畢曲》仲呂宮至夷 則羽並用仲呂起調;《仲呂畢曲》蕤賓宮至南呂羽並 用蕤賓起調;《蕤賓畢曲》林鐘宮至無射羽並用林鐘 起調;《林鐘畢曲》《夷則宮》至應鐘羽並用夷則起調;《夷 則畢曲》南呂宮至黃鐘羽並用南呂起調;《南呂畢曲》 無射宮至大呂羽,並用無射起調;無射畢曲、應鐘宮 至太簇羽,並用應鐘起調、應鐘畢曲是為六十調。六 十調即十二律也,十二律即一黃鐘也。黃鐘生十二 律,十二律生五聲二變,五聲各有紀綱,以成六十調。 六十調皆黃鐘損益之變也。宮、商、角三十六調,老陽 也;其徵、羽二十四調,老陰也,調成而陰陽「備也。」或曰: 「日辰之數,由天五地六,錯綜而生;律呂之數,由黃鐘 九寸,損益而生。二者不同。至數之成,則日有六甲,辰 有五子,為六十日;律;呂有六律五聲,為六十調。若合 符節,何也?」曰:「即所謂調成而陰陽備也。夫理必有對 待,數之自然也。以天五地六,合陰與陽言之,則六甲 五子,究於六十,其三十六為陽,二十四為陰」,以「《黃鐘》 九寸,紀陽不紀陰」言之,則六律五聲,究於六十,亦三 十六為陽,二十四為陰。蓋一陽之中,又自有陰陽也。 非知天地之化育者,不能與於此。

其證辨曰:「『《禮運》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孔氏疏曰:『黃鐘為第一宮,至仲呂為第十二宮,各有五聲,凡六十聲。聲者,所以起調畢曲,為諸聲之綱領。夫《禮運》所謂還相為宮也。《周禮大司樂》:『祭祀不用商,推宮、角、徵、羽四聲。古人變宮、變徵不為調。《左氏傳》曰:『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以二變聲之不可為調也。後』』」 世以變宮變徵參而為八十四調。其亦不考矣。

《候氣篇》曰:「以十一律分配節氣,按曆而俟之。其氣之 升,分毫絲忽,隨節各異。夫陽生於復,陰生於姤,如環 無端。今律呂之數,三分損益,終不復始,何也?」曰:「陽之 升始於子午,雖陰生,而陽之升於上者未己,至亥而 後窮上反下。陰之升始於午,子雖陽生,而陰升於上 亦未已,至巳而後窮上反下。律於陰則不書,故終不」 復始也。是以升陽之數,自子至巳差彊,在律為尤彊, 在呂為差弱,自午至亥漸弱,在律為尤弱,在呂為差 彊。分數多寡,雖若不齊,然而絲分毫別,各有條理,此 氣之所以飛灰,聲之所以中律也。或曰:「《易》以道陰陽, 而律不書陰,何也?」曰:《易》盡天下之變,善惡無不備。律 致中和之用,止於至善者也。以聲音之大而至於雷 霆,細而至於蠛蠓,無非聲也,《易》則無不備也。律則寫 其所謂黃鐘一聲而已,雖有十二律、六十調,然實一 黃鐘也。是理也,在聲為中聲,在氣為中氣,在人則喜 怒哀樂未發與發而中節,此聖人所以一天人贊化 育之道也。

其《證辨》曰:「律者陽氣之動。陽聲之始。必聲和氣應。」